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巖麗大慶市教師進修學院
讀《教師的生涯規劃》有感
郭巖麗
大慶市教師進修學院
《教師的生涯規劃》是“學校與教育”叢書中“教師素質提升指南”系列中的一本,旨在指導教師如何設計一份完美的職業規劃。教師的專業發展除了要遵循“知、行、思交融”的基本理念外,還要體現出“主體化發展”的精神內核。教師培訓是支撐教師職業生涯發展和專業發展的便捷而有效的途徑。
教師職業規劃;素質提升;“知、行、思交融”;主體發展;教師培訓;教師職業發展;教師專業發展
時間總是過的太快,假期總是在苦累了一段日子后如期而至,在基礎教育時段,寒、暑假就像是分割開一句句令人激動振奮的話語的標點符號,將忙碌的一個個學期暫時分隔開,好讓身陷其中情緒或高亢或低沉的老師和學生停下來,歇息一下、充充電、緩緩神兒、總結一下經驗、計劃一下未來。對于我這剛剛走上教研崗位的新手來說,一年半的教研工作讓我接觸到許多不同年齡段不同特點的老師,有許多人許多事感動著我,激勵著我,吸引著我去學習、去探索教師的職業發展之路,利用這個寒假我閱讀了從學院閱覽室借來的?教師的生涯規劃?,一邊閱讀一邊反思自己的教師生涯,時常會感慨,如果當時我讀到這本書,那么我可能會怎樣設計我的課堂?怎樣去傾聽我學生的心聲?是否會嘗試去做班主任?是否能夠設計出我的教學生涯藍圖?我的人生會否與現在不同?…做為教研員我在讀了這本書后能為剛入職的新教師做些什么?又怎樣在今后的工作中降低中年教師的職業倦怠感?這本書讓我有許多領悟。
但凡提到生涯規劃,大體離不開這樣幾個問題:
我是誰?
我想干什么?
環境支持或允許我干什么?
我能干什么?
自己的職業目標是什么?
怎樣去實現職業目標?
…
《教師的生涯規劃》是“學校與教育”叢書中“教師素質提升指南”系列中的一本,旨在指導教師如何設計一份完美的職業規劃。書中著重探討了職業規劃---自我實現的教育生涯、如何設計職業生涯、職業發展規劃行動、教師入職與離職規則、新教師角色適應規劃、教師專業發展規劃、校長成長規則、職場診斷與修煉、潛能開發以及享受學習化教育生活等幾個方面,書中解讀了什么是“專家型”教師、如何客觀準確的進行目標定位、如何撰寫生涯規劃書?將普通青年教師都到“專家型教師”的成長階段分為“適應期、成長期、成熟期、高原期和超越期”,告誡青年教師要“在反思和評價中不斷完善”自己,“在教學活動中積極反思”教學行為,并最終“將反思固定成為一種習慣”,完善“教學專長發展”最終成為具備“終身學習能力”的“專家型教師”。
本書利用一張圖來告訴我們“教師專業發展的結構體系包括“專業知識(含通用知識、學科知識、教育科學知識、研究知識等),而專業能力包括通用能力、學科能力、課程與教學能力、心理輔導能力、課堂管理能力及研究能力。專業精神包括專業態度、工作責任、專業理論知識、創新意識、信念理念、價值觀察。
從教師專業發展策略來看,它是知、行、思的交融和主體化的發展,其中“知”既包括已知也包括新知;“行”是教師為獲得實際的經驗所采取的觀察、試驗等具體教育行動、“思”是教育行動中所獲得的實際經驗進行反省、分析、綜合、評價等理性認識活動;“交融”即指“知、行、思想統一的過程;并利用一張圖揭示了教師專業發展折整個動態過程,這個過程是以教師的已備為出發點,通過各種預備活動,獲得經驗,進行反思或建構,然后進入下一個專業發展過程的起點,繼續循環前進。在整個動態發展的過程中,教師的自我協同及和他人的協同始終居于過程的核心。
教師的專業發展除了要遵循“知、行、思交融”的基本理念外,還要體現出“主體化發展”的精神內核。
教師培訓是支撐教師職業生涯發展和專業發展的便捷而有效的途徑。通過這些年的探索和實踐,我國已經形成了有效支撐教師職業生涯發展和專業發展的短訓范式,主要有知識范示、能力范式、情感范示、反思范示、批判范示和建構范示。通過本書我了解了以上幾種培訓范示,在將來的工作中要多琢磨常實踐,將在本書學到的東西用在幫助新手教師成長的過程中,希望將來能看到更多新手教師成長為“專家型教師”。
不同經歷和背景的教師在自己不斷的實踐工作中形成了對不同問題的個人看法,這是教師重要的知識資源。因此,做為教研員,我可以在今后的教研活動中搭建平臺,挖掘教師在職業生涯中所積累的成功的經驗、失敗的教訓以及處理疑難問題的智慧,讓教師之間彼此分享、集體共享這些有益內容,從中吸納對自己有益的方面,也可以在對比中不斷修改、補充、完善和發展自己的教育實踐。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引導教師通過“引領式學課、合作式備課、沙龍式研究”等讓全體教師在合作中學習、一起成長;也可通過組織活動,讓教師們在競賽中學習,成為不斷前進的動力。當然,要實現從“新手型教師”到“專家型教師”除具備以上條件外,還要有明確的目標、勤奮的習慣,我期待著自己在教研崗位上逐步走向成熟,更期待著我們全市涌現出更多在高中生物教學領域內的“專家型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