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巖
打造營商環境 促進遼寧振興
◎王立巖
遼寧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近兩年來,經濟發展處于全國的下游。面對遼寧經濟目前呈現的風險性,本文從營商環境建設為切入點,通過改善政策環境、規范市場環境、規范開放環境、營造創新環境,實現促進遼寧振興的宏偉目標。
風險 營商環境 遼寧振興
各國經濟發展的歷史表明,經濟發展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對于遼寧來說,經濟發展正在經歷一個大變動時期,也出現了各種不同的發展態勢,符合經濟發展的特點和規律。但總的看來,目前遼寧經濟還存在一定的風險。
(一)經濟增長出現歷史最低
據資料顯示,2008-2012年,遼寧經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大約3.3個百分點,2012-2014年遼寧經濟的發展雖然放慢了速度,但還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進入2014年,遼寧經濟增長出現了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發展態勢,到2016年前兩個季度其經濟增長速度為-1.0%,遠遠低于全國平均增長水平,位居全國倒數第一。2017年一季度,遼寧經濟雖然出現回暖,但經濟增速只有2.4%。
(二)公共預算收入下降迅速
從調查的數據看,2014年對于遼寧經濟的發展是不同尋常的一年,公共預算收入在這一年也沒有躲過風險,全省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為3190.7億元,下降4.6%。2015年下降速度加快,全省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為2125.6億元,下降33.4%。
(三)固定資產投資大幅下滑
從統計結果分析,2014年遼寧固定資產投資出現明顯下滑,開始出現了負增長,具體增幅為-1.5%。尤其是2015年連續數月增長為負值,1-4月份比上年同期增長為17.6%。2016年,在東北三省中,遼寧投資同比下降63.5%,降幅同比擴大35.7個百分點。
(四)財政收入水平大幅降低
據相關媒體報道,2013年遼寧省的財政收入創下了3343.81億元的高點后,開始了連續回落,到2015年時下到2125.6億元。兩年時間減少了超過1200億元,跌幅超過36%。到2016年,財政收入由負轉正,出現了可喜的狀況,但只增長3.4%,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遼寧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經濟發展一直處于比較平穩的態勢,現如今卻出現如此大的波動和走勢,不能不令人深思!從進化理論的觀點分析,當對外部環境適應時,才會出現良性的生存和發展,而遼寧經濟出現如此的發展狀況,應該是外部環境出現了問題?!吨泄采蜿柺形蜿柺腥嗣裾P于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的意見》中也指出,以營商環境建設為切入點和突破口,實現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
(一)改善政策環境
具體措施就是要真正徹底地轉變政府職能,做到簡政放權。政府部門要提高服務意識,一切以經濟發展為中心,淡薄權利意識,提高辦事效率,把為企業服務、為市場服務、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行動的根本準則,正確處理好政府與企業之間的關系、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關系、政府與人民之間的關系。在經濟新常態的發展背景下,政府要制定各種科學的政策,適應經濟發展的新常態,簡化審批程序,減少對民營經濟的市場干預。改善外資企業的投資環境,不但做到能夠吸引外資企業前來投資,還要讓這些企業在遼寧扎根。政府的政策導向應服務企業、服務市場、服務人民、優化服務環境、規范政府行為、為企業減壓。在政策的驅動下,創造出公平公正的政府環境,自上而下形成良性循環,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搭建服務平臺。
(二)規范市場環境
規范市場環境,是打造營商環境的重要途徑之一,具體措施如下。
1.要保證市場具有活力。市場是一只看不見的手,能夠自發調節市場的運行。應充分發揮市場的這一特點,讓市場自己動起來,即市場調節市場的運行,自發地實現市場上的各種資源的配置。另外,還要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規范市場上出現的各種不良行為,保證市場健康有序地運行。
2.要保證市場公平公正。企業是經濟發展中的重要要素,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市場,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能夠為企業創造發展的機會和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促進企業技術的創新,發展模式的創新,同時也更好地促進該地區經濟的發展。因此,要發揮市場的競爭力,嚴厲打擊假劣偽冒產品,徹底消除不良產品參與到市場競爭環境中,擴大優良產品的生存和發展空間,進一步提升產品的質量。
3.要重視國有企業的發展。國有企業一直是東北地區乃至遼寧地區的主體企業,如何發揮出國有企業的主導作用?需要對國有企業進行充分的調研,深入了解遼寧地區國有企業發展的狀況,摸清楚目前存在的問題。不僅要關注國有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大問題,更要關注其發展中存在的小問題,即從宏觀和微觀上入手,從根本上解決國有企業運行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真正發揮出國有企業的市場活力和市場競爭力。
4.要重視民營經濟的發展。民營經濟是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要扶持、保護民營經濟的發展。長期以來,遼寧地區民營經濟的發展始終是市場發展中的一個“瓶頸”問題,要解決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需要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調動民營經濟發展的積極性,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改善民營經濟的生態環境,把民營經濟做大做強。
(三)規范開放環境
1.“走出去”和“引進來”。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遼寧通過對外開放政策吸引一大批外商企業來遼投資,雖然前景是好的,但由于對外資企業缺乏規范科學的管理體系,導致外資企業不斷流出。這說明遼寧在引進外資過程中,要轉變引進的理念和模式,引進多元化的外資企業,采取靈活的引資方式,抓住引資的有利時機,吸引一些技術水平先進的跨國公司。遼寧的企業也要“走出去”,要致力于科技創新,通過打造自己的品牌,有效利用境外資本市場,推動遼寧更多的企業在境外上市。
2.優化人才生存的環境空間。在吸引、留住外資企業的同時,還應重視引進先進的人才,留住優秀的人才。有數據調查顯示,近兩年遼寧地區人才外流現象特別嚴重,高級人才的需求與供給比例不均衡,大批技術型人才都紛紛南下,基本上都聚集在北上廣一帶。因此,目前遼寧地區技術、金融類人才尤其缺乏,再加上遼寧地區工資普遍偏低,導致留不住人才。同樣,國有企業、民營企業也是由于工資水平低導致人才外流,人才的流失對于企業創造價值的實現無疑是一大障礙。在人才的引進條件上,應放開政策,鼓勵人才的進入,尤其是提高企業的工資水平和人才各項福利待遇。按照亞當斯的公平理論,通過橫向和縱向比較,人才所付出的勞動只有在和薪酬水平成正比的前提下,才能達到激勵的效果。否則,就會出現人才外流現象。
(四)營造創新環境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國家對創新創業高度重視的前提下,全國上下都掀起了創新創業的熱潮。當然,遼寧地區也不例外,但對創新創業重視程度還不夠。政府需要積極引導、鼓勵大眾創新創業。要提升創新能力,大力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利用“互聯網+”新模式把線上線下經濟搞活,將智能制造融入經濟發展中,創造出具有一定發展前景的新產業,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熊彼特在《創新理論》中指出:創新是經濟發展的本質規定。創新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創新引領科技,科技引領未來。創新對該地區經濟的發展作用是不容忽視的。遼寧若要實現經濟快速發展,就必須改進企業的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等創新模式,讓創新引領遼寧地區經濟的發展。
(作者單位: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管理學院)
責任編輯:宋 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