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濱浙江省金華市磐安縣仁川鎮初級中學
初中科學探究活動教學的對策探究
羊濱
浙江省金華市磐安縣仁川鎮初級中學
結合科學探究的目的和課堂教學中的實際教學任務,制定了多種形式的探究活動,旨在培養學生的探索技能和科學素養。如何確保課堂探究活動能夠有效開展,將學生的探究活動貫穿整個教學活動,有效的教學策略顯得尤為重要。
初中科學;教學探究;設計;實施策略
早期的科學探究活動,是學習科學的重要途徑。[1]科學教育時,科學探究活動是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活動,也與學生實際,地方實際,科學和社會發展的實際密切聯系的活動。如果一個學生通過探索更深刻的理解了如何提出問題,如何猜測和預測,如何獲得證據,如結論,如何表達和質疑,并將這種理解內在化為思維和判斷的基本能力,那么科學素養就得到了提高。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探索相關學習內容,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具有特殊的意義和價值。
根據科學的特點,為了更好地配合《科學新課程》的實施,我們的教學研究小組自去年下半年開始對“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課堂教學實踐進行了研究。同時配合學校進行反思性教學和思維教學在各學科中的實施,我們在初一至初三年級都開展了各種能夠體現思維教學的課程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績。通過集體備課,評估,補充,學習。我們總結了思維教學在科學課堂探究活動中的一般模式。
1.思維的獨特性
思維的唯一性最重要的標志就是找出問題的答案和結論,分析和測試問題的答案或結論,使之成為現實。在科學活動中,學生通過對情境或場景的分析,以及在原有知識或經驗認知上出現的沖突,以刺激學生利用自己的大腦,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實際上就是激發了思維的獨特性。
2.思維的流暢性
思維流暢主要體現在思維的活躍,靈活的思維過程,總結能力強,良好的分析處理,各種合理,靈活的結論等。在科學探究活動中,學生將靈活運用各種思維方法,總結出探討問題的結果。
3.思維的靈活性
在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夠根據任務的要求,積極運用各種策略,正確判定結論。在科學探究活動中,學生充分運用了知識的滲透方法,善于運用所掌握的知識和學習經驗,運用各種角度或方法,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
1.置設問題情景,動員學生的探索欲望
首先,由老師進行問題情景設計,可以正直導入主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發探索的動力,誘導著他們探索的欲望。其次,通過實驗導出問題,科學是獎勵在實驗的基礎上。實驗可以引發出許多問題。再有,老師要觀注學生的好奇心,學生在生活過程中的經歷和行為,有很多學生按照現有的認知和能力基礎,無法解決問題,而這些問題往往就是他們所困惑或試圖解決的,或者學生無法解釋或解決自己生活或學習過程中出現的某些偶發事件或現象。
2.啟發學生進行假設
讓學生做出假設,猜測,預測。只有讓學生做出猜想,預測,假設,才能充分體現學生在詢問過程中的主導地位。學生在探索過程中逐漸養成正確的研究科學的態度和方法,在自主研究的情況下,在沒有教師指導的情況下,獨立自主地進行研究。在探索過程中,假設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舉措,可以說它為下一步探究指明了方向。讓學生充分假設。如在介紹“汽化和液化”的內容時,學生對于為什么從水里上來比待在水里還要覺得冷,就有6種以上的假設。也許不是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假設。為了讓每個學生都能投入到這個思考活動中,不妨讓大家評價一下,贊成哪些假設,為什么?這樣所做的假設會比較合理,這個過程更多的是學生的思考活動。
3.探索開放要適度
在探究教學中,學生在開放,自主的學習環境中,獲取知識的渠道就更順暢。但在實際教學中,操作起來并不那么容易,平常所要求的“放得開,收得攏,雖放,卻不亂”。老師要對學生了解的知識,多目標學習,評估要求和材料等問題作出適當的判斷,把握開放的尺度。
探索性的學習側重于學生探索世界的體驗,并獲得新知識的體驗,也就是說,重要的是過程。所以我們應該通過學生本身,練習實驗方案,而教師在旁邊作為一個輔助者糾正他們研究過程中的錯誤,激發他們找到更好的學習方式,逐步發展探究態度和智慧品質。這是一個無法量化的“長效”,這是一種難以形容的有利可圖的回報,而在前面花費的時間和精力應該被認為是值得付出的代價。
[1]朱慕菊.走進新課程.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張天寶.新課程與課堂教學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錢進成.新課程活動教學芻議[J].教育革新,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