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曉君
老工業基地振興背景下遼寧工業遺產與地方記憶塑造
◎范曉君
工業文明是遼寧老工業基地的鄉愁,工業文化和工業精神是遼寧老工業城市、資源枯竭型城市的巨大精神財富,凝聚著地方的特點與意義。工業遺產承載著工業情感和鄉愁記憶,喚起并強化遼寧老工業基地的地方記憶,提升民眾的地方依戀與情感認同,對助力遼寧的新一輪振興計劃具有重要的意義。
工業遺產 地方記憶 老工業基地 遼寧
2016年4月26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正式發布,提出到2020年東北地區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重大成果。老工業基地的全面振興,不僅是經濟的振興,更應該是地區的全面復興,特別是地方人文精神和文化的復興。工業文明是遼寧老工業基地的鄉愁,工業文化和工業精神是遼寧老工業城市、資源枯竭型城市的巨大精神財富,凝聚著地方的特點與意義。而工業遺產則是工業文明的載體,不僅具有物質意義上的空間形態,還具有文化意義上的空間再造功能,被賦予特殊的意義與情感,工業遺產的空間功能轉換與地方記憶有密切關系。記憶是一種情感體驗過程,也是社會再生產的情感力量。工業遺產承載著工業情感和鄉愁記憶,但缺乏公眾的參與,缺少體驗和情感共鳴以及在理解和認同上的不一致,使工業遺產淪為背景和商品,缺乏工業鄉愁作為某種情感資源和情感遺產的代際傳遞(李蕾蕾,2015)。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對工業空間進行留存、保護和再利用,喚起并強化遼寧老工業基地的地方記憶,提升民眾的地方依戀與情感認同,助力遼寧的新一輪振興計劃,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在老工業基地振興的背景下,工業遺跡或工業建筑成為重要的遺產景觀和形象要素,承載了歷史的印記。
(一)工業歷史的記憶
遼寧省具有近百年的工業歷史,先后經歷了近代殖民地工業時期、“一五”期間遼寧老工業基地形成時期、遼寧老工業基地初期發展階段、遼寧老工業基地振興調整階段等不同時期。特別是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遼寧建立了以重工業為主體,工業門類齊全,基礎較為雄厚的工業體系,成為中國主要的工業和原材料基地,為新中國的建設與發展作出巨大的貢獻,被譽為“共和國長子”。遼寧是東北老工業基地的代表,是中國工業的搖籃,經歷了特殊的工業化和工業文明發展過程,見證了中國的工業化進程。遼寧的工業遺產資源豐富、類型齊全,是中國工業歷史的記憶載體和活化石。
(二)工業企業的記憶
遼寧不僅是老工業基地,也是現代裝備制造業的重要基地。2015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304家,工業總產值33498.57億元,裝備制造業企業達到4237家。工業企業是工業構成的微小單元,工業發展的歷史就是工業企業發展的歷史。工業企業更是工業遺產的主體,在搬遷改造的過程中,遺留下大量的廠房、建筑、機器等工業遺跡,而其中具有遺產價值的遺跡為數眾多。對工業企業而言,從感情角度保護企業文化、企業精神等是承擔保護歷史遺產的社會義務和責任。
(三)工業城市的記憶
遼寧的城市化進程與工業化進程密切相關,正是由于工業化的發展帶動了一批工業城市的發展,使遼寧成為全國城市化水平較高的地區,走出了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化發展道路。可以說遼寧每座城市的歷史都有工業發展的印記,城市的記憶中凝結著工業發展的記憶。工業遺產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如今千城一面的背景下,工業遺產是城市特色的重要依托。
(四)工業社區的記憶
記憶離不開人的主體。人通過親身經歷、實踐、記憶與想象建構并理解地方的意義,形成對地方的深刻情感認知和記憶。與其他遺產類型相比,工業遺產更多的反映了普通人的人生價值,記錄了勞動者的人生軌跡。工業遺產正是社區居民理解社區和工業歷史的載體。特別是在工業社區中,社區與工廠的關系更為緊密。以沈陽鐵西區為例,大片的工業社區正是當初典型的南宅北廠格局的寫照。工業社區將工業與工人、生活聯系在一起,賦予了工業遺產鮮活的情感和記憶。
(一)重視物質空間的改造和適應性再利用
一是在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背景下,對原有工業空間的改造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工業遺產的核心問題是適應性再利用及其過程中的遺產價值傳遞,其中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價值需要得到更多重視。二是工業空間的功能改造是人與空間的互動,是人類情感與物理空間的交織,是人類對工業文明理解和記憶的空間體現,也是空間對人類情感和記憶的塑造。因此,工業遺產物質空間作為地方記憶的載體,需要加以適應性再利用,使其能夠承載豐富的情感與精神。將工業空間改造為主題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旅游景區等公共休閑空間形式,可以為地方情感和記憶提供依托載體,塑造和強化地方記憶,從而提升地方認同和地方依戀。
(二)將工業遺產與社區發展結合,使記憶融入生活
工業遺產是工業生產空間向記憶情感生產空間的轉變,由原來提供工業產品轉向提供記憶和情感產品。因此,應將工業與社區發展和居民生活融合起來,探索工業遺產的休閑娛樂、旅游再利用途徑。如舉辦社區文化活動,復興城市工業文化,提升精神生活;開發親子游、科普游等深度旅游產品,重視參與性和體驗性,兼具休閑娛樂與文化科普功能,調動工業遺產在社區居民和游客中的情感共鳴,使遺產走入日常生活,加強地方存在感,幫助人們了解、閱讀和感知沈陽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真正兼顧到當地居民的情感和記憶,在此基礎上實現對地方記憶的保存,使工業遺產在情感上被感知和認同。
(三)將工業遺產與現代工業結合,延續地方記憶
工業遺產是活著的遺產,與現代工業的發展息息相關,而現代工業又是地方記憶延續的載體。將工業遺產與現代工業相結合,有助于將工業遺產拉近生活,使普通人更好地理解遺產的意義。特別是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食品、汽車工業,具有非常好的可進入性。如沈陽可口可樂飲料有限公司工業旅游示范點、華晨寶馬汽車生產等工業旅游景點是連接工業遺產與現代工業的橋梁,通過工業遺產旅游與工廠觀光旅游的緊密結合,加深人們對工業文明的認知,延續工業記憶。
綜上所述,在老工業基地振興的背景下,遼寧工業遺產凝聚了工業歷史的記憶、工業企業的記憶、工業城市的記憶和工業社區的記憶,是塑造地方記憶的獨特載體,對提升民眾的地方依戀與情感認同及助力遼寧新一輪振興計劃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城市更新改造的實踐中,應重視對工業遺產的保護和適應性再利用,將工業遺產與社區發展結合在一起,將工業歷史與現代工業相聯系,實現地方記憶的強化和傳承,從而提升遼寧老工業基地的地方凝聚力,促進老工業基地的振興發展。
注:本文系遼寧省社科規劃課題“老工業基地振興背景下遼寧工業遺產空間功能轉換與地方記憶研究”(項目編號:L16BGL040);遼寧省高等學校基本科研項目專項資金資助
(作者單位:沈陽師范大學旅游管理學院)
責任編輯:宋 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