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京
(鐘山職業技術學院,江蘇南京 210049)
高職院校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的教學管理研究
徐京
(鐘山職業技術學院,江蘇南京 210049)
工學結合是教育改革背景下,高職院校的主要人才培養模式,為了適應人才發展的社會需求,必須以開放創新的教學管理姿態面向企業,通過發揮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優勢,積極加強高職院校的教學管理水平。本文通過分析當前高職學校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應該堅持的原則和存在的問題,最終提出改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教學管理措施。
高職院校;工學結合培養模式;教學管理
伴隨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教育教學與市場環境的發展要求愈來愈結合,而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正是符合這一環境背景的職業教學改革,對于當前高職院校的教學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通過對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理論探討,有利于提高當前我國高職院校的發展水平和人才培養效率。
隨著教育改革理念的不斷提倡和發展,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工主要是指具體的工作崗位,學主要是指相關的專業理論知識,而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就是倡導學生在學習專業理論知識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社會實踐能力,通過社會實踐不斷強化自身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因此使得專業學習效果得到明顯的提高。人才培養模式主要是選擇人才培養的方式,通過確立明確的人才培養目標,然后采取恰當的人才培養途徑和方法去完成人才培養目標,這一過程中采用的途徑和方法就是人才培養模式,總體來說,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就是以實踐和學習相結合的方式來滿足社會發展的人才需求。
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要取得長足的發展,其教學管理活動必須遵循相應的原則,這是保證高職院校教學管理發揮作用的重要前提。首先要遵循參與性與開放性相結合的原則,主要體現在高職院校要將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與區域經濟和相關行業的發展情況相結合,通過制定相關的管理運行機制,保證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發揮應有的作用和效率。其次,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還要實現彈性原則與靈活性原則的高度統一,在教育管理的實踐中,不斷完善和提升當前的教育管理體系,根據教育教學發展的需要靈活調整管理體系,以剛柔并濟的方法有效提升和穩定相關的教育管理水平。最后是保持教學管理的規范性與嚴謹性的統一,有效規范的管理制度是保障教學活動有序進行的重要前提。只有充分遵循這些學管理原則,才能促使高職院校的教學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當前高職院校各項工作還停留在傳統的教學管理形式上,而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要求學校改變傳統的教學管理理念,秉承創新開放、合作共贏的管理觀念,通過樹立多元化的教學意識,不斷拓寬教師聘請來源,最終實現豐富的教學內容、多場地的教學授課、多途徑的教學評價。然而當前高職院校還停留在較為封閉的教學管理理念下,沒有設置完全面向市場需求的專業、完全面向崗位工作要求的課程和技能,從而使得高職院校無法構建完善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而造成這種后果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學管理理念的滯后。
首先,當前高職院校的專業教師存在較強的教學和科研壓力,因此無暇深入到生產一線進行掛職鍛煉,另外,部分企業并不愿意接受高職教師遇到企業的頂崗生產實踐中,因此造成高職院校的“雙師型”教師占比并不高。此外,校企之間的互騙互用人才模式沒有完全建立,受校外兼職教師渠道不暢、時間不長、薪酬不高的影響,取得當前高職院校中的外兼職教師數量嚴重不足。
高職院校主要根據培養規格和專業特點等,設置本校的教學計劃和人才培養模式,另外結合本校擁有師資力量和教學條件設置相關的課程體系,同時安排教學進度。雖然在穩定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管理上發揮了一定作用,但卻不能根據產業結構的變化對人才培養方案作出靈活調整,不能依據企業的用人需求合理改變學組織活動,不能根據工作崗位的實際需求來改變教學活動內容和教學方法。
當前很多高職院校沒有建立相對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該課程的教學活動結束時,主要以教師的卷面成績作為學生的教學評價依據,這一過程沒有將學生的平時成績參考在內,卷面成績即總評成績。評價考核的內容也主要局限于教材和課堂內容。很明顯,這種評價標準不能將學生的理論學習與實踐水平有效結合,嚴重阻礙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有效開展,另外,評價過程忽略了專家和社會的參與,對于教學評價中的反饋信息缺乏缺乏多角度分析,以企業為主,學校為輔的信息反饋系統有待于繼續完善。
在專項資金的不斷投入和支持下,很多高職院校已經建立了相對完善的,能夠滿足專業實踐需求的學習和實訓基地,但卻沒有相關制度督促和保證企業參與校內實習和實訓基地的積極性,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關于教學場地,儀器設備和服務平臺等因素的建立不能完全實現校企之間的共享,從而造成了教學資源的浪費,也進一步削弱了高職院校培養社會人才需求的能力。
從宏觀情況來說,應該結合高職院校發展的情況,充分發揮政府的辦學引導和監管以及資金投入和支持等作用,首先要從立法完善和制度健全等方面,加強對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推動和保障作用,另外,要將學生的實習制度與工學結合的相關制度法規實現有效結合,保證法律法規服務于工學結合的教學需要。此外,還要加大企業與學校實習基地建設的合作力度,通過成立專門的管理指導機構,保障對實習基地建設的創新和支持。
企業課程的科學開發夠有效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要求將學生的理論與實踐能力實現同步發展,讓學生能夠得到平衡的進步,同時還要建立專業課程和崗位職業標準相統一的教學管理規則,將實現學生專業理論、實踐技能以及職業素質的同步提升。
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各種信息技術和網絡產品進一步豐富了教學資源,多媒體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為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提供了更好的發展機遇,在教學管理活動中要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并對其進行優化整合。同時,實訓基地的建設、教學設備的完善使得工學結合的教學效率不斷提高,此外,在管理活動中,加強對現代化教學設施的建設和完善,有利于促進和發揮網絡技術在提高教學管理水平、實現人才培養發展目標上的積極作用。
師資水平是數學結合能否取得高質量的關鍵,專兼結合的師資隊伍是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開展的基本要求,首先,高職院校要積極鼓勵教師深入到企業去學習、鍛煉和提升自己,有利于專兼教師在企業調研中了解專業崗位的人才需求,從而為學校的專業調整和設置提供建議和參考。另外,高職院校應該根據專業教學的需要,聘請一些實踐經驗豐富的企業專家來校進行授課,并指導學生從事具體的實訓和實習內容,以此達到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水平,此外,還可以通過學習培訓的方式,增加和提升兼職教師的教學經驗。
[1]毛宇星.高職院校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的教學管理探究[J].時代教育,2017(13):197.
[2]姜麗娟.高職開展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的教學管理問題探析[J].知識經濟,2016(23):175,177.
[3]秦挽星,馬偉.高職院校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的教學管理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3(7):65,80.
[4]何良勝.高職院校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的教學管理研究[D].廣東技術師范學院,2015.
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4110(2017)05(a)-00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