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波
【摘要】 盡管5G移動通信標準尚未面世,但相關的技術脈絡已然日漸清晰。本文分析了未來5G網絡結構的三個重要特征,并對其基本原理、功能及實際意義作了簡要介紹。
【關鍵詞】 5G 大規模MIMO 超密集異構網絡 SDN
一、引言
隨著信息社會的深入發展,移動接入端的數量和流量均呈現爆發式增長,現有的4G網絡已經越來越難以滿足用戶需求。在這種情況下,各主要國家、行業組織、相關企業和研發機構紛紛投入大量人力和財力進行下一代移動通信(5G)的研發工作,并且已取得可觀進展。
業內普遍預計,5G網絡有望于2020年左右正式部署,屆時將極大地改善用戶的移動上網體驗,并且能夠有力地支持物聯網產業的發展。
二、5G網絡特征
2.1 大規模MIMO天線陣列
MIMO天線技術在4G網絡中就已經得到廣泛應用了,在基站端設置多部天線,通過空分復用或空間分集,可以明顯提高系統容量或可靠性。
但受制于基站空間大小,天線數不可能太大,一般為2~8,這樣就形成了傳輸速率上限。為了突破這一瓶頸,研究人員提出了大規模MIMO技術。根據理論分析,當基站天線數趨向于無窮大時,不同用戶信道間的相關性將趨向于0,也就是所謂的“信道硬化”,這樣不僅可以大幅度提升傳輸速率,而且采用最簡單的匹配濾波檢測就能消除用戶間干擾[1]。
2.2 超密集異構網絡
在傳統移動通信系統中,當某小區用戶數超過現有網絡容量時,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小區分裂,通過縮小小區覆蓋面積、增加小區數來容納更多用戶。這一策略在5G時代仍將有效,由于5G信號速率較之于4G會有明顯提升,不可避免要占據更高頻譜,這樣一來,無線信號的覆蓋半徑就會自然減小。因此,超密集微小區結構將是5G網絡的一大特征。
在5G時代,一方面,隨著越來越多的有線互聯網業務轉移擴展至無線網絡,各種針對用戶位置移動開發的移動端應用軟件也層出不窮,再加上方興未艾的物聯網產業,這些都要求移動網絡同時具備高速率和低時延,目前得到廣泛應用的一些短距離無線局域網如WiFi等完全可以勝任。另一方面,一些傳統的移動業務如語音通信、短消息等對網絡的速率、時延沒有太高要求,但需要良好的移動性和較大的覆蓋范圍,這類業務完全可以利用現有的4G乃至2G、3G網絡。因此,由運營商建設的基礎移動網絡和各類組織、個人自建的無線局域網等不同類型的網絡將長期共存、相互融合,共同為用戶提供優質服務[2]。
2.3 軟件定義網絡
軟件定義網絡(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就是用軟件來調度和管理網絡,是由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Nick Mckeown等人首先提出的概念。
SDN是一種新型網絡架構,它具有三層結構:從上至下依次為應用層、控制層和數據層。
數據層對應實體網絡,負責數據的物理傳輸;
控制層向上為用戶開發各種應用程序提供標準的編程接口,向下提供了開放的設備管理接口;
應用層面向用戶,用戶可以通過應用軟件來定義網絡的邏輯結構,而無須關注底層的實體網絡拓撲。
SDN將數據轉發與控制徹底分離,由控制層對網絡設備進行統一調度與管理[3],控制層相當于一個網絡操作系統,用戶通過應用軟件可以靈活地定義網絡路徑、調配物理資源。借助這一結構,未來的移動網應用有望變得像互聯網一樣便捷多樣。
三、總結
由以上三個特征可以看出:未來的5G網絡并不是簡單地提升傳輸速率,也不是對現有網絡的完全取代,而是充分借鑒、融合了現有的無線技術和互聯網技術,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必要的創新,以更好地滿足消費者和產業界的多樣化需求。
參 考 文 獻
[1] J. Hoydis, S. Brink, M. Debbah. Massive MIMO: How many antennas do we need? In 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 Control, & Computing, 2011, 545-550.
[2] 尤肖虎,潘志文,高西奇,等﹒5G移動通信發展趨勢與若干關鍵技術[J]﹒中國科學:信息科學,2014,44 (5):551-563.
[3] 劉旭,李俠宇,朱浩﹒5G中的SDN/NFV和云計算[J]﹒電信網技術,2015,(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