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紅
(黃岡師范學院,湖北黃岡 438000)
“假期學校”對計算機類專業學生就業的影響
張瑞紅
(黃岡師范學院,湖北黃岡 438000)
高校畢業生是人才市場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資源,所以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已經被提上日程,并成為公開的社會熱點問題。大學生就業時缺乏足夠信息,從而產生就業盲目性。本文從影響大學生就業的因素以及目前市場上的各類“假期學校”方面進行了分析,并對大學生就業,提出了建議。
“假期學校”;就業;價值觀;盲目性;就業指導
隨著招生規模的擴大,高校畢業生的人數逐漸增長,而企事業單位的需求量卻由于技術的發展而越來越少,所以現在應屆大學生的就業成功率相對降低,只有65%左右。由此可見,眾多畢業大學生即將面臨嚴峻的就業問題。
很多大學生對于就業形勢抱有的態度是為了提高自己的技能,而對于是否能找到穩定的工作,沒有太多的想法,并缺乏足夠的信心。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抱有一種無所謂的態度,而現在的在校學生因為還沒有到就業的時間,有較多的選擇思考的機會,因此較大一部分還抱有“船到橋頭自然直”的思想。真正對自己所學表示極其自信的卻僅占少數。從某些角度看,應屆大學生對找工作不是很自信,尤其是適合自己的工作。對能否就業可能會表現出一定程度上的擔憂,從另一方面也體現了目前學生就業的困難程度。
早些年計算機專業的社會需求非常大,很多學生報計算機類專業。而我國目前用人單位對人才的渴望卻根本得不到滿足,出現大學生“過剩”和用人單位人才“缺乏”的矛盾現象。現在好多高校的教育現狀沒有跟上用人單位的變革,而是一味的追求科研注重理論而忽視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雖然有大量的學生畢業,但是企業仍面臨著人才短缺問題。在好多企業即便知道大學生是公司發展的骨干和棟梁。但是,每年招聘新人時,基本上是不要應屆大學生的。因為他們覺得這樣可以減少對新人的培訓代價,這個問題是值得應屆大學生深思的。
大學生在校期間,輔導員經常是提到不要只看眼前眼光要放長遠,然而又以經濟效益引導學生去就業、擇業。同時也總是以一些有優越條件的學長學姐為例來教育在校大學生,其實這是無形的攀比。雖然言語上沒有直接告訴學生要找好的工作,但是潛意識中已經告訴學生要選擇“好的”工作。這樣的引導或許是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但對學生的價值觀形成造成了影響。學生在擇業時就會下意識地對比,考慮經濟、地位等因素,還是會選擇所謂的“鐵飯碗”,而民企、外企、創業已成為現在就業市場增長最快的園地。可不良的價值觀會潛在地引導學生去放棄發展和成長最快、最有活力和前途的就業機會,選擇成熟的行業。
正由于大學生數量規模不斷地擴大,出現供大于求的情況,企事業對大學生的要求也水漲船高,出現了不切實際地互相攀比,盲目提高用人標準的現象。不管實際崗位是否需要,用人單位都將要求應聘學生英語過六級,計算機級二級等苛刻條件。更有甚者把學生的外表、氣質和酒量作為首要選拔條件。還有些用人單位根本不給普通應屆大學生機會,直接把工作經驗作為應聘條件之一,這無形限制了很大一部分學生就業。
目前高校大多只是注重知識的灌輸,而缺乏對學生實操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就更不用說提供多的實習和就業機會了。學校應該加強學生的就業指導課程和職業規劃等課程,并在課程中系統安排創業教育內容。雖然現在有些高校在邀請企業家和創業指導專家到校講學,但每次做講座時,學生都是被迫去聽,而不是發自內心的自愿行為,所以效率比較低。有些高校即便在學校跟前建立了創業區,提供場地和政策支持,可是經費有限,加上有的學生只是沖著一些好的政策而去的,并沒有全身心地投入創業,只是簡單地經歷一次“創業”,沒有從思想上真正地去經營自己的“事業”。同時,能參加的比賽的也是為數不多的一些在校學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就業難題。
近些年,雖然政府也出了一些優惠政策,不過機會不是很多。“十九大”之后,政府對學生的就業問題非常重視,所以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應該吃透政策,盡最大可能為學生爭創業機會,并鼓勵學生用好政策,積極自主創業。
商界的日不落帝國就是教育行業。作為教育行業的分支——培訓行業。各類培訓機構正快速發展,呈爆發性增長。它潛在市場規模高達5000億元人民幣。中國每年有將近1億人參加各式各樣的培訓,其中近80%的人參加的仍是工作技能等方面的培訓。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教育與培訓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16-2020年)顯示,中國教育培訓產業市值空間非常巨大。
現在培訓機構的教育模式多樣化,有全日制班,周末班,還有業余班;有線上的也有線下的,真是百花開放。教育手段也是多種多樣的,微信、微課、網課等都是可以學知識的地方。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形態中,這樣的“假期學校”對我們大學生來說是非常有效的。所以學生有必要在不同的學期去選擇適合自己的 “假期學校”,學習各種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找到自己的不足,明確自己發展的方向,然后再返校繼續學習。
企業認為應屆大學畢業生是,“眼高手低,綜合能力不強,沒有實踐經驗,難以很好地完成企業要求的任務。”雖然有些片面,但是大學生自身確實也存在某些不足之處。在大學階段就需要多注重對自己學習能力的培養,特別是課程外知識的培養,不能把自己封閉在自己的大學里,要多看新聞,去了解社會,了解企業,多思考跨專業問題,增加自我價值。從而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以便找工作時,更容易得到企業的認可。
大學生應該對能力的提高有比較理性的認識。不能盲目地跟隨大眾,分散自己的精力,造成沒有特色亮點。多關注企業的需求,對今后的發展要有明確的認識。現在各行業對計算機的專業需求越來越大,而高校計算機類學生的培養似乎已經落后于市場的要求。所以在校的大學生應該多了解社會,根據自己的興趣找準方向,對現在的培訓機構多做了解。基礎理論的內容在學校里可以提升,但是對一些條件不是很成熟的學校,無法承擔的一些實踐環節,應該找專業培訓機構或者實習實訓點去加強練習。充分利用好自己的每個“假期”,縮短與社會需求的計算機人才的距離,為找到合適自己的工作做好準備。
大學生自身的需求過高,對于就業需求的盲目性造成就業困難。所以大學畢業生首先要認清自己,不能總是一味執著于高薪崗位,要結合自身的能力,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首先要樂觀;其次是要有耐心。在工作崗位上要兢兢業業,踏實工作,建立廣泛的人際關系,在工作中不斷豐富從業經驗,完善自我,為自己長遠的發展做好鋪墊。
目前,大學生就業問題已經被社會廣為關注,尤其是應屆大學生。為了不讓畢業生感覺到“畢業”就意味著要“失業”的恐懼,我們教育工作者首先就要把這個問題擺到學生面前,讓學生有思想準備,同時也提前考慮自己的發展。這個問題不是哪個部門獨立能解決的事情,而是需要學生、學校、用人單位以及政府共同努力才能解決。筆者也相信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也將在不遠的將來得到逐步的解決。
[1]王藝衡,毛嵊嶸.假期學校為何“門”難開[N].聯合時報,2004-08-13(002).
[2]王海源.德國學校假期體育活動的特點及啟示[J].中國學校體育,2007(6):57-58.
TP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4110(2017)05(a)-0088-02
2011BB0281“假期學校”對網工專業就業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