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偉
【摘要】 在網絡化背景下,計算機網絡課程信息化教學被廣泛應用,信息化教學平臺的建設,大大提高了教師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效果。本文詳細分析了計算機網絡課程信息化教學平臺的建設,旨在促進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效果進一步提高。
【關鍵詞】 網絡化 網絡課程 信息化教學
引言:人類社會生產力在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的影響下獲得了空前發展,隨之而來的是人們行為和思維方式的改變。人們借助于網絡和多媒體技術開始不斷拓寬自我,在生產和生活方面有了全新變革,使足不出戶就了解世界成為現實。信息化的發展影響領域很廣,已經影響到了教學領域,傳統教學手段被信息化教學方式取而代之。
一、網絡教學發展現狀評價
網絡教學的發展具有深刻現實意義,不僅推動了學習理念的變革和課程資源的數字化,而且加快了計算機課程的網絡化進程。最近幾年,在計算機相關專業硬件條件日趨完備的背景下,計算機專業實行網絡教學成為可能。很多學校也開始進行網絡課程建設,并且進行了不斷探索,在探索過程中不斷加快建設進程,還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策略,比如行政推動、平臺建設和完善制度等。筆者結合網絡教學理論,借助于本文詳細闡述了計算機網路課程信息化教學平臺系統,主要分成四個模塊進行闡述,教學資源管理模塊、學生學習模塊、教師教學模塊和學習成果評價模塊。
二、計算機網絡課程信息化平臺
2.1教學資源管理模塊
①資源統一管理。資源統一管理是是系統比較重要的功能,主要方便資源上傳者和資源審核者使用,主要作用是上傳、修改、刪除和審核等,資源上傳者者的主體是多元的,比如系統管理員、教師用戶和學生用戶,資源審核者主要有系統管理員和教師用戶。
②資源檢索。由于每個用戶需求不同,因此需求會導致不同的檢索,系統根據不同用戶的使用權權限,可以給出準確應答。
③資源分類。資源分類功能可以對教學資源進行分類,以便滿足不同層次學習者的需求。
④用戶管理。用戶信息是一種特殊的系統資源,也需要給予特別關注。教師、學生所擁有的使用權限不同,對系統的使用程度也不同。
2.2學生學習模塊
在計算機網絡課程中將網絡化教育與自主學習理念相結合,使得通過網絡渠道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成為可能。網絡化自主教學的突出優點是打破了地域和時間限制,大大提高了學習的自主性,學生在登錄系統之后可以進行的操作很多,比如自己設計教學目標、自己安排學習時間、自己選擇學習內容、自己提交作業等,系統則會根據學生的操作給出相應反饋。學生學習模塊的設計是在全面考慮學生學習特點學習層次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設定自己的學習目標,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變被動為主動,學生的使用權限允許學生自己設計教學計劃,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3教師教學模塊
計算機網絡課程實施信息化教學促進了教師的角色轉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在單純充當知識傳授者,更多地充當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促進者和指導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揮的主要作用是向學生提供信息和資源,向學生傳授學習方法。網絡信息化教學環境下,教師的行為發生了很大變化。具體現在: ①任務的變化。傳統教學方法,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教,課堂上大部分時間用來講授知識,向學生提供學習所必要知識和信息資源。但是在網絡化環境下,教師雖然依然為學生提供相關指導,但是重在啟發和服務,最終幫助學生提高創造力。②授課方式變化。教師采用傳統教學方法,使用的授課方式為集中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習的內容比較統一,但是教學方式網絡信息化之后,教師因材施教成為可能,這使得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設計教學方案,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效果。 ③教師地位的變化。以往教學活動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有絕對權威,然而網絡信息化環境下,教師的絕對權威地位被打破,教師成為動態、可變角色。
2.4學習成果評估模塊
教師教學活動進行完之后要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測評,系統專門設置了學習成果測評模塊。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分別為學習結果、學習過程和學習表現。學生完成作業或者作品之后上傳至系統教師模塊供教師檢查,教師根據學生的作業或者作品情況給出正確評分。
三、結論
綜上所述,在網絡化背景下,計算機網絡課程的信息化平臺的建設,從根本上打破傳統教學方法,提高了教師教學效率和質量,提高了學生學習成績。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更多新型教學平臺將會出現,計算機網絡教學會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參 考 文 獻
[1]南國農.信息化教育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梁莎.信息化時代職業院校3DMAX課程的信息化教學設計[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6(24)
[3]呂嘯,余勝泉,譚霓.基于發展性評價理念的網絡教學平臺學習評價系統設計[J].電化教育研究.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