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建新
新世紀以來大連發展戰略的演進與解放思想的實踐詮釋
◎馬建新
從大連發展戰略的演進軌跡可以看出,每一步的前行都離不開對解放思想的孕育、對陳舊觀念的滌蕩和對現有成績的超越,都是自我糾正、大膽探索、破舊立新的過程。
大連 發展戰略 解放思想 城市
大連作為東北三省的龍頭和窗口,始終走在改革開放的前沿。多年來,作為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的大連,一直所遵循和秉持著的原則就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進入新世紀以后,在解放思想的大力推動下,大連經濟社會發展步入了快車道。以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為標志,大連發展戰略著眼未來在一以貫之中循序漸進,圍繞開放、振興、率先、國際的目標砥礪前行。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大連的發展和實踐證明,只有在解放思想上不斷發力,敢于破除自我封閉的僵化觀念,找準自身的定位,看到與發達地區的差距,才能正確認識大連發展的優勢和途徑問題。
進入新世紀以來,大連始終深化對自身區位優勢的認識,舉全市之力支持科學發展、率先發展、跨越發展,并站在全球化的視角謀劃自身的發展戰略。
2001年5月,大連市第九次黨代會提出解放思想是貫穿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過程的重大歷史課題,是大連各項事業穩步推進和砥礪前行的重要保證,也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城市發展進步的基本前提,必須把解放思想擺在突出位置,全面實施“國際化戰略、信息化戰略、科教強市戰略和協調發展戰略”,建設一個發展空間更廣、綜合實力和服務功能更強、產業集聚度和擴張力更大、城市環境更美、市民素質更高和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的國際名城,使大連成為中國重要的加工制造基地和區域性的國際航運中心、商貿中心、旅游中心、金融中心和信息中心。
2002年12月,大連市委九屆五次全會討論通過了《建設“大大連”規劃綱要(2003-2020年)》。按照生態環境良好、配套設施完善、商務環境優越、城市管理規范的發展目標,大連邁入了一個以生態宜居城市建設為標志的新發展階段。《建設“大大連”規劃綱要(2003-2020年)》指出,要在今后20年內,使大連成為中國重要的加工制造基地和區域性的國際航運中心、商貿中心、旅游中心、金融中心和信息中心。建設“大大連”的具體措施:一是實施“西拓北進”,調整大連的空間布局。把大連城區西拓到旅順、北進到金州,構筑“兩城三星”組團式城市空間布局。“兩城”即大連主城區與大連新市區。主城區由中山區、西崗區、沙河口區、甘井子區和旅順口區組成;新市區由金州區、開發區、保稅區、金石灘國家旅游度假區、“雙D港”、大窯灣港組成。“三星”即莊河市、瓦房店市、普蘭店市三個衛星城。二是堅持“產業強市、工業先行”。產業格局上呈現“131”架構:“1”即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3”即石油化工、電子信息、機械制造等三大工業為支柱,“1”即現代服務業為引領。三是按照“立足大連、服務腹地”的要求充分發揮港口優勢。四是以建設暢通型、生態型城市為目標,把大連建設得更綠更美。
2004年是大連市全面振興老工業基地的第一年,中央提出把大連建設成為東北亞重要的國際航運中心,是對大連市城市功能的科學定位,明確了“產業強市,工業先行”的發展思路,而把“一個中心,四個基地(東北亞重要的國際航運中心,石化產業基地、電子信息產業和軟件基地、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造船基地)”作為老工業基地振興的重點,則為“大大連”未來發展奠定了基礎。
2006年6月,大連市第十次黨代會提出,要率先實現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為建設東北亞重要的國際城市而奮斗,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創新的步伐,必須堅持“港航立市、產業興市、科教強市、惠民富市”發展戰略,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2010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過8000美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力爭超300億元,率先實現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
2010年,在遼寧沿海經濟帶和東北地區振興發展熱火朝天之際,大連在實現城市新定位與跨越式大發展進程中進一步認識到,要加快整體推進大連“三個中心、一個聚集區”(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東北亞國際物流中心、區域性金融中心和現代產業聚集區)建設。
2011年7月,大連市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要把大連建設成為富庶美麗文明的現代化國際城市的新目標,必須實施“開放引領、轉型發展、民生優先和品質立市”的發展戰略。大連站在了歷史新起點,也面對著諸多新挑戰:城市正處在轉型發展階段,群眾訴求集中期間,在協調處理好經濟發展與改善民生、發展質量與發展速度、城市化推進與生態保護等諸多關系中,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團結各方力量,共謀和諧發展大計是當務之急。
2016年11月15日,大連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要堅持全域城市化、新型工業化、城市智慧化和農業現代化統籌推進,加快“四個中心、一個聚集區”(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東北亞國際物流中心、東北亞國際貿易中心、區域性金融中心、一個現代產業聚集區)建設,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勇當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排頭兵,加快建設產業結構優化的先導區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先行區,向富庶美麗文明的現代化國際城市邁進。
2017年6月11日,大連市委十二屆二次全會召開。會議提出要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遼寧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精神,確保“三個推進”(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推進干部作風轉變)要求在大連落到實處,全面對標學習上海,解放思想,理清發展思路。
2017年7月26日,大連市委十二屆三次全會提出要全面對標上海查找差距,科學謀劃大連長遠發展藍圖,加快推進“兩先區”建設。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東北亞科技創新創業創投中心。
從大連發展戰略的演進軌跡可以看出,每一步的前行都離不開對解放思想的孕育、對陳舊觀念的滌蕩和對現有成績的超越,都是自我糾正、大膽探索、破舊立新的過程,充分體現了大連作為沿海開放城市現代化、國際化的特點以及依托遼寧、服務東北、輻射東北亞、放眼全世界的鮮明城市特征。
回顧大連發展戰略的演變歷程,可以得到一些重要的啟示:發展戰略的制定必須適應形勢任務發展變化,服從服務于黨在不同歷史時期的中心任務;必須符合大連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堅持與經濟管理體制、經濟運行機制相適應;必須遵循經濟發展規律、行為科學規律和社會心理規律,充分調動廣大干部群眾建設家園的內生動力;必須充分利用各種條件和手段,激發全社會優質資源參與;必須堅持改革創新,不斷更新發展戰略內容、完善發展戰略流程、改進管理方式,提高發展戰略的針對性、實效性;必須大力加強城市發展規劃引領作用,切實做到戰略謀局、規劃先行。
以1984年國務院批準在大連建立經濟技術開發區為標志,大連的對外開放不斷擴大,思想解放也不斷深入,促進了大連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知名度也越來越高。這些成績的取得始終與“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確立分不開。新世紀以來的發展實踐證明,解放思想、真抓實干是引領大連發展的金鑰匙,是總閥門,十幾年來的解放思想主要解決了如下問題。
1.發展定位問題。從“北方香港”“不求最大,但求最佳”“北方明珠”到全力打造文化、旅游、生態宜居名城,率先實現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向東北亞重要的國際城市奮進的新城市定位;從“三個中心、一個聚集區”到“四個中心、一個聚集區”建設,再到大連要建設東北亞科技創新創業創投中心(也可以說大連要建設的第五個中心),歸根結底是要加快實現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兩先區”(產業結構調整的先導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先行區)建設愿景。
2.發展共識問題。“思想僵化,觀念保守”是創新發展的絆腳石。只有解放思想,形成振興發展共識,才能促進發展目標的實現。新世紀以來,大連開展了兩次大規模思想解放大討論,一次是2011年9月2日,大連市委、市政府決定在全市開展“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凝心聚力建設富庶美麗文明大連”為主題的大討論活動,這主要是解決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的問題;第二次是2017年9月8日,大連市委、市政府決定在全市開展“學習講話、對標上海、解放思想、真抓實干”大學習大討論活動,這次是要解決全面對標學習上海,找準現實差距和不足,聚焦“轉變思想觀念、城市未來發展目標、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創新引領、干部隊伍作風建設、人才強市、保障和改善民生、城市精神”九個方面,率先實現全面振興,推進“兩先區”建設的問題。這兩次大討論活動的核心都是解放思想,目標雖有所不同,但目的都是要凝聚共識、共謀發展。
3.發展思路問題。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思想解放了,發展思路才明確。在新一輪東北振興中,習近平總書記對大連提出建設“兩先區”的更高要求,遼寧省委也要求大連發揮好排頭兵和領頭羊作用。貫徹落實好中央和省委的決策部署,以更高的標準謀劃城市未來發展,也要求必須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必須站在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角度來思考大連的未來,必須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東北地區到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30年實現全面振興的目標要求,制定城市未來發展目標、發展規劃和發展戰略。
4.發展空間問題。大連全市總面積12574平方公里,大連地形狹長入海。若以最早的市內四區(中山區、西崗區、沙河口區、甘井子區)計算,陸地面積僅有620.77平方公里,半島形的地理狀況決定了大連的發展需要不斷向西、向北拓展,向外圍延伸。正是這種特殊的地理地形條件,客觀上要求整個城市發展空間布局要隨著時代發展不斷進行調整,這對大連城市發展本身來說也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從新世紀之初提出的“大大連”建設到一以貫之的“西拓北進”,再到2017年10月正式啟動大連城市未來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從根本上是要在激烈的區域競爭格局中形成新的競爭優勢,通過制定新的城市發展規劃,牢牢把握未來大連發展主動權。新世紀以來,大連發展的路徑也證明大連的發展價值取向正由經濟導向為主的傳統發展觀向“五位一體”發展觀轉變,發展模式由外延發展型向內生增長型轉變,發展空間規劃內涵由規定性技術文件向戰略性空間政策轉變。
5.發展動力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強調,解放思想是前提,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的總開關。新世紀以來,大連始終在解決一個“跳出大連看大連”“跳出東北看大連”的問題,也就是擺脫傳統思維定勢和舊的路徑依賴,把解放思想的成果轉化為創新發展的動力。無論是彼時主城區的擴展,還是當前五個中心的建設,都是將時代的“變”與“不變”有機統一在解放思想、解放生產力這條主線上,立足于大連振興發展的現實需要方面,解決和回答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問題,或者說是“不進則退”的問題。十七八年的發展歷程使大連全市上下認識到,大連與東南沿海發達地區已經存在明顯的差距,必須在發展動力上找原因,在解放思想層次和改革深度廣度上找不足,這就需要全市人民凝聚共識,向先進學習,在改革中要動力、要發展源泉、要破題關鍵。
6.發展為了誰問題。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人民城市,人民建。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受人民之托替人民執政。新世紀以來,大連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如經濟發展與改善民生問題、發展質量與發展速度問題、城市化推進與生態保護問題等。這些問題的解決,迫切需要得到人民的理解和支持。在2011年開展的“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凝心聚力建設富庶美麗文明大連”為主題的大討論活動中,干群廣泛“面對面”交流,機關干部“深入基層、為民著想、為民解憂”。在2017年開展的“學習講話、對標上海、解放思想、真抓實干”大學習大討論活動中,堅持問政問計問需于民,對照民情民意查找問題,多渠道聽取群眾意見建議,把各方面的智慧匯集起來,著力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讓大學習大討論活動接地氣,讓解放思想聚人氣,讓振興發展有底氣,讓廣大群眾揚喜氣。
(作者單位:中共大連市甘井子區委黨校)
責任編輯:宋 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