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瑞三 常春光
市場導向下遼寧產學研用協同創新保障機制研究
◎陳瑞三1常春光2
為了確保遼寧地區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活動的順利開展,本文以市場需求與市場機制內在規律為導向,研究了產學研用協同創新保障機制問題。重點分析了遼寧地區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構建所面臨的保障困境、遼寧地區產學研用協同創新保障機制構建的前提,并從產學研用協同創新人才管理、財稅扶持、資源供給、知識產權、誠信監管等機制視角出發,提出構建遼寧地區產學研用協同創新保障體系。
市場導向 產學研用 協同創新 保障機制
作為一種集成、高效的科技創新機制,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能夠將企業、高校、研究院所、用戶等主體緊密結合在一起,以產業發展迫切需要攻克的科技難題為出發點,深入開展協同創新工作,極大地壓縮了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的周期,而保障機制又是確保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發揮作用的關鍵所在。目前,已有一些相關研究成果。孫萍等研究了市場導向的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模型與保障機制;汪尚嘉等研究了市場導向型產學研協同創新協同度評價問題;陳盼盼研究得出我國產學研合作政策內部存在結構性失衡,環境型政策工具存在過溢或缺失等問題;黃菁菁利用遼寧省企業面板數據,對產學研協同創新效率及其影響因素進行了研究;胡繆甜研究了政府在促進產學研協同創新中的作用。本文以市場為導向并結合遼寧地區特色,研究產學研用協同創新保障機制問題。
1.科技人才方面困境。從人才專業結構來看,遼寧地區積累了大量的工業制造方面人才,而在一些具有生命力的新興行業所需新型人才方面供給不足;從人才層次結構來看,遼寧地區高素質專業人才較為缺乏,特別是由于近年遼寧地區相對東南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相當一部分高素質專業人才出現了“孔雀東南飛”的現象。
2.財稅扶持方面困境。在財稅扶持方面,遼寧地區在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的財政補貼、財政專項資金、稅收減免方面的幅度遠遠低于經濟發達的東南沿海地區。特別是近年由于房地產行業不景氣導致遼寧財政困難,在科技創新方面的財政專項資金大幅度壓縮。
3.資源供給方面困境。在資源供給方面,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需要一定數量的各類大型設備、精密儀器、監測裝置、試驗場所、試用空間、專用材料物資、能源動力等資源要素。而這些資源中,仍有一部分重大高端設備儀器、試驗場所與試用空間等重要資源需要借助該產學研用協同創新聯盟體外部主體來提供,往往為產學研用協同創新聯盟體的科技創新活動帶來困難。
4.知識產權方面困境。在知識產權方面,目前關于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形成的知識產權的界定主要停留在合同約定層面。由于缺少法律層面的規范性,仍有一些知識產權的界定較為模糊,導致出現合同糾紛而影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聯盟體的有序發展。另外,關于專業科技人員參與知識產權成果收益報酬的分配不當,也會影響專業科技人員參與科技創新活動的積極性。同時,關于知識產權保護的問題也正面臨挑戰。
5.誠信監管方面困境。在誠信監管方面,有關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的誠信監管方面的機制還較為缺乏。如產學研用協同創新聯盟體形成的科技成果的各項水平指標的評價、成果轉化應用的效果在評價方面的誠信監管機制還需強化;產學研用協同創新聯盟體內各個主體的失信行為的監督與懲罰機制缺少法律層面的規定。
在構建遼寧地區產學研用協同創新保障機制時,除了充分考慮上述所面臨的困境之外,還需充分考慮如下問題。
1.科技創新市場需求分析。一是需要分析遼寧地區企業現有與潛在產品市場競爭力的主要分布情況,將遼寧地區典型企業產品市場競爭力的地位等級(領先地位、一般地位、落后地位)進行統計分析。二是針對各級別的企業產品競爭力,識別科技創新下的遼寧企業各類產品市場競爭力提升潛力。三是分析市場對遼寧地區科技創新技術的需求強度與規模。
2.科技創新目標定位。一是面向市場需求,結合遼寧地區擬發展的典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需要,分析遼寧地區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產品的方向定位。二是依據不同類型科技創新產品定位,實現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層級結構定位。三是依據市場現有需求與未來需求預測,實現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的規模定位。
3.產學研用協同創新資源稟賦分析。在構建產學研用協同創新保障機制時,需要充分考慮遼寧地區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的資源稟賦。一是充分發揮遼寧地區在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所能提供優勢資源的作用。二是努力克服遼寧地區所欠缺資源供給的不足。
1.人才管理機制構建。基于市場需求,建立科學的人才培養機制,優化調整高等院校專業設置,增設遼寧地區產學研用協同創新亟需人才相關專業,減少社會需求不足的相關專業設置;鼓勵校企合作定向培養模式、“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建立合理人才的引進機制,針對遼寧地區產學研用協同創新亟需的高層次人才,制定完善的引進方案與配套制度。探索可行的遼寧地區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高素質專業人才留住機制,提升高素質專業人才的待遇與歸屬感,防止“孔雀東南飛”的現象出現。
2.財稅扶持機制構建。從市場需求出發,針對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遼寧地區產學研用協同創新聯盟體的科技創新活動,制定系統化的財稅扶持政策。特別是針對遼寧地區重大產學研用協同創新聯盟體的關鍵科技創新活動,提升財政補貼、財政專項資金、稅收減免等方面的財稅扶持幅度。
3.資源供給機制構建。依托市場機制,針對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需要的各類大型設備、精密儀器、監測裝置、試驗場所、試用空間、專用材料物資、能源動力等,特別是重大高端設備儀器、試驗場所與試用空間等重要資源要素,建立資源共享機制并制定相關政策。
4.知識產權機制構建。從市場交易機制出發,制定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形成的知識產權的界定相關規定;完善專業科技人員參與知識產權成果收益報酬的分配制度;進一步強化對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形成的知識產權的保護制度,加大對侵犯知識產權行為的查處力度。
5.誠實守信機制構建。為確保市場機制有序運行,應建立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的誠信監管方面的機制;強化產學研用協同創新聯盟體形成的科技成果中各項水平指標的評價、成果轉化應用效果的評價方面的誠信監管機制;制定或完善有關產學研用協同創新聯盟體內各個主體失信行為的監管法律制度。
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活動是促進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源動力,而完善的保障機制又是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活動有序開展的重要條件。產學研用協同創新保障機制涉及到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的人才管理、財稅扶持、資源供給、知識產權、誠信監管等方面內容。只有這些方面相互結合、協同一致,才能為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活動保駕護航。
注:本文系遼寧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W2014085);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項目編號:15YJA630001);遼寧省社科規劃基金(項目編號:L15BJY018)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1.沈陽建筑大學城市發展研究院;2.沈陽建筑大學管理學院)
責任編輯:張永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