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開均 濮磊磊(.上海綠瓦體育科技有限公司上海00000;.上海市朱家角中學上海00000)
淺析網球運動及現狀與發展
□胡開均1濮磊磊2(1.上海綠瓦體育科技有限公司上海200000;2.上海市朱家角中學上海200000)
網球運動是一種健康的、優雅的、文明的、時尚的運動,近年來越來越多體育愛好者開始打網球,網球運動的起源以及網球的現狀以及未來的展會如何,本研究主要淺析網球運動及網球的現狀與發展。
網球現狀發展
1.1、“網球”名稱的來源
網球運動最原始的形式被稱為室內網球(Real tennis)。起初的網球場地中沒有網,而僅有一條作為界限的繩子,打網球也不用球拍,而是用手,而球是用布卷成圓形后用繩子綁成的,起初的規則便是把球從繩上丟來丟去。大部分的歷史學家認為網球起源于法國王室,而法語中把球從繩上丟來丟去叫做Tenez,而英文中“Take it play”,現在的網球一詞便來源于此。
1.2、網球運動的功能
人們喜愛網球運動不僅僅是為了追求時尚,更是因為網球運動的眾多其他運動無法比擬的對人體有益的功效
(1)網球運動促進人體機能的發展。
打網球時需要對來球的弧度、速度作出準確的判斷,并聯想到落點,然后做出相應的移動或跑動,在揮拍回擊的瞬間,還要根據對方的位置、身體姿勢、可能做出的反應動作等決定自己的擊球動作和方向,這一系列的行動都是在大腦的指揮下在瞬間完成的。經常打網球可使神經系統的靈活性和持久性得到很大的提高,能使我們保持充沛的精力,增強記憶力,提高工作、學習效率。
(2)網球運動可以調節情緒,振奮精神。
打網球一般都在室外進行,經過一天緊張工作和學習,身體與精神都感到有些疲勞,當我們站在網球場上時猶如投身在廣闊的天地之中,既有搏擊天空的豪情,又有心曠神怡的自由之感,在這種優美的環境中打網球心情自然舒暢。其次,網球運動的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底線對攻、上網截擊、跑、跳、移動、揮等各種動作集于一體,參加者的情、意、行等身心要素可滲透到每一個動作之中。一種美好的心情,比十服良藥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憊和疼痛。
(3)網球運動使中老年人延年蓋壽。
人的衰老、死亡是不可抗拒的,但延緩衰老、延年益壽是可以爭取的。眾多研究證明經常參加網球運動能使人延遲衰老、延長壽命。如前所述,打網球能改善神經、運動、呼吸、循環等系統的功能,使機體的各器官保持生命力,這必然對中老年人的常見病有預防功效。網球多在露天環境中進行,空氣清新、宜人,心情輕松、愉快,很容易消抵中老年人的暮年之感,忘掉年齡而回到年輕時代,經常打網球可使人變得靈活、敏捷、矯健、富有生氣。
(4)網球運動促進少年兒童身心健康發展。
少年兒童身體的各個器官都處在生長發育階段,體型、骨骼、肌肉、內臟功能、神經系統等都會有顯著的變化,且可塑性大。參加網球活動,新陳代謝比較旺盛,各個器官、系統都要積極地參與,這對發育還不太成熟的器官是一種很好的促進作用,時間一長,這些器官就發育得很完善。另外,生理學研究表明,支配手腳運動的神經中樞在大腦皮層中具有廣泛的相互區域,所以手腳的運動對孩子的發展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有關實驗還證明:通過手眼的配合,能提高少年兒童對事物復雜性及其相互關系的全面分析和綜合能力,鍛煉他們的形象思維能力。
網球界流傳著四句經典的話語:網球孕育在法國,誕生在英國,開始普及和高潮在美國,現盛行全世界。網球是僅次于足球的世界第二大球類運動。目前,網球運動水平較高的國家有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法國、俄羅斯、德國、阿根廷等。據不完全統計:美國經常打球的有4000多萬人,其中青少年占50%;意大利有3000多個網球俱樂部;法國打網球的人更多,僅俱樂部的會員就達150萬人。在亞洲地區,網球運動的開展雖比不上歐美,但是仍然處在快速發展階段。近幾年,隨著網球運動的進一步普及和優秀青少年網球選手的不斷涌現以及他們在國際大賽中所產生的影響,形成了一個世界性的網球熱潮。
世界上數以億計的網球人口就是對網球運動魅力的最好說明。在世界體壇所有項目的比賽中,網球運動的比賽是最為活躍的。在國際性的網球大賽中,影響最大、水平最高的重大比賽為:溫布爾頓網球錦標賽、法國網球公開賽、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美國網球公開賽為主的四大滿貫賽、年終總決賽、戴維斯杯賽、聯合會杯賽為代表的各類、各層次的比賽貫穿全年,遍及世界各地,對當今體壇乃至于當今社會產生巨大的影響。網球之所以成為當今世界的熱門項目,除了網球運動本身的特有魅力外,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國際網球賽事的高額獎金。特別是允許職業選手參加各種比賽以來,其獎金數額更是逐漸增加。如第一屆美國網球公開賽獎金總額為10萬美元,至1982年增加到150萬美元,1983年又增加了60萬美元,到1985年已達到300多萬美元,另外,網球明星們在球場之外的廣告收入更高。這種數額驚人的獎金和球星們的風采,自然會吸引更多的人關注網球運動。
1912年3月1日在法國巴黎成立了國際網球聯合會,1972年成立了國際男子職業網球協會(ATP),1973年成立了國際女子網球協會(WTA)?;旧厦磕昱e行的各類網球賽事就有上述三個組織負責。進入二十世紀90年代后,網球的發展有這樣幾個特點:一是普及;二是競技水平高,比賽激烈;三是隨著器材的改革,尤其是球拍的研制,網球將向著力量、速度型方向發展;四是隨著網球各種大賽獎金的不斷提高,網球的職業化、商業化程度會越來越高。
3.1、新中國成立前的網球運動
19世紀后期,英、美、法等國的商人、傳教士和士兵將網球運動帶入中國。最初,網球運動只是在一些教會和教會學校中開展,后來逐漸傳播開來。1910年,在舊中國的第一屆全運會上,男子網球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1930年,第四屆全運會又增設了女子網球項目。1915-1934年,中國男子網球隊參加了第二屆至第十屆遠東運動會,女子網球隊參加了第六屆至第十屆遠東運動會的表演賽。在第八屆遠東運動會上,中國網球隊獲得優異成績。1924年,中國網球隊員參加了溫布爾登網球錦標賽。1928年,中國開始從旅美留學生中選派運動員參加戴維斯杯比賽。
3.2、新中國初期的網球運動
新中國成立后,在黨和政府的重視和關懷下,體育運動開始發展,網球運動也得到空前發展。1951年,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支網球隊-上海聯合網球隊宣告成立。1953年,在天津舉行的四項球類運動會中開始設有網球項目。1956年,中國網球協會正式成立,同年舉行了全國網球錦標賽。此后,每年都舉辦全國性網球競賽。但1966年文革的出現,使網球與許多運動項目一樣被打入冷宮,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良好的發展態勢也隨之被消耗怠盡。
3.3、網球運動的發展
改革開放后,人們對網球的觀念發生了重大改變,人們開始把網球當成一種健身娛樂方式,網球運動得到了空前快速的發展],網球的普及也推動了競技網球運動水平大幅度提高。1986年在第10屆漢城亞運會上,李心意獲女子單打冠軍,1990年在第11屆北京亞運會上,我國運動員獲得三塊金牌、三塊銀牌和一塊銅牌(男子團體冠軍、潘兵獲男子單打冠軍、夏嘉平和孟強華獲男子雙打冠軍)。中國女隊參加1991年聯合會杯網球團體賽,在58個參賽隊中進入16強,夏嘉平參加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網球比賽獲得男子單打冠軍,這些成績說明我國競技網球運動有了長足的發展,令人鼓舞。但這一時期我國網球水平與世界水平存在的差距還是相當大的。
3.4、網球運動的全面發展時期
90年代后期,通過網球界的共同努力,我國競技網球運動在世界及亞洲重大比賽中取得了一系列優異成績。1994年廣島亞運會上獲得2枚金牌,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我國4名選手入圍,1998年曼谷亞運會上獲得了1枚金牌、2枚銀牌,2枚銅牌;2000年悉尼奧運會我國3名選手入圍,雖然均未能突破第二輪,但說明我國競技網球運動水平有了很大成績。從中國男、女隊的成績來看:女隊成績逐步上升,在聯合會杯的比賽中成績突出,始終處于亞洲前列,并于1994年、2002年,2005年打入世界組附加賽。在2004年四大網球公開賽中,我國女子選手分別在澳網和美網公開賽中進入女子雙打前八名,法網公開賽中進入女子單打前十六。特別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中國女隊通過頑強拼搏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鄭潔、晏紫獲得了女子雙打并列第五名,李婷、孫甜甜獲得了奧運會女子雙打冠軍。中國網球終于實現了在奧運賽場上升國旗、奏國歌的夙愿,為祖國爭得了榮譽同時,近年來我國選手世界職業排名也有了較大提高:繼李芳、易景茜分別進入WTA世界單打排名36位、65位后,2005年我國選手鄭潔、彭帥,李娜WTA單打排名已分別到達42、32和33位;WTA雙打排名李婷、孫甜甜,鄭潔、晏紫分別達到18、19,33、34位。男子方面,繼潘兵取得ATP單打排名180位后,我國選手朱本強、曾少眩在ATP雙打排名中達到146位,成為建國以來中國男子網球項目單雙打獲得職業排名最高的選手。
近年來在其它級別的比賽中,中國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中國青少年選手也逐漸在國際大賽中嶄露頭角,在近幾年參加的世少杯和世青杯青少年團體賽中,中國女隊在世青杯世界組比賽中獲得一個第四名,兩個第三名;2002年孫勝男與臺北選手獲得了澳網公開賽青少年雙打冠軍。從排名來看,青少年女子選手國際綜合排名也有大幅度的提高,其中四名選手進入世界排名前100位,孫勝男世界青少年排名達到第14位。從世界大學生網球比賽來看,2001年世界大學生比賽中取得了3枚金牌,1枚銅牌。
目前,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和網球競技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網球運動無論是在競技領域還是在健身領域得到迅速發展,場館建設不斷擴大,從事網球運動的人口不斷增加,現今網球場超過1萬片,網球人口逾百萬,從事網球活動的青少年就達三四萬人,注冊的各級專業運動員也近兩千。
[1]于洪飛.網球運動員壓力應對、心理控制、社會支持與運動成績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0.
[2]黃文敏.世界網球運動發展趨勢分析[J].體育文化導刊,2009, (05).
[3]張彤云.淺析我國網球發展趨勢[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06, (02).
[4]王擎宇.我國網球運動職業化進程中若干問題的研究[J].上海體育學院,2014.
[5]陳家寧.中國網球職業化發展進程研究[J].吉林大學,2014.
[6]孫晉芳.中國網球運動回顧、挑戰與設想——2012年全國網球訓練工作會議主報告[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01).
G845
:A
:1006-8902-(2017)-01-SY
胡開均(1982-),男,四川江油,上海綠瓦體育科技有限公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網球運動生物力學。
濮磊磊(1988-),女,上海,上海市朱家角中學,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