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印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
淺談高職高專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滲透
劉新印
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
在大多數高職高專的英語教學過程中,通常將夯實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聽、說、讀、寫)作為主要的教學目標,而忽略了教學過程中的文化滲透問題。我們都知道,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只將語言的語法、語句等灌輸給學生必然會導致學生的英語學習不夠全面和牢固,缺乏正確的文化導向,在日后從事英語相關的職業時也會由于文化差異而產生分歧。為此,高職高專院校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必須利用多種途徑加強西方文化的滲透,提高學生的文化意識。
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文化滲透
1.1 提升學生的文化意識和交際能力
英美文化的滲透是為更好地構建英語教學和學習氣氛,使學生充分利用英語知識進行跨文化交流,幫助學生開拓思維和視野,從而順利地完成教學目標。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缺乏對英美文化的了解,而教師又缺少對英美文化的教學,從而導致學生難以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不利于學生應與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的提高。
高職高專院校的教育模式一般都以就業為導向,因此帶有一定的功利性,在教學方面過于突出了教師的“教”,而忽略了學生的“學”,更沒有將英美文化與教學內容結合起來,只是進行語法、長難句等的教學。因此使得學生學習積極性下降,不利于英語學習氣氛的創新。在課堂上講解中西方文化差異,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2.1 從詞匯、詞句入手,讓學生了解中西文化差異
中西方文化在對事物的理解上有所不同,如果不對這些差異進行掌握,在日后的跨文化交流上就可能出現文化分歧,影響交流和感情的增進。例如“Dragon”一詞,同樣都是龍的意思,但由于文化差異卻產生了不同的理解:龍在中國是古代帝王權利的象征,我們中華民族更是龍的傳人;而在西方文化中,龍是邪惡的化身,在電影Hobbits中更是有大戰惡龍的場景。由此可見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異,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忽略了這些文化因素,是不利于學生英語水平提高的。
2.2 從西方文學入手,提高學生文學素養
西方文化是一塊歷史悠久的寶地,文學典故非常多,而且內容繁雜[1],學生應該多涉獵一些西方文學,對其中的一些典故有所了解,例如The garden of Eden(伊甸園),Noah’s ark(諾亞方舟),The wooden horse of Troy(特洛伊木馬)等。對西方文學的涉獵能夠幫助學生深入了解中西文化差異,從而為英語學習提供文化背景。
2.3 從日常起居、飲食、社交等生活方面入手
英語是一種語言,當然要學有所用、用有所長。英語教學中文化滲透的內容還應該包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問候語、購物用語、付款用語等,從而營造一種在英美國家生活的場景,情景式教學方式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英語對話的理解,更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率。
3.1 教學內容中增添文化元素,發揮第一課堂的主動性
教學內容不應僅限于教材,想要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就得進行教學內容的創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挖掘課本中的文化知識,多進行中西、西方國家之間的文化對比,帶領學生了解西方歷史、地理、日常生活、政治等多當面的內容,并普及西方價值觀念,可以通過開展辯論、“做導游”等形式讓學生“走入”西方世界,對英語知識進行應用。西方文化元素的增添能夠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從而提高學生能力水平。
綜上所述,中老年糖尿病合并腦梗塞患者伴有特殊CT影像學表現,通過對患者進行頭顱CT檢查,能顯著提高檢出率,值得進一步推廣及運用。
3.2 充分利用教學資源,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教師要充分利用網絡教學資源,例如,可以從網絡上下載經典的西方電影(The Millionaires,Forrest Gump,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etc),讓學生融入西方文化背景中,通過聽、看電影或者紀錄片的方式來讓學生體會西方國家的宗教、人文、歷史元素。在觀看完電影之后,還要組織學生進行英語式的交流和辯論,從而更好地將英語文化滲透到教學中去。
3.3 開展英語第二課堂,采用多元化教學方式滲透英語文化
英語第二課堂是教學的另一陣地,通過西方文化專題講座、中外文化對比競賽、排練英語話劇、英語歌曲對唱、英語角等形式豐富英語教學方式,讓學生在這些活動中感受西方文化。但教師在組織活動時要注意提醒學生,端正學習態度,要本著學習的態度去參加各種活動和競賽,在實踐中提升英文水平,建立文化意識,用英語思維運用英語,做到學有所用。
3.4 布置涉及西方文化的探究題,提高學生自助式探究能力
高職高專英語教師要給學生定期布置涉及西方文化的探究題,例如,可以讓學生探究中國的春節(Spring Festival)和西方圣誕節(Christmas),這兩種不同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節日之間的差異,以及兩種節日在兩種文化中的滲透問題。在平安夜,中國學生喜歡用互送蘋果的方式來慶祝這一節日,而在西方這一宗教節日是沒有這一習俗的,這就是西方文化“中國化”的體現,也是文化滲透的印證。
3.5 教師多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克服學生英語學習的不適感
許多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往往會感到“不適”,具體體現在不敢與人進行英語對話、學習積極性不高等方面,許多筆試成績不錯的學生也容易在口語考試中敗下陣來,教師要多與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幫助他們克服學習英語的“不適”和壓力,秉著包容性和開放性的心態進行英語學習。
隨著英語教學內容橫向和縱向上的不斷加大,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正在發生著從知識性教學向能力性教學的轉變[2]。對英語教學中文化的滲透,就要從課堂本身做起,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上進行創新,把握好對中西方文化的構建,為學生創造積極向上的文化背景和學習氣氛,培養起學生的雙語思維,從而讓學生更好地適應中西文化差異,為日后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基礎。
[1]趙郎朗.高職高專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01):192-194.
[2]王洋,王玲.論高職高專英語課堂的西方文化滲透[J].海外英語,2014,(19):30-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