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英杰 于 榕
沈陽市社區老年服務“醫養護”一體化模式分析
◎代英杰 于 榕
“醫養護”一體化模式是老齡化背景下,我國解決養老問題的新模式,也是緩解我國目前醫療領域、養老領域以及護理領域資源配置不合理的有利手段。該模式在沈陽市個別社區現已發展的比較完善,但在實踐過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本文立足于沈陽,結合市情,提出推進“醫養護”一體化模式的對策建議,為沈陽市政府決策提供參考,以期能夠更好的應對人口老齡化大潮的到來,真正實現老年人“老有所醫、老有所養、老有所護”。
醫養護一體化 養老模式 社區
我國作為世界上的人口大國,早在1999年就已經進入了人口老齡化國家。截至2016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3億,占總人口的16.7%。近年來,我國對于集醫療、養老、護理為一體的“醫養護一體化”社區老年服務的探究不斷加強,并逐漸引發學界的重視。在人口老齡化逐漸加劇的今天,社區老年服務“醫養護”一體化服務將在很大程度上對老年人的健康狀況與生存質量產生重要影響。
截至2016年11月,沈陽市總人口731.4萬,60歲以上人口為173.5萬,在173.5萬老人中,失能臥床者有24.6萬人。這意味著,平均每10名老人中就有1.4人失能臥床。隨著老年人口的比重上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人口數量也急劇上升。為了緩解家庭以及醫療資源有限的壓力,近年來社區老年服務“醫養護”一體化模式在沈陽市逐漸發展起來,甚至有個別社區的“醫養護”一體化已經發展的比較健全,在全國處于模范小區的領先地位。但是,大部分社區的“醫養護”一體化發展的不完善,甚至有些社區沒有提供此方面的養老服務。
本文是根據沈陽市中心的五大區(和平區、沈河區、皇姑區、鐵西區、大東區)之中的部分社區和市外的個別社區,如沈河區東陵街道的馬官橋社區、沈河區東陵街道的保利社區、大東區津橋街道的河畔社區、和平區南湖街道的文安路社區以及于洪區的五彩陽光城等社區的調研情況進行了深入的分析。
(一)普通社區老年服務“醫養護”一體化現狀
1.醫療服務。沈陽市每個社區的醫療衛生情況都由管轄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我們調研了解到,各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功能大體相同。主要是為其所管轄范圍內的社區居民提供基礎的衛生醫療服務,如體檢、測量血壓、賣藥等便民服務,在此消費可享受醫療保險的報銷。大多數社區在醫療方面主要依靠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供有限的醫療服務,在醫療方面大部分社區本身并未有可行的措施去改善、提升。
2.養老服務。一些社區對居家養老各個方面的管理未能建立起規范的制度,導致醫療器械損壞程度嚴重、活動場所雜亂,管理無據可依;社區給老人提供的活動場所面積偏小。另外,服務人員缺少全面的工作守則,導致服務水平下降。故服務設施與內容不夠完備,服務理念相對單一,是沈陽市社區老年服務“醫養護”一體化的常見問題。
3.護理服務。沈陽市社區老年服務“醫養護”一體化比較現實的問題有如下幾方面:一是在人員構成上社區居家護理服務人員數量少、素質較低,職業水平高的專業人員極度緊缺。二是在服務內容上主要依靠政府購買,由于資金、人力和設施的限制絕大多數社區居家護理服務覆蓋面小,服務過程中所體現的相關法規普遍缺乏約束力,評估考核制度、責任機制等十分落后。
(二)典型社區老年服務“醫養護”一體化現狀
當然,除了上述社區在“醫養護”一體化服務上所表現的普遍現象之外。目前,沈陽市社區養老發展較成熟的“醫養護”一體化社區是和平區南湖街道的文安路社區。文安路社區是全國智能化養老實驗基地、中國老齡政策與法律研究所科研實訓基地、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全科基層培訓基地,其“醫養護”一體化發展的非常的成熟,尤其在護理方面發展的尤其突出。一是醫療服務。社區里內設藍卡診所,診所里的醫生都是醫院退休后聘用過來的,并且很多都是擁有豐富經驗的專家級醫生,在這里看病可以使用醫???。據社區的工作人員稱,附近的大多數居民都愿意到這里來看病,因為離家近又很正規,居民們都很放心。二是養老服務。社區有很多的休閑娛樂方式可供老人選擇。如集體合唱、下棋、繪畫、甚至在節日的時候會組織老年人排練節目。老人們每天很開心、充實。據了解,還有人慕名而來購買老人的繪畫作品。三是護理服務。社區里的居家養護中心有多種服務模式。對于長期居住的生活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24小時個性化專業護理服務,提供日間照料主要為日間無人陪伴的老人提供親切、細致的貼心護理服務,也可以入戶照料,主要是針對老人的不同需求,通過電話預約、上門登記等方式,為老人提供便捷式生活理療以及夜間智能服務。
述實例可以看出,沈陽市在社區養老服務“醫養護”一體化方面,個別社區已經處于模范地位。
(一)社區老年服務“醫養護”一體化水平參差不齊
根據調研沈陽市內五大區的部分社區的情況來看,少數社區的“醫養護”一體化服務已經很健全,在訪談社區居民了解到,她們對社區的服務很滿意,覺得自己很幸福。但是,大多數社區“醫養護”一體化服務不健全,存在“醫養護”中僅突出其中一方面發展。另外,還有一些居民甚至沒有聽說過社區“醫養護”一體化服務。這類社區的居民患大病進醫院,小病則去小區附近的診所。不僅給社區居民增加了生活負擔,而且也不利于社區老年服務“醫養護”一體化模式的發展。
(二)社區老年服務“醫養護”一體化中的護理方面明顯不足
據調研情況得知,大多數社區在護理方面對其社區居民都沒有太多的支持。即便有些社區設置護理所用的床位也只有兩三張,遠遠不能滿足老年人的醫療護理需求,特別對急性病恢復期和長期進行康復治療的患者、慢性病患者,床位很難保證。甚至有的只是為了應付領導視察的擺設,并沒有發揮實際效用。
(三)長效籌資機制尚未建立
傳統的養老和醫療服務經過多年的發展,在籌資方面形成了較為固定的模式和穩定的籌資來源。而對于三者結合的“醫養護”一體化模式,主要資金來源為入住社區服務中心的老年人繳費和政府政策支持,如稅收、費用減免、一次性建設財政補貼等,長期支持不足,易出現籌資空隙,嚴重影響了該模式的初始推廣。
(一)政府及相關部門加大宣傳與支持力度
針對未開展社區“醫養護”一體化服務模式的社區,首先政府相關負責人應實地考察了解原因,然后因地制宜的給出解決方案,加大財政支持力度以及多出臺相關優惠政策;未開展“醫養護”一體化的社區可以分階段循序漸進的發展,如經濟來源不足的社區可考慮先發展“醫養”結合模式,使社區老年服務“醫養護”一體化服務模式盡快落實并推廣。
(二)護理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大多數社區都在護理方面明顯不足,究其原因,還是費用問題。因為護理往往需要專業的醫護人員、設備等,而這些都是專業的護理院才能做到的。在社區里想要實現這些就需要有足夠的資金。對此,社區可以提供場地招商引資,可在社區內建立護理院,方便失能、半失能老人社區內就可以享受護理。
(三)創新社區老年服務“醫養護”一體化基金籌集方式
長期醫療、護理保險制度是我國為針對人口老齡化的保險產品,該制度為實施社區老年服務“醫養護一體化”模式提供了重要的資金支持。但是,我國的社區老年服務“醫養護”一體化的籌資方法應該符合我國國情,不能照搬他國或部分地區的長期醫療保險模式。
(作者單位:沈陽師范大學)
責任編輯:司 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