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摘
本刊文摘摘編自各大媒體,敬請作者與本刊編輯部聯系,以便寄贈樣刊及稿酬。歡迎作者自薦文摘。
張首映/廉政文化建設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高度重視發揮廉政文化的重要作用,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廉政文化的深厚歷史底蘊、重要時代意義,是我們進一步倡導和樹立廉政文化的根本指引、根本遵循。廉政文化是中國共產黨人理想信念的重要支撐,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家園,就必須不斷夯實黨員干部廉潔從政的思想道德基礎,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廉政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涵,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著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廉政文化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思想內涵、重要價值標準和重要體現;廉政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價值追求,清正廉潔向來是中國傳統從政美德,不僅是官員從政之要、為官之本,也是百姓評判官員德行的重要標準。倡導和樹立廉政文化,要不懈努力、久久為功,始終堅定“四個自信”;倡導和樹立廉政文化,要激發全黨全民族更旺盛創新熱情、更強勁發展動能。我們黨推動反腐敗斗爭,努力形成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最終是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早日實現。
(《人民論壇》2017年第22期)
陳 朋/圈子腐敗現象及其治理路徑透析
圈子腐敗是一種特殊的腐敗現象,其產生有多方面原因,利益共謀與交換是其基本動因。利益輸送是圈子腐敗中的核心問題,其中的利益主要以直觀的物質形態和隱秘的情感形態表現出來。不管何種形態的利益輸送,都是掩映在庇護關系中進行的。對于庇護者而言,其建構庇護關系是為了實現政治權益最大化、延續政治資源的利用時間;對于被庇護者而言,其尋求庇護主要是為了打通仕途升遷的通道和實現自我保護。圈子圍繞利益而形成,這實際上預設了治理圈子腐敗的路徑:可以通過稀釋圈子的利益聚集度,弱化其利益基礎,降低其利益實現的可能性,最終分化圈子這一利益同盟。具體措施為:(1)推行官員輪崗轉崗制,打破關系網。(2)科學配權,規范用權,避免權力高度集中。(3)形成強有力的監督,讓圈子腐敗現象無處藏身。(4)注重制度建設,減少人們行為的不確定性。
(《中州學刊》2017年第7期)
李斌雄,蔡興旺/論全面從嚴治黨視野下共產黨人的公私觀教育
從理論邏輯看,黨員公私觀教育的實質是黨組織在遵循黨員干部公私觀形成變化發展的特點和規律的基礎上,引導和規范黨員個體按照黨章黨規黨紀正確處理公私利益關系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紀律教育活動。黨員公私觀教育必須始終堅持國家和人民利益至上,牢固樹立宗旨意識和公仆意識,真正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承認黨員干部追求符合政策和法律規定范圍內的個人正當利益的合理性等原則要求。從現實邏輯來看,共產黨人公私觀教育具有價值導向功能、道德激勵和輿論評價功能及行為規范功能。但是,由于各種復雜因素的影響特別是黨組織對黨員的公私觀教育和黨員個體自身存在的問題,導致一些黨員、干部在經濟、政治、社會和文化等不同領域的公私利益關系選擇中出現公私不分、以權謀私等問題。因而,在黨員公私觀教育過程中應該始終堅持榜樣教育和警示教育相結合、崗位教育和崗位規范管理相結合、價值教育和監督執紀問責相結合,使共產黨人的公私觀教育充分發揮其應有功能,在一些黨員干部中徹底解決公私不分、化公為私、以權謀私、假公濟私、以私害公等突出問題。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年第2期)
劉紅凜/網絡輿論監督的發展態勢與有效運用
隨著網絡輿論監督與反腐倡廉的形勢發展,相關部門對網絡監督的態度實現了從消極到積極的轉變,國內網絡監督格局也逐漸實現了從民間主導到官方主導的轉變。網絡輿論監督具有主體多元、全天候與全方位、快捷高效、安全廉價等優勢,有助于促進對違紀違法案件的查辦,增強反腐倡廉積極主動性與公職人員廉潔自律自覺性,有助于開辟黨風廉政建設新渠道新局面;但也存在不實舉報、非理性言論、放大腐敗嚴峻形勢等突出問題。新時期有效運用網絡監督助推黨風廉政建設,既要增強監督意識,尊重與保障民眾監督權,有效汲取網絡輿論監督力量,也要運用網絡技術推進權力公開與政治透明,加強網絡輿論監督平臺建設,還要把網絡輿論監督置于權力監督體系中系統思考,形成對權力監督的強大合力與有效執行力。
(《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17年第3期)
張向東,任登科/漢代巡視制度發展過程中的異化及其歷史啟示
漢代巡視制度的發展過程對當代巡視制度的重要啟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巡視制度要以維護人民利益為出發點。漢代巡視制度是封建王朝“家天下”思想下維護自身專制統治的產物,它真正維護的是極少數人的利益;今天黨的巡視制度的建立是為了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確保了民眾參與權和監督權。(2)巡視制度要明確自身角色定位。漢代巡視制度發展至東漢時,巡視官員的監察職能與行政職能相互滲透,官員的行政化和地方化特征日益明顯,嚴重沖擊了漢朝的央地政治體制;黨和國家各級政府部門有著層級分明、分工明確的監察制度,應優先發揮其基礎性和常態化職能作用,然后再根據具體現實情況,合理運用巡視制度進行專項巡視。(3)巡視制度要加快法治化進程。漢代巡視制度作用的良好發揮離不開強大的皇權尤其是開明皇帝的支持,這種嚴重依賴擁有濃重個人色彩的強大皇權是其難以持續穩定地發揮監察職能作用并最終導致異化的重要影響因素;應當積極探索巡視法治化建設的新路徑,推動巡視制度實體法治與程序法治的有效統一,加快巡視制度法治建設的步伐。(4)巡視制度要重視巡視后的制度建設。漢代巡視制度的本質是維護封建專制統治,通過巡視宣揚王道教化的意味較為明顯,這使長效性和預防性的政治制度設計沒有生存的土壤;當今的巡視工作在對官員進行依法處理的同時,應該促進相關部門著力修補完善政策、程序、制度和法律漏洞,對權力進行合理有效的監督,通過制度的完善營造出一個官員不能腐、不敢腐的政治環境。
(《長白學刊》2017年第4期)
趙雪嬌,張 楠,孟慶國/基于開放政府數據的腐敗防治:英國的實踐與啟示
開放政府數據,有利于提高政府透明度,也有利于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創新。近年來,世界各國紛紛開展了開放政府數據的行動,英國尤為突出。根據“開放數據晴雨表”和“全球開放數據指數”兩項權威指標2013~2014年的排名結果,英國的數據開放程度位列世界首位。英國政府還積極利用數據開放防治腐敗。2015年,歐盟委員會展開了運用開放數據懲治腐敗的行動TACOD,英國成為該項目的試點國家之一。TACOD英國團隊將已公布的腐敗案例按照腐敗行為(賄賂行為、詐騙行為、未聲明的利益沖突與濫用公共資金、不當游說行為)進行了分類,重點關注了腐敗行為被揭露的方式,揭示了開放不同數據對防治不同腐敗行為的作用。對我國的啟示:(1)明確數據開放的優先領域和重點領域。我國政府應加快推進財政預決算、公共資源配置、重大建設項目批準和實施、官員財產等方面信息的公開,積極接受社會監督。(2)修訂《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完善配套法律政策體系。加強政府部門的共享和開放意識,促進政府數據在安全前提下的最大程度開放;在反腐敗相關法律、政策中明確開放數據的重要角色,從法律高度確立存儲數據、分析數據來防治腐敗的機制和程序。(3)完善數據開放的組織管理機制。國家層面的大數據發展和應用統籌協調機制亟待建立,加強中央與地方之間的協調,引導地方各級政府將數據開放和大數據發展納入本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中,設立或指定開放政府數據工作的主管部門,協調、統籌各業務部門的數據,組織專業人才、成立專門機構,對數據資源進行科學的采集、存儲、利用和分析,加強監督。
(《公共行政評論》2017年第1期)
責任編校 王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