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男 張予云(云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體育教學專業云南昆明650504)
體育專業畢業生就業壓力現狀的調查與對策研究
□王亞男 張予云(云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體育教學專業云南昆明650504)
近幾年國家教育部關于就業率的發布越來越多,成為諸多媒體討論的熱點話題。作為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由于體育教育專業面向就業渠道的局限性,體育對口就業選擇余地十分有限,造成了目前就業壓力情況。隨著畢業人數的逐漸增加,原畢業的學生還有一部分沒有找到工作,導致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對于我校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壓力現狀的調查與對策研究,不僅可以加強專業建設,調整人才培養目標,還可以不斷提高體育專業畢業生自身的綜合素質,加強學生的創業意識培養和就業指導體系建設,對學生的就業和體育學院今后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體育專業畢業生就業壓力調查與對策研究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勞動力資源豐富是中國的基本國情。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推進,大學生畢業生就業,擇業問題現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和熱點。大學畢業生在不同程度上面臨著就業市場的激烈競爭。而體育教育專業又有特殊性,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就業壓力劇增。由于體育學院成立時間短,教育教學存在許多不足,帶來了學生就業壓力大。本文選取了云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體育教育專業2012屆1 5 7名學生是我校第二屆畢業生為研究對象,男生人數1 2 9,占總調查人數的8 2.1 7%,女生2 8人占總調查人數的1 7.8 3%,進行就業壓力現狀問題的調查和分析。對緩解就業壓力、如何讓大學畢業生了解現在面臨的就業問題等,給廣大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畢業生提供參考意見。
1.1、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本文以云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為研究對象,研究云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壓力情況,并進行1 5 7人的問卷調查。
1.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文獻資料的閱讀,查閱了大量的體育教育專業就業壓力及就業意向方面的文章及資料。
(2)問卷調查法。
發放問卷,調查云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體育教育專業就業壓力及就業意向現狀。發放問卷1 5 7份,回收率1 0 0%,有效率1 0 0%。其中男生人1 2 9,占總調查人數的8 2.1%,女生2 8人占總調查人數的1 7.8%
(3)數理統計法。
運用常規的數據統計法整理所有資料上的數據,然后對問卷調查進行歸納整理、統計處理和對比分析。
(4)訪談法。
通過訪談,了解魯云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體育專業畢業生就業壓力的情況,并把實際情況記錄下來,作為論文的參考依據。
2.1、目前我國大學生的就業形勢分析
大學生就業問題是全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也是高等教育發展中的一個重大問題。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大學生就業方式的多樣化和大學生職業價值觀多元化發展的出現,大學生就業難得問題日益凸顯出來。我國大學生就業市場目前已經出現總量失業和結構性失業并存的矛盾。一方面,存在大學生供大于求的現象,大學生供給超過了經濟增長帶來的對大學生的需求;另一方面,在經濟體制改革和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由于專業結構、地區結構不合理,大學生自身知識結構不能適應市場需求,以及大學畢業生就業市場、就業機制不完善,產生結構性失業,導致大學生就業難度加大。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改善需要在政府宏觀調控下大學生、市場、高校三者的協調與合作。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統計資料顯示,我國2009年高校畢業生人數達6 1 1萬人,到2010年6月份,有2 7 5萬高校畢業生就業簽約率為4 5%。2010年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6 3 1萬人,2011年6 7 1萬人。而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大學畢業生人數將達6 8 0萬人,創歷史新高。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壓力不會減弱。同時由于大學畢業生人數連年創新高,社會各界對大學生就業的期望值也不斷提高,而社會對大學畢業生的需求又不旺盛,用人單位對大學畢業生的要求不斷提高,畢業生的素質不能滿足需求等種種因素,致使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教育部發布的官方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高校應聘畢業生總量將達到7 4 9萬左右,就業、創業工作任務十分艱巨。面對當前日益嚴峻的大學生就業形勢,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就業同樣也受到了限制,而體育專業的畢業生一次就業率只有3 0%多,在各類院系中排最后,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在社會競爭中遇到了空前的挑戰。
2.2、云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壓力現狀調查與分析
據調查云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壓力現狀分析得出,我校體育教育專業大四學生存在就業壓力明顯的學生所占比例為7 9.8 7%,其中一般壓力所占比例為2 0.0 3%,數據充分反應我校體育教育專業大四畢業生基本都能夠認識到就業困難的問題,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踏入社會、面對就業其壓力比較大,而且有逐年增長的趨勢。其原因主要是大學生畢業后便要開始獨自承受生活、經濟的壓力,雖然讀了十幾年的書,卻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而且還有自己與親戚、家庭、好友之間的定位與自己的期望又存在一定的差異,絕大部分學生就業壓力較大。
(1)云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意向調查分析。

表1 云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方向表(n=157)
根據調查,可以看出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在選擇意愿上首選的是比較穩定的學校及科研所,大多數學生希望自己大學辛苦所學的只是能運用到以后的工作中去。隨著國家對教師的重視,教師待遇喝福利水平都在不斷地提高,越來越吸引大學生的注意力;體育本科生的就業范圍比較窄,如果是對口專業的話,只能考慮學校及科研所等。從數據看出除了學校及科研所,政府機關公務員也成了較多人的選擇,主要愿意是政府機關單位公務員工作比較穩定、待遇也較好。選擇參加基層服務項目、國有企業、部隊、非政府社會組織、自主創業相對較少,與這些崗位不穩定、待遇低、上崗難度大等因素有關。以上數據說明學生先把自己的眼光和視野放在教師和公務員上,但教師和公務員的職業是有限的,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壓力隨之而來。所以學校不僅要鼓勵學生積極擴寬就業思路,還要在課程上與時俱進,增加學生就業范圍,減少體育教育專業就業壓力,為學生的就業提前做好準備。
2.3、云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壓力的原因分析
(1)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畢業生對第一份工作的就業期望值要求偏高。
云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體育專業畢業生對第一份工作期望值要求偏高,期望值越高,所接受的就業范圍越小,就業問題越多,就業壓力越大。
(2)學校對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課程設置的缺陷。
很多學生在就業過程中,發現自己的專業知識匱乏。是由于各大高校作為非營利性的單位,不參與市場競爭,又沒有中學升學壓力,所以在自身的建設中不重視教學質量,不及時的更新體育教育專業的相關教學內容,還存在學科與術科之間的矛盾,實踐環節明顯不足,課堂知識陳舊,與實際工作嚴重脫節,導致學生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方面的能力較差,嚴重影響了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增加了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壓力。
(3)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自身對就業單位選擇要求上過高。
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畢業生有大多數人會選擇教育系統,選擇在中小學當體育教師的人數較少,畢業生在擇業時一心只想到高等院校工作、大城市和富裕地區謀求職位,很少考慮到需要人才的經濟欠發達地區,對就業單位要求過高,結果造成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畢業生就業更加困難,就業壓力日益增大。
3.1、限制體育教育專業擴招規模,提高人才質量,減少就業壓力
教育部相關部門應根據社會對體育人才的需求,加大審查力度,對各高校設置的體育教育專業進行合格評估,采取優勝劣汰機制,減少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率連年偏低的現象。通過這些強有力的措施限制辦學規模,緩解供需矛盾,減輕云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壓力。
3.2、學校加強對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去向管理
各高校應加強與社會各界的廣泛聯系,主動出擊,努力開拓就業市場,不斷加強與用人單位的聯系和溝通,及時了解相關單位的就業信息,推薦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到用人單位去實踐和面試,為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緩解就業壓力。
3.3、學校應提倡自主創業,鼓勵學生把就業壓力轉換成創業動力
學校應加強對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鼓勵把就業壓力轉換成創業動力,實現自身價值。加大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創新創業訓練力度,通過自主創業可以為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提供社會實踐的鍛煉機會和兼職就業平臺,全面提高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并改善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難”的就業現狀,從而減輕云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壓力。
(1)云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存在就業壓力明顯;
(2)反應了云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的狀態大部分處于悲觀狀態,對求職過程的不自信。
[1]黃文德.大學生就業現狀及對策[J].學理論,2010.
[2]崔賀成.體育教育專業就業現狀淺談[J].文教資料,2005.
[3]陳曉星.影響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的因素分析[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08.
[4]許超.安徽省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應屆畢業生就業準備現狀與對策研究[D].揚州大學,2013.
[5]葉成萬.大學生就業難和體育院校畢業生就業問題的理性分析[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6(08).
[6]鄧萬金.我國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社會實踐研究與改革綜述[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2,06.
[7]施煒.普通高校本科畢業生就業能力提升對策的研究[D].中國礦業大學,2012.
[8]梁潔.培養模式、就業力與大學生就業的關系研究[D].山東財經大學,2012.
[9]巴音道爾吉.對體育教育專業教學改革的思考[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3,05.
[10]伍妞,張小山.當代大學生現實壓力的影響因素分析——以武漢地區3所高校為例[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5.
G80
A
1006-8902-2017-(02)-Z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