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錦遐
摘 要:很多學生在寫作中經常犯一個錯誤,那就是對于不同身份、不同文化層次的人物寫作套路幾乎相同,這就是“學生腔”?!皩W生腔”嚴重影響了學生作文的質量。所以,學生要想走出這個困境,就必須弄清楚寫作對象的特點;深入生活,學習群眾語言,不能閉門造車;注意不同文體的用語習慣和特點,根據文體來選擇合適的語言。
關鍵詞:“學生腔” 寫作對象 群眾語言 文體特點
文章要運用文字語言來反映客觀生活,但反映的效果如何,則取決于寫作者的思想政治水平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因此,語言表達十分重要。
我所教的學生運用文字語言的能力較差。普遍的問題就是“學生腔”。例如,一個學生在敘寫家人團聚過中秋節時寫道:
我爺爺端起一杯酒,仰望空中皎月,一口呑盡。接著,他像是自言自語,又像是對我們全家人說:“黨的好政策給我們帶來了美滿生活。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離收割時日不遠,今年我們家準能獲得好收成……”
這個學生的爺爺是個年過花甲的老農。這種文縐縐的語言絕不是一個老農能說出的話,而是“學生腔”。
我批改時,指出了這些問題,而這個學生卻沒弄明白,后來他問:“我寫的這段話錯在哪里?”經過我的說明,他才醒悟。
語言問題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簡而言之,同是一個字、一個詞、一句話,用在某一特定語言環境中或許是恰到好處的,但用在別的場合卻會適得其反,降低了語言的表達效果。由此可見,所謂“學生腔”,并不是犯了語法、邏輯、修辭等方面的錯誤,而是一個語言習慣問題。我們知道,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他們屬于不同民族、不同國籍的人,語言表達的方式和特點一定會有差別。同一地域的人,由于年齡、性別、性格、職業、文化程度和思想修養的不同,語言表達也會有所不同。所以,對于同一個意思,表達的語言也會多姿多彩、各有風味。我經常告訴學生:“在作文中,尤其是在敘述人物語言時,一定要認真思考研究‘如何說”。那么,如何克服學生寫作中的“學生腔”呢?
一、語言運用一定要分清對象
班里有些同學看過《水滸傳》。我便引導學生思考:“同是粗莽性格的人,魯智深的話和李逵的話一樣嗎?”《故鄉》中的楊二嫂與閏土,同是社會最底層的人,但一個是小市民,一個是貧苦農民,他們的語言也截然不同??梢姡總€人都有個性,說話也必然有個性。正如契訶夫所說:“要把別人寫成別人,不要寫成自己。”
二、深入生活,深入群眾,向群眾學習語言
文章是生活實際的反映。生活實際的主體是群眾,體現了廣大群眾的活動。隨著政治、經濟的改變,由于人們所處環境及性別等方面的不同,其言行必然各異。如果一個人遠離群體,與現實生活脫節,就一定寫不出好的作品來。魯迅先生能寫出閏土、楊二嫂這樣的人物,也絕不是偶然。
三、考慮文體的區別
一般記敘文的語言和說明文、散文、議論文的用語不同。
學生往往會把說明文和議論文寫成記敘文。因為他們寫說明文,不知如何介紹事物的特征;寫議論文,不知如何擺事實、講道理。所以,只有區分不同文體的語言特點,才能駕馭不同的文體寫作。
總之,教師應引導學生不斷豐富自己的語言。深入生活,學習群眾語言,克服“學生腔”。學生應把富有特色的語言積累起來,還要注意從我國古代作品和外國作品中吸收一些富有生命力的語言。這樣,長期堅持下來,學生的語言就會有較深厚的儲備,作文中的“學生腔”現象就能避免,學生的語言技巧也會由幼稚走向成熟。
參考文獻:
[1]余秋雨.觀眾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汪永亮,黃厚江.第五講 文體與結構——量體裁衣,布局謀篇[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8(Z1).
[3]李元昌.用一方水土育一方人——試談農村中學語文教學對當地教育資源的利用[J].現代語文,2005(11).
[4]河崎深雪.漢語“角色語言”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