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娟,馮長東
(南通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蘇 南通226019)
凈化黨內政治生態應注重黨內政治文化建設
蔡 娟,馮長東
(南通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蘇 南通226019)
注重黨內政治文化建設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中共黨史就是一部注重黨的政治文化建設的歷史。建設黨內政治文化,有利于培育優秀的政治實踐主體,為凈化黨內政治生態提供主體支撐;有利于糾偏不良政治風氣,為凈化黨內政治生態提供客體支撐。建設黨內政治文化,要注重思想教育和引導,用堅定的理想信念武裝黨員,夯實凈化政治生態的思想基礎;要用嚴明的黨規黨紀規范黨員,打造過硬政治行為主體,夯實凈化政治生態的組織基礎;要堅持不懈傳承和創新,用豐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黨員,夯實凈化政治生態的文化基礎。
黨內政治文化建設;黨內政治生態;凈化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上指出:“黨內政治生活、政治生態、政治文化是相輔相成的,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靈魂,對政治生態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1],并向全黨發出“要注重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動員令。新形勢下,正視黨內政治生態存在的問題,注重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對營造山清水秀的黨內政治生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視黨的政治文化建設,一以貫之把馬克思主義作為政治文化的主導,在帶領全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形成了體現黨的宗旨和獨具特色的思想觀念、組織觀念、行為觀念、價值觀念等黨內政治文化,激勵著一代代共產黨人接續奮斗,譜寫壯麗史篇。可以說,中共黨史就是一部注重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歷史。
(一)新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創造性地開展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純潔黨內政治生態,促使早期的黨不斷發展、壯大和成熟
中國共產黨的締造者毛澤東同志十分重視黨的政治文化建設。早在1929年,他執筆古田會議決議的第一部分《關于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明確指出:“紅軍第四軍的共產黨內存在著各種非無產階級的思想,這對于執行黨的正確路線,妨礙極大。”[2]85如何徹底糾正這一現象?毛澤東強調:“要教育黨員使黨員的思想和黨內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學化。”[2]92從思想上肅清黨內存在的單純軍事觀點、極端民主化、非組織觀點、絕對平均主義、主觀主義、個人主義、流寇思想、盲動主義八種錯誤,并確定從思想上建黨和從政治上建軍的原則,從而逐漸把一支以農民為主要成分的軍隊建設成為新型人民軍隊,為后來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思想的形成、發展和成功實踐奠定了堅實基礎。在延安整風運動中,毛澤東針對黨政軍內存在教條主義、宗派主義、主觀主義等不正之風,發表了《改造我們的學習》、《整頓黨的作風》、《反對黨八股》等文章,推動黨內進行馬克思主義自我教育,解決了黨內存在的思想矛盾,使全黨確立了一條實事求是的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路線,使黨員的馬列主義理論水平和思想覺悟得到極大提高,使全黨達到空前的團結和統一。延安整風運動成為我們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經典和示范。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形成的黨內政治文化,其根本內容是為人民服務,這是中國共產黨的基本政治價值取向。中國共產黨是“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取得最密切的聯系。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3]1094。這是中國共產黨與其他政黨相比最顯著的區別。毛澤東在《為人民服務》一文中指出:“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3]1004因此,“緊緊地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為中國人民服務,就是這個軍隊的唯一的宗旨”[3]1039。在1945年黨的七大政治報告中,毛澤東說:“共產黨人必須隨時準備修正錯誤,因為任何錯誤都是不符合于人民利益的。”[3]1095中國共產黨就是堅持為人民服務的政治價值取向,堅持把滿足群眾利益作為價值追求,并將其作為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目標,貫穿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全過程,形成了黨內優良的政治文化,鼓舞千千萬萬的共產黨員為人民利益英勇捐軀,用英雄壯舉詮釋了我們黨政治文化的巨大生命力。
(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不斷豐富和發展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基本內涵,帶領全國人民取得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新成就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由過去長期被壓迫被圍剿的狀況一躍而居于執政黨地位,成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的領導核心。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環境和新問題,中國共產黨開展了整風整黨運動,進行黨性黨風黨紀教育;結合“三反”“五反”運動,進行防止資產階級思想腐蝕的教育。1956年召開的黨的八大強調加強執政黨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極端重要性,明確了新時期加強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大任務:一是堅持實事求是,反對主觀主義;二是堅持群眾路線,反對官僚主義;三是堅持黨的團結統一,反對宗派主義。1957年毛澤東發表了《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一文,明確提出嚴格區分和正確處理兩類社會矛盾問題,為解決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指明了方向,獨創性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建黨理論。鄧小平同志也高度重視黨內政治文化建設,他在上世紀50年代就提出,“執政黨的地位,很容易使我們同志沾染上官僚主義的習氣。脫離實際和脫離群眾的危險,對于黨的組織和黨員來說,不是比過去減少而是比過去增加了”[4]214,“黨必須經常注意進行反對主觀主義、官僚主義和宗派主義的斗爭”[4]215。正是因為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不斷推進黨內政治文化建設,才促使其帶領全國人民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迅速恢復和發展了國民經濟,維護了國家主權和安全,并全面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彰顯了黨內政治文化的深厚偉力。
(三)改革開放時期:中國共產黨既傳承黨內政治文化的優秀傳統基因,又創新升華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內涵,帶領全國人民成功地探索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共產黨排除各種干擾,在推進改革開放的進程中繼續抓好黨內政治文化建設。1978年,隨著關于真理標準問題討論轟轟烈烈地開展,鄧小平帶領全黨恢復和發展了“實事求是”這一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對于伴隨改革開放黨內出現的新問題,鄧小平警示說:“多年來,我們的一些同志埋頭于具體事務,對政治動態不關心,對思想工作不重視,對腐敗現象警惕不足,糾正的措施也不得力”[5]325,以致出現物質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滑坡了,尤其是一些黨員領導干部理想信念動搖,拜金主義、個人主義、享樂主義等腐朽思想開始盛行。為此,鄧小平提出了著名的“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思想,并強調“黨是整個社會的表率,黨的各級領導同志又是全黨的表率”[6]177。他要求全體黨員要“做艱苦奮斗的榜樣,做實事求是的榜樣”[6]124。
江澤民同志重視黨內政治文化建設集中體現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他明確要求:“各級干部一定要牢固樹立群眾觀點,想問題辦事情要把為人民謀利益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老老實實向人民學習,真心誠意為人民服務”[7]。黨員干部講政治,就是要堅定地站在廣大人民群眾的立場上,想問題、辦事情、作決策都要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做到思想上尊重群眾、行動上深入群眾、工作上依靠群眾,自覺克服和防止主觀主義、官僚主義、形式主義。
胡錦濤同志重視黨內政治文化建設集中體現在科學發展觀中,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胡錦濤強調:“各級領導干部要堅持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傾聽群眾呼聲,關心群眾疾苦,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8]“三為民”思想高度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也是黨內政治文化的價值實現。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黨內政治文化建設推向了一個嶄新的高度,他強調注重黨內政治文化建設,是強黨興黨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習近平領導全黨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包括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集中解決黨內存在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并通過打“虎”拍“蠅”獵“狐”,從嚴懲治腐敗,滌蕩黨內污泥濁水,端正黨員干部的思想態度,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黨內正氣得以上升,社會風氣得以淳化,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正在形成。
凈化黨內政治生態,需要健康向上的黨內政治文化潛移默化地滋潤和有力支撐。二者是一個有機整體,具有辯證統一性。一方面,黨內政治文化影響和決定黨內政治生態。黨內政治文化“是體現黨的性質和宗旨以及廣大黨員理想追求的政治價值觀、政治情感、政治信念、政治心理等多種精神因素的思想觀念體系”[9]。它具有潤物無聲的滲透力,直接影響著黨員干部的價值取向和從政行為,對形成風清氣正的黨內政治生態是大有裨益的。另一方面,黨內政治生態對黨內政治文化也具有巨大反作用。因為政治生態“是政治環境之所以形成、政治關系之所以構建、政治行為之所以達成、政治評價標準之所以確立的內在機制和發生機理”[10]。它是黨風、政風、社會風氣的綜合反映。優化和凈化黨內政治生態,不斷豐富和發展黨內政治文化,使黨內政治文化正氣浩然。可以說黨內政治生態與黨內政治文化在黨內政治實踐中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統一于黨的建設和黨內政治發展的全過程。
(一)注重黨內政治文化建設有利于培育優秀政治實踐主體,為凈化黨內政治生態提供主體支撐
正反兩方面的實踐經驗表明,黨內政治文化對全面凈化黨內政治生態發揮著重要的支撐作用。這主要體現在健康向上的黨內政治文化能為清明的黨內政治生態培育優良的政治實踐主體。黨內政治生態是黨員營造的,黨員既是政治生態的建設主體,也是政治生態的受眾。黨員出了問題,黨內政治生態自然就會惡化。如何保證黨內政治生態的主體不出問題?其中,影響因素固然諸多,但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是最為直接的影響因素。黨內政治文化清明,就能為黨內政治實踐提供健康的文化支持與價值導引,促使黨員干部增強黨性、嚴于律己、克己奉公,錘煉政治品格、保持清正廉潔。相反,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會讓政治實踐主體在慵懶散、寬松軟的不良生活中形成錯誤的政治認知,產生錯誤的言論和行為。在長期實踐中,黨內政治文化總體是好的,但一個時期以來,關系學、厚黑學、官場術、“潛規則”等腐朽庸俗的政治文化興風作浪,也直接腐蝕了經不起誘惑的少數黨員干部甚至包括高級干部。其表現是無視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理想信念不堅定、紀律松弛、獨斷專行、庸懶無為,個人主義、分散主義、自由主義、好人主義、宗派主義、山頭主義、拜金主義不同程度存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問題突出,對黨不忠誠、任人唯親、買官賣官等現象屢禁不止,貪污受賄、違法亂紀等現象滋生蔓延。特別是高級干部中極少數人政治野心膨脹、結黨營私、謀取權位等政治陰謀活動依然存在。凡此種種,皆是庸俗腐朽政治文化種下的“惡果”,結出的“苦果”。這些問題嚴重損害了黨內政治生態和黨的形象。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積極倡導以“為民、務實、清廉”以及“忠誠、干凈、擔當”為重要內容的黨內政治文化,教育和激勵黨員干部敢于擔當、奮發有為,形成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政治生態。實踐證明,以優良的黨內政治文化教育全黨,政治實踐主體的思想面貌、精神境界、行為方式就會向上向善,促使廣大黨員干部團結一致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態。
(二)建設黨內政治文化有利于糾偏不良政治風氣,為凈化黨內政治生態提供客體支撐
高度重視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過程,是一個扶正祛邪、激濁揚清、整體優化政治風氣的過程,既對黨員和黨組織作出正面規范,又列出負面清單。一些地方黨內政治生態出現問題,就是因為隨著各種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鋒和多元思想的激蕩碰撞,黨內政治文化這個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鈍化”和“丟失”,相應的“病態腐朽”政治文化蠢蠢欲動,關系學、厚黑學、官場術、“潛規則”等大行其道,甚至成為一些地方司空見慣的政治現象。由此,自行其是、各自為政,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拉幫結派、陽奉陰違、弄虛作假等丑陋現象屢見不鮮。要想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對癥下藥,從高度重視建設黨內政治文化入手,以健康的政治文化體現中國共產黨對政治實踐的文化思考與價值導向。
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必須“旗幟鮮明抵制和反對關系學、厚黑學、官場術、‘潛規則’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不斷培厚良好政治生態的土壤”[1]。一是建設黨內政治文化,就是要堅決摒棄庸俗“關系學”。中國是一個熟人社會,處理好人際關系歷來是我國社會的一大特色。但如何擺正堅持黨性原則與搞好人情之間的關系,這是一個必須解決的政治問題。近年來,一些領導干部為謀私利,刻意編制大大小小的“關系網”,搞“小圈子”;熱衷于“山頭主義”,拉幫結派;一味講“哥們義氣”,喪失原則,最終毀了自己,害了兄弟,傷了國家,玷污了黨風。鄧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小圈子’那個東西害死人吶!很多失誤就從這里出來,錯誤就從這里犯起。”[5]301堅決反對“關系學”,責任在廣大黨員干部。廣大黨員尤其是領導干部一定要平衡好堅持黨性原則與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的支點,以講黨性、懂規矩、守紀律為重,公私分明,賞罰公正,絕不為私利所動,絕不為私情所惑,絕不沉迷于灰暗的“關系學”,倡導真真切切的朋友關系、干干凈凈的同志關系、規規矩矩的上下級關系。二是建設黨內政治文化,就是要堅決遠離官場“厚黑學”。少數黨員干部“不讀馬列讀厚黑”,缺失了精神之“鈣”,沉溺于厚黑學的處世之道,于是黨員干部的優良品格被玷污,行事作風不正,黨風政風被污染。建設黨內政治文化,就是要求黨員干部自覺加強黨性修養,純正情趣祛“濁心”,純潔思想作風保本色,純凈精神生活揚正氣,把精力放在為民工作上,把心思用在讀書善學上,養成高尚的生活情操,練就為民服務的真實本領,崇尚真善美,遏制厚黑學,培育健康清爽的黨內政治文化。三是建設黨內政治文化,就是要堅決破除“潛規則”。近年來,形形色色的“潛規則”不斷侵入黨內,導致一些黨員干部人格分裂,黨內生活腐化墮落,黨的形象受到嚴重損害。曾一度“酒杯一端,政策放寬”、“研究研究,就是煙酒煙酒”成為時尚和慣例,而行賄受賄變成了“禮尚往來”的雅稱,任人唯賢變成了任人唯“錢”,“我爸是李剛”變成理直氣壯的驕傲。具有傳染性的“潛規則”越來越多,具有隱蔽性的“潛規則”越來越公開,具有違規性的“潛規則”越來越“正規”,具有自發性的“潛規則”越來越“有組織”,“潛規則”已然成為“公開的秘密”和“公認的規則”。“潛規則”的理所當然化,極大地挑戰了黨內政治文化,嚴重腐蝕了黨員干部,敗壞了黨風政風。習近平指出:“破除‘潛規則’,根本之策是強化‘明規則’,以正壓邪,讓‘潛規則’在黨內以及社會上失去土壤、失去通道、失去市場。”[11]因此,唯有高度重視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增強黨內“明規則”對黨員干部的約束力,才能讓歪風邪氣銷聲匿跡,讓光明磊落蔚然成風,使廣大黨員干部自覺帶頭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反對兩面三刀,反對虛報浮夸,讓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成為中國共產黨黨內政治文化的主基調,讓批評和自我批評、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的優良風氣踵事增華。
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能夠教育黨員,純潔黨的各級組織。因此,注重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是凈化黨內政治生態的必由之路。
(一)建設黨內政治文化,要注重思想教育和引導,用堅定的理想信念武裝黨員,夯實凈化政治生態的思想基礎
毛澤東同志曾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團結全黨進行偉大政治斗爭的中心環節。”[3]1094因而,思想政治宣傳教育是塑造黨內政治文化的重要途徑。當前,加強對黨員干部的思想政治宣傳教育,弘揚黨內政治文化,首先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幫助黨員堅定理想信念。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強調:“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靈魂,……全黨同志必須把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作為畢生追求”[12]。當前一些黨員理想信念缺失、信仰追求迷茫、奮斗精神迷失、自我約束不嚴,從而導致腐敗滋生蔓延。加強黨的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廣大黨員尤其是黨的領導干部要以身作則、以上率下;要緊密聯系群眾,履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要認真學習黨章黨規,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對黨員的思想教育和引導,端正黨員的思想觀念,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培育崇高的精神風貌,旗幟鮮明地抵制和反對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自覺凈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堅決拒絕“潛規則”。其次,對黨員干部開展思想政治宣傳教育活動,切忌枯燥的說教和灌輸,要積極創新黨內政治文化教育的載體和形式,運用多種途徑和多維方法,引導黨員干部強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認同和思想認同,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此外,值得著重強調的是,要將健康優良的黨內政治文化付諸于日常生活和努力工作的具體實踐中,真正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明大德、嚴公德、守私德,重品行、正操守、養心性,形成政治文化自信和政治行為自覺,增強黨內政治文化的滲透力、凝聚力和影響力。
(二)建設黨內政治文化,要用嚴明的黨規黨紀規范黨員,打造過硬政治行為主體,夯實凈化政治生態的組織基礎
良好的黨內政治文化,不容許任何腐朽落后的思想摻雜。要弘揚優良的黨內政治文化,必須以嚴明黨規黨紀為抓手,持之以恒真抓實管。鄧小平曾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6]333因此,必須加強黨內制度文化建設。一是要把缺失的制度建起來。十八大以來,在黨員干部中先后開展了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以嚴格規范的學習教育制度鏈不斷提高黨員干部的黨性修養和道德素養。目前,亟需建立測評領導干部政治素養與道德品行的有效機制,使量化的標準與領導干部最為關心的升遷、收入等掛起鉤。二是要把現有的制度用起來。嚴格執行《關于黨政機關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收入申報的規定》、《關于黨政機關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個人重大事項報告制度》、《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以嚴密的規章制度加強監督管理,以道德規范、紀律約束和法律制度構筑起不可逾越的天網,令貪欲者望而生畏、令違法者無處可逃,使黨員干部正確看待和處理好情與理、公與私、真與假的關系,克服關系網、厚黑學、“潛規則”、權利欲、占有欲對黨性的侵蝕,警鐘長鳴,慎獨慎微。三是要把所有的制度嚴起來。制度失去了威懾力和嚴厲性就會助長腐化分子的囂張氣焰,甚至不惜以身試法。另外,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健全黨內組織生活這一黨內政治制度。黨員嚴肅認真參加組織生活,就是進行嚴格的政治體檢和黨性錘煉,是塑造和升華黨內政治文化。要通過落實“三會一課”、“民主生活會”、談心談話等制度,對發現的問題常扯袖子,多咬耳朵,紅紅臉,出出汗。通過動真格深查細究,高頻率常抓不懈,大力度嚴厲整治,不留情約談問責,高標準解決問題。通過緊抓、嚴抓、常抓,抓出習慣、抓出常態、抓出成效,讓不良現象無處顯現、讓遵章守紀習以為常、讓權力涂上防腐劑、讓激濁揚清、扶正祛邪的黨內政治文化發揚光大,自覺營造風清氣正的黨內政治生態。
(三)建設黨內政治文化,要堅持不懈傳承和創新,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黨員,夯實凈化政治生態的文化基礎
“中國共產黨的黨內政治文化有堅實的實踐源泉,也有深厚的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黨內政治文化的底蘊和滋養”[13]。建設黨內政治文化,首先要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一黨內政治文化之“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對待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習近平強調:“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14]。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塑造了中華民族醇厚中和、剛健有為的人文品格和道德風范,其內涵非常豐富,主要思想有:天下為公、世界大同,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以民為本、重民愛民,為政以德、政者正也,革故鼎新、與時俱進,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知行合一、躬行實踐,集思廣益、群策群力,仁者愛人、以德立人,以誠待人、講信修睦,清廉從政、勤勉奉公,儉約自守、力戒奢華,求同存異、崇尚和合,未雨綢繆、居安思危……等等,凝聚了中華民族政治發展的文明成果和歷代前賢薪火相傳的政治智慧,為中國共產黨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有益借鑒和啟迪。
建設黨內政治文化,要弘揚革命文化這一黨內政治文化之“魂”。革命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實踐中積淀下來的精神財富。其中有內涵豐富的井岡山精神,即“堅定執著追理想、實事求是闖新路、艱苦奮斗攻難關、依靠群眾求勝利”[15];有舉世聞名的長征精神,即“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的精神;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16];有照亮前程的西柏坡精神,即“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實事求是、一心為民”[17];還有功昭千秋的延安精神、開天辟地的紅船精神等,這些都是中國共產黨重要的精神文化資源,是值得倍加珍惜的無形資產和無價之寶,更是黨內政治文化建設須臾不離的精神養料、不忘初心的精神動力和永不變色的精神支柱。用革命文化塑魂鑄魄,既是強化黨內政治文化建設,也是凈化政治生態的生動實踐。
建設黨內政治文化,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一黨內政治文化之“本”。黨內政治文化既源自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汲取營養,也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政治實踐中的文化反映和文化建構。如果黨內政治文化建設脫離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就是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體現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要堅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體現科學性和前瞻性,引領由現代化所推動的世界潮流,促進世界多種文化的交融發展;要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公平正義,鞭撻腐朽丑惡。要堅定對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真誠信仰,增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而奮斗的強大精神動力,彰顯黨內政治文化的活力和強大的生命力。
黨內政治文化對黨內政治生態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但這一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需要用黨內政治文化涵養黨內政治生態馳而不息的戰略定力。要經常性地對黨內政治文化進行深刻地反思、深切地自省、深入地研究,堅決抵御和清除黨內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打牢凈化黨內政治生態的文化根基。
[1]習近平在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節選)[J].求是,2017(1):3-11.
[2]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鄧小平文選: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7]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9:1964.
[8]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84.
[9]方世南:黨內政治生活與黨內政治生態的一體優化[EB/OL].(2017-02-06)[2017-03-09].http://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43449.
[10]陳向陽.全面凈化黨內政治生態的重要抓手[N].學習時報,2016-11-21.
[11]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文章選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16:137.
[12]《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4.
[13]辛鳴.論黨內政治文化[N].北京日報,2017-01-16.
[14]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202.
[15]習近平春節前夕赴江西看望慰問廣大干部群眾 祝全國各族人民健康快樂吉祥祝改革發展人民生活蒸蒸日上[N].人民日報,2016-02-04.
[16]習近平.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10-22.
[17]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習近平總書記再訪西柏坡側記[N].光明日報,2013-07-14.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Inner-Party Political Culture Helps Lay the Foundation for Purifying-Inner Party Political Ecosystem
CAI Juan,FENG Changdong(School of Marxism,Nantong University,Nantong 226019,Jiangsu,China)
The CPC has a supreme tradition of emphasizing inner-Party construction of political culture,which is an advantageous political position it takes.The history of the CPC is a history of the attention pai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political culture.The construction of inner-Party political culture is conducive to cultivating outstanding subjects for political practice,supporting subjective foundation for purifying inner-Party political eco-system;it helps to correct the unhealthy political atmosphere,providing the object for purifying the inner-Party political eco-system.A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inner-Party political culture,emphasis must be laid on the education and guidance of ideals,with Party members armed with the firm convictions of ideals to solidify the ideal foundation for purifying political ecosystem;with Party members strictly regulated by Party regulations and disciplines to forge fast-standing subjects for political behaviors for the purpose of enhancing the organizational foundation for purifying political ecosystem;constant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s must be stuck to so that Party members can be nurtured with rich and profound 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 so that a solid cultural foundation for purifying political ecosystem can be laid down.
inner-Party political culture;inner-Party political ecosystem;purify
D26
A
1674-9170(2017)04-0038-07
2017-05-09
蔡娟(1966-),女,江蘇南通人,南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江蘇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南通大學基地研究員,博士;馮長東(1992-),男,江蘇興化人,南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
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4DJB002);江蘇省研究生科研與實踐創新計劃項目(KYCX17_1894)
責任編校 陳 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