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福全(青海師范大學 810000)
民族地區高師聲樂教學的多樣化研究
鄂福全(青海師范大學 810000)
在我國高師聲樂教學在繼承、創新、改革、發展過程中,高師聲樂教學在少數民族地區給予了特別的關注。因為從教學對象上來看,具有很明顯的教學模式特征。他們的不同之處就在于他們原有的的演唱方法和目前的聲樂教學體系在很多方面都有對立面。面對這些不同聲種、不同民族、不同地區的教學群體,我們首先應該思考目前的教學體系以及不同的唱法應該采取“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其次應該注重演唱過程中的音樂表現力問題??傊?,建立具有區域性色彩的、多元的聲樂教學體系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
高師聲樂;民族地區;多樣化教學
中國民族聲樂藝術在不斷的發展、傳承、創新的過程中,由于地域文化、民族語言、歷史根源的不同,形成了各自獨有的演唱風格和演唱形式,充分反映了各民族的發展歷史、風俗習慣、性格特征等,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個民族的文化發展特征。這里我們通過分析美聲唱法將如何巧妙的與我們民族聲樂能否互相借鑒與融合之問題與思考,提出美聲唱法對我國民族聲樂發展形成的影響,以期進一步促進美聲唱法在我國高等師范院校民族聲樂教學中的發展與改革。
民歌是一種最原始、最籠統的一種稱呼,是以民族語言為基礎,嗓音明亮、高亢、甜脆為主要特征。同時,強調在演唱過程中潤腔,聲線、咬字、腔體、情感、韻味融為一體,并以非常豐富的形體表演融為一體的一種演唱方法,使它在廣大群眾中已經深深扎根,成為人們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在青海,民族民間音樂是體現少數民族文化藝術獨特的一種表現形式,作為文化藝術的精髓應該和學院派的教學模式互相交流、研究創新、與時俱進的發展。在我國高范藝術院校的聲樂教學的改革、創新、傳承、發展的過程中,尤其是自己作為一名多年從事少數民族聲樂教學的老師來說,應該對青海這個少數民族積聚較多的省份應該給予更多的特別關注。因為從教學對象群體上來看,具有很明顯的地域性、民族性、特殊性,已形成自己的演唱特征、派別以及唱法。和現階段學院派的教學方法上有很大不同程度的差異,甚至是互相抵觸和矛盾。面對這樣的充滿嚴峻挑戰的一個教學群體,我們應該首先要提倡“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我們首先應該反思當前的唱法的教學技術體系,其次應該注重演唱過程中的風格的保持和音樂表現力問題??傊⒕哂袇^域性色彩的、多元的聲樂教學體系才是唯一解決問題之根本。
少數民族民歌體系不同于我國其他少數民族的民歌體系,這種體系的不同給在青海從事民族音樂演唱及研究的學者以及專家提出了挑戰,同時也迎來了改革的機遇。青海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的作為青海省培養少數民族音樂教育的搖籃,首先給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進行實踐教學的資源,啟發學生對青海民族聲樂的滿腔熱愛,并且我們老師也不能太單一,應該向多元化教學去發展和拓展自己的教學思維和理念。
“一對一”這種比較傳統的教學模式,在高師聲樂教學中比較常見的方式。但是,它不利于學生對聲樂演唱中個性與共性的發展以及激勵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的發展方向優勢,而且這個也和當前中國式聲樂的教學理念有非常大的異同點,同時也不適合現代聲樂教育的傳承、發展自己創新。在這種教學理念的引導下,老師和學生在授課課程中很難達到有效的、保質保量的課堂效果,因此,老師的教學單一化,一味的追求聲樂理論知識以及演唱技巧技巧的傳授,并不能完全讓學生整體的了解和消化相關知識,也不能得到很好的的教學效果和重難點的知識把握。所以在青海地區的高等藝術院校進行聲樂教學方面改革以及課程設置的過程當中,作為更應該充分地認識學生的主動性和基本情況,同時比較有針對性、可行性地采取一些能夠激發學生對聲樂演唱方面的興趣相符合的教學模式來進行教學授課,提高課堂效率,達到師生共贏的教學目的。
我們要以舞臺實踐激活教學資源,舞臺表演實踐教學建設的重要性。藝術實踐活動是檢驗我們課堂理論知識的一個標準,我們把所學的知識以及理論和舞臺藝術實踐結合起來才能更好的體現我們教學成果。一方面可以加深和積累理論知識,加深對理論知識的鞏固,另外是培養順應當代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具有創新意識的實用型人才,使理論配合實際、實踐檢驗真理。培養學生對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并掌握和了解科學的發聲方法來提高自身能力的重要平臺。對于我們的學生來說尤為重要的是舞臺表演的實踐,它對音樂表演專業的學生構建正確的發展方向和學習理念有些承上啟下的發展作用,能更好的、有效地、準確地引導學生從第一課堂走向第二課堂。使理論和實踐很好的展現以及共贏。
我們在本文中從大的方面研究了青海地區高師聲樂教學體系在少數民族地區教學模式以及改革的幾點思考,其實,還有更多的問題值得我們去研究和思索,比如把少數民族不同風格的聲樂演唱(美聲、民族、通俗)都引進課堂進行教學,來豐富我們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傊瑥娜珖鞯馗邘熉晿方虒W目前的發展形勢來看,我們應該互相交流、互相借鑒。使我們青海地區聲樂教學才能更好的對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模式、教學改革等一系列問題的思考及探索才能更好的解決及實現。在不久的將來,我們音樂教育總得發展方向就是“一人多用,一專多能”的綜合型人才,使我們的高師聲樂教學創新和改革必須跟上時代步伐,這樣才能緊跟時代步伐,與時俱進。不斷的學習轉變我們的教學理念,提高聲樂教學水平、質量、效率。讓我們的高師聲樂在不斷創新和改革的道路上以科學、規范、合理為指導思想,體現改革和創新在傳承傳統的同時,要從實際出發,更好的讓藝術性與師范性完美結合,更希望我們的學生畢業后,能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對中小學音樂教育工作更好的發揮自己的優勢,更好地為祖國的教學事業服務。
鄂福全,青海師大學音樂學院聲樂副教授,2008年獲得烏克蘭敖德薩涅日丹諾娃音樂學院碩士研究生學歷,同年獲得“烏克蘭歌唱家文憑”。曾連續兩次榮獲烏克蘭國際聲樂比賽第一名;2012年榮獲青海省省政府“最高音樂獎”民族唱法第一名;第十五屆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青海賽區第一名;留學回國以后,在青海、蘭州等地成功舉辦三場個人獨唱音樂會以及省內外大型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