嚴曉云
【摘要】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多聯系生活,大膽去實踐,結合學情努力尋求積極有效的教學方式,堅決不被表面的障礙所迷惑。以上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的點滴感受,今后還會對新課標精神進行更深刻的學習,希望能有更多收獲。
【關鍵詞】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藥引”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一、案例背景
理論指導:王榮生在中學語文“文本解讀”研討會上的講話中說“目前語文教學中存在的教學內容不適當、教學方法不對路等問題,癥結在以‘教的活動為基點……從‘教轉移到‘學,把備課的基點轉移到‘學的活動,這是新課程的本質性標志。”“注重個性化的閱讀,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學習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發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這是新課程標準對閱讀提出的要求之一。那么在古詩詞教學中,如何才能讓學生真正進行“個性化閱讀”并“學有所獲”呢?
上課感受:我所任教的兩個班學生,大部分因為在初中時段進行了比較扎實的古詩詞背誦,經常是我說上句他們能很快接上下句,開始我還挺開心的夸著他們,認為在古詩詞的教學過程中只要按照原來的思路(背景介紹——分析內容——品讀——回答問題——背誦——反饋感受)走肯定沒問題,時間一長竟發現有的學生聽的無精打采時常走神,還有的學生通過各種渠道告訴我“我們不大能理解這些詩詞,特別是你的那些感動,我們怎么一點沒有啊?”“詩歌都要背嗎?我背得很痛苦,而且背過一段時間又忘了?!薄叵虢陶n時他們那木然的表情,可能很多詩詞他們的確沒有引起共鳴就這么囫圇吞棗地“吃”了下去。
無意中的發現:因為課時壓縮的關系,我們的教學計劃一下緊張起來。但即使課比以前少上,學生們還是沒有表現出興趣來,反倒是我極偶爾地播放一些視頻資料,他們倒能看得聚精會神;現在學生們崇拜的偶像是周杰倫,像《青花瓷》那么拗口的歌詞(雖然的確挺具有詩的韻味),我原以為學生就是再崇拜他也不會唱,結果課間聽來就連班上平時背詩最頭疼的學生也能不假思索的唱出來;有些平時作文不愿好好寫的學生到會在周記里“顯擺”一下,要么議論三國頭頭是道,要么寫很長一篇玄幻小說拿給我看,要么就是附上打油詩一首,還真別說,一些東西寫的有模有樣,完全超出了我對他們的認識水平。
我陷入了沉思:看來我的語文課還是太注重“教”了,沒有真正探知學生想“學”什么,沒找到調動他們學的興趣的“藥引”,自然沒有療效,發展不了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而這個“藥引”應該就是現實生活,是與他們緊密聯系的東西。
二、原因探尋
閑暇時與其他老師交流,發現這并不是個別現象,即是說古詩詞教學中出現的這種問題具有普遍性。那么這種問題為何產生?學生們越學興趣越淡,越大文學積累倒變得越貧乏?我想,有以下幾點原因:
①課本中的一些所選詩詞離學生有一定距離,不能“抓住”學生的心。比如《離騷》,無論形式還是內容,學生都感到陌生,特別是其中還有一些閱讀障礙,學生就更難把握好了。
②我們的講解方式有“一言堂”的味道,沒有關注到學生的思維特點,導致一些詩詞教了等于沒教,甚至結果更糟:戕殺了他們學古詩詞的熱情。
③如今電腦、MP4發展迅速,學生的課業負擔本已很重,課余時間又有很多誘惑等著,他們早就習慣了“快餐文化”和影視媒體的刺激,已沒有耐心坐下來讀詩品詩,逐漸縮小的閱讀空間和日益降低的閱讀品味更阻礙了他們的審美思維,怎能真正走進古詩特有的境界?
④“考考考,學生命根”,如今學生受教育體制影響,急功近利的思想比較嚴重,古詩詞默寫在考試中占有一定分數,學生恨不得老師直接劃一些“考點句”“關鍵句”給他們,多數學生就是帶著這樣的心理在學古詩詞。
古典詩詞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占有的地位,在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大。蘇教版教材專門設有《唐宋詩詞選讀》專題,高考也作為一種選拔導向,這些充分體現現代語文教育對古詩詞的重視,目的就是希望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古詩詞的理解,增進文學素養,豐富文化底蘊,因為古典詩詞是我們祖先留給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學習古典詩詞,從語言的范例中學習語言,能豐富語文素養,培養語文能力,對學生個性和特長的發展也有很大幫助。
三、素材整理
“溫柔敦厚,詩教也。”《課程標準》中指出:“加強誦讀涵永,在誦讀涵永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獲得情感的體驗、心靈的共鳴和精神的陶冶。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學習從創意和構思、意境和意象、語言技巧等方面對唐詩作品進行賞析,感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獲得豐富的審美感受?!苯虒W古典詩詞不應該是機械的、生硬的,而是要讓學生知道到底學什么,怎么學,教師應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形成能力。
既然視頻資料能給學生帶來一定的刺激(不是長效的),那我就搜集一些趣味的、含有豐富古典文化知識的視頻資料,剪輯或者擇要播放?!短浦崱泛芎?,但有些地方瑣碎冗長,我用它來配合教課時的古詩詞背景講解和詩詞吟誦。課下我讓一些網絡高手通過各種方式搜集到一些詩詞的FLASH視頻,作者用生動的畫面和幽默的解讀將一些古詩詞演繹得別有韻味,相信學生一定喜歡。另外我還從百度上搜到由鮑國安、焦濮存昕等話劇演員出身的藝術家用他們獨有的方式吟誦的詩詞,用于課堂吟誦指導。再配合著《百家講壇》對李白等著名詩人進行的研究探索,希望能帶給學生“探索發現”的樂趣。
我想讓學生學古詩詞的時候保持熱情,進而養成基本的欣賞能力,看到學生對流行歌曲中的拗口歌詞都能不假思索的唱出來,那何不想法將流行歌曲與古詩詞融合起來?通過考察我發現古典詩詞進入流行歌曲是當代歌壇上一道特殊景觀,這為我古詩詞的教學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切入點。有些作品既有意識地吸收中國古典音樂,同時又引入現代音樂元素,在曲式、配器、演唱等方面都能給人一種現代感,但又有別于一般的流行歌曲。一些傳唱較廣的古典詩詞歌曲,如《月滿西樓》(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枉凝眉》《葬花吟》(電視劇《紅樓夢》插曲,曹雪芹原詞),《滾滾長江東逝水》(電視劇〈三國演義〉插曲,楊慎《臨江仙》詞)等。作曲者得不拘泥于古曲,根據今人的審美趣味進行創作,但這又有別于一般流行音樂。因此,要求作曲家的才情、文學修養、審美水準很高,還要準確把握現代人的口味。由鄧麗君演唱的《淡淡幽情》專輯也是這樣一個著名的代表作。
記得幾年前讓我印象深刻的一首歌曲是李修安作詞陳富榮作曲梅艷芳演唱的《床前明月光》,歌詞是這樣的:
是你吧,高高掛在蒼穹千年啦,看盡了人世離與散,多少功名似塵埃。
是我傻,總是在寂寞夜里望,你時圓時缺時迷惘,仿佛告訴我生命本無常。
來吟一首老詩,喝一杯老酒,明月啊,別笑我癡,別笑我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p>
雖然用李白詩題,而且把李白的原詩嵌入歌詞,但它所傳達的卻不是李白詩的原意。思鄉之情在歌詞中只是一種若有若無的陪襯,歌詞側重表現的,是現代人的一種生存狀態,一種孤寂感和空虛感。
還有就是瓊瑤小說里大量引入的古詩詞,很多雖然保留原貌,但更多的都經過了她的再加工,使之在特定情境下既具有了古詩詞中原有的意味,又多了層讓現代人共鳴的情感。比如《還珠格格》中的主題曲《當》,則是瓊瑤化用古樂府詩《上邪》,歌詞是這樣 的:
當山峰沒有棱角的時候,當河水不再流,當時間停住日月不分,當天地萬物化為虛有,我還是不能和你分手。不能和你分手,你的溫柔是我今生最大的守候。
當太陽不再上升的時候,當地球不再轉動,當春夏秋冬不再變換,當花草樹木全部凋殘,我還是不能和你分散。不能和你分散,你的笑容是我今生最大的眷戀。
當古詩詞融入了現代人獨特的生活感受時,反而能營造出另一種清新明麗、婉轉深情的意境,這些都讓我深受觸動。基于以上的素材整理,我在教學中進行了若干探索與嘗試。
四、案例描述
①導入新課。借助視頻資料先給學生以感性的氛圍,播放《唐之韻》中的相關片段,讓學生了解作品背景或詩人的生平經歷,時間不能長。還有些形式諸如播放一段歌曲來營造氛圍,讓學生在輕松的旋律中展開想象,以激發下一步學習的興趣。如在教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烏夜啼·林花謝了春紅》時,可以播放鄧麗君演唱的《幾多愁》《胭脂淚》。
②吟誦品讀。這里可以采用比較品讀的方式。比如學習蘇軾的《卜算子·缺月掛疏桐》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了百度上搜索的普通朗讀音頻,在教讀過程中又展示了臺灣的周傳雄演唱的《寂寞沙洲冷》,讓學生體味并比較不同意境。蘇軾的詞所要傳達的是經歷烏臺詩案之后、貶居黃州,抒發其個人幽憤寂苦之情;而周傳雄化用詞中一句的意境表達的卻是詠嘆愛情的緣分,人世德悲歡,在愛與愁之間的傷痛。其他一些詞逐漸就讓學生先讀、之后放音樂,反復體味不同意蘊,讓學生結合詩人當時情境選擇更適合此詩意境的表現方式。
③解讀詩境。這里我采用多元化方式。有的詩詞本就極具畫面感,如王維的《山居秋暝》,我直接讓學生畫出其中一句的意境,不管畫的好與壞,先得充分想象再動手。有的詩詞需要比較感性的思維才能觸發想象的,我就先讓學生想象,然后播放FLASH,對應著FLASH讓學生評價哪些地方做得不到位,可以怎么修改。漸漸地,讓學生用散文來描摹詩境,進而自己做些五言絕句。根據學情,適當教授詩詞鑒賞的寫作知識,課下布置為周記,可以借鑒一些名家作品。總之,不用條條框框限定他們。
④評價方式。將不再單一以詩句背誦或文學知識積累程度來考查學生,而是評比其詩作,展示好的“詩境散文”和詩詞鑒賞。優秀者讓其自作幻燈片,每周安排一位學生課堂展示。
通過這些實踐與嘗試,我感受到學生們前所未有的學習熱情,學生們愛在作文中主動寫下對一些詩詞的感悟了,每周一次的PPT展示成了他們表現的舞臺,經常有學生緊張地跑來先讓我指導再去修改。周記中有許多學生提出了改進古詩詞學習方式的想法,讓我倍感驚喜。我想,這些“藥引”是找對了。
五、教學反思
案例說明,教師一定要具備課堂開發的意識與能力,才能從以往容易被忽視的事物中找到語文教學的素材,為語文教學開辟出一片新天地。
優秀的古詩詞是運用漢語的典范,是詩人經過反復推敲的結晶,不能因為學生不愿學就放棄了探索的熱情,變得急功近利。時代在發展,學生在變化,古詩詞特有的靈性不能消磨掉,而要注意在教的過程中努力尋求一個平衡點:既讓學生感興趣,又真正讓學生體會到古詩詞的韻味,發展學生的聯想力,提高他們的文學底蘊。
無論是多媒體的運用,還是流行歌曲的引入,抑或是學生自己大膽作詩的嘗試,目標只有一個:讓學生感興趣,讓學生愿意主動去做!認真備課,把握重、難點,完成教學任務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把語文教“活”、讓學生“活”好,這才是語文學習的靈魂。如果教師死守教案,那么再好的教案也會成為束縛教學的桎梏?;钌膶W生也會變成課本的奴隸。
所以,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多聯系生活,大膽去實踐,結合學情努力尋求積極有效的教學方式,堅決不被表面的障礙所迷惑。以上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的點滴感受,今后還會對新課標精神進行更深刻的學習,希望能有更多收獲。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