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如何“講好中國故事”
——習近平《人民日報》海外版批示對中國文學外譯的啟示

2017-03-11 13:05:48齊齊哈爾大學張丹丹
外文研究 2017年3期
關鍵詞:外譯文本

齊齊哈爾大學 張丹丹 韓 笑

如何“講好中國故事”
——習近平《人民日報》海外版批示對中國文學外譯的啟示

齊齊哈爾大學 張丹丹 韓 笑

習近平總書記于2015年5月就《人民日報》海外版創(chuàng)刊30周年做出重要批示,提出了“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要求。本文以中國文學外譯的視角,從總結(jié)經(jīng)驗、以史明鑒,銳意創(chuàng)新、與時俱進,增信釋疑、凝心聚力三個方面,解讀習近平總書記的批示對于當下蓬勃開展的中國文學外譯、構建文學軟實力系統(tǒng)的現(xiàn)實意義。

習近平批示;“講好中國故事”;中國文學外譯;啟示

一、引言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2015年5月21日就《人民日報》海外版創(chuàng)刊30周年做出重要批示,“希望人民日報海外版以創(chuàng)刊30年為起點,總結(jié)經(jīng)驗、發(fā)揮優(yōu)勢、銳意創(chuàng)新,用海外讀者樂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語言,講述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努力成為增信釋疑、凝心聚力的橋梁紐帶”(習近平2015)。習近平的“批示”,不僅為《人民日報》海外版的未來指明了道路,其高瞻遠矚的戰(zhàn)略視野對中國文學外譯乃至“中華文化走出去”同樣具有燈塔般的導航和指示功能。“中華文化走出去”作為一項國家戰(zhàn)略制定至今,就其文學外譯而言,翻譯界、比較文學界、外國文學界、中國文學界、傳媒界等學者都從不同視角進行研究探討,各種聲音交織在一起,形成了時代的交響樂。各種聲音匯集,主要形成了幾大支流:

1)譯者視角探討:如譯者模式、翻譯能力等研究;

2)翻譯策略爭辯:如歸化、異化何者優(yōu)先,直譯、意譯、變譯等適用于哪些范疇;

3)世界文學視角解讀:如世界文學與翻譯的關系;

4)接受傳播視角切入:如譯本在譯入語世界的傳播流通,或譯介學、傳播學的實證研究;等等。

學界積極獻計獻策,均希望加速中國文學跨出國門。百花齊放、學術爭鳴是學界繁榮蒸蒸日上的景象。但是就“中國文學走出去”而言,我們從建國初期至今已經(jīng)走過了一個花甲,其結(jié)果卻難以讓人樂觀,個中緣由、百般滋味深深地烙印在歷史的轍輪下。如今,中國已擁有世界大國地位,但是中華文化軟實力的世界影響力顯然與中國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水平和地位不成正比。關于這點,中宣部部長劉奇葆2014年5月15日在“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座談會”上曾強調(diào)過①參見劉奇荷強調(diào):大力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2014. [OL]. [05-15].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5/15/c_1110712787.htm.。為了加快中國文學走向世界的步伐,學界似乎很有必要暫時停止爭鳴,靜下心來認真思考“批示”的涵義,深入反思:(1)我們譯過什么、成效如何,(2)當下譯什么、怎么譯、如何走出去等問題。鑒于此,本文以文學外譯的視角,從總結(jié)經(jīng)驗、以史明鑒,銳意創(chuàng)新、與時俱進,增信釋疑、凝心聚力三個方面,解讀習近平總書記的批示對于中國文學“走出去”、構建文學外譯軟實力系統(tǒng)的現(xiàn)實意義。

二、總結(jié)經(jīng)驗、以史明鑒

我國歷史上曾出現(xiàn)的三個有重要影響的翻譯時期,即自漢末至公元9世紀中的佛經(jīng)漢譯、明末耶穌會傳教士的翻譯工作和清末西學傳播的翻譯活動,時間自公元2世紀至1895年左右,雖然跨越了近1700年,但這三個時期的翻譯運動及其衍生和拓展,都是以“譯入”為主(張丹丹 2015: 150)。中國悠久的譯入歷史同樣對今天的文學譯出有指導和借鑒作用。尤其是清末西方小說的輸入,以及由此引起的中國文學結(jié)構內(nèi)部的變化,是20世紀中國小說發(fā)展的原動力(陳平原 1989: 23),也是中國以文學作品為翻譯活動中心的開始。所以,考察中國歷史上外域文學的譯入,進入中國主流文學,并最終影響中國作家的創(chuàng)作,是值得目前“中華文化走出去”深思的(張丹丹 2015: 150-151)。新中國成立以后,由于特殊的國際形勢,中國采取“逆勢”向外譯出。當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中國實行封鎖,中國報道新中國的消息很難讓國外讀者看到和理解,受西方新聞媒體肆意歪曲報道的影響,中國和中國人民的形象在西方被嚴重扭曲(趙學齡 1993: 502-503)。為了打破英美等西方帝國主義國家的孤立和封鎖,人們希望通過文學作品的外譯讓世界各國人民了解新中國(謝天振 2013: 48),這也就是1951年10月1日《中國文學》——作為文化部對新中國第三個國慶節(jié)的獻禮(吳旸 1993: 490)——創(chuàng)刊的原因,也促使外文出版社、英文版《中國文學》雜志社這樣國際知名的翻譯出版機構(黃鳴奮 1997: 6)集體組織大規(guī)模外譯中國文學。這樣,中國文學走出去工程開始了。

英文版《中國文學》自1951年創(chuàng)刊到2001年停刊歷經(jīng)半個世紀,即使在文學創(chuàng)作和文學翻譯陷入空前低潮的“文革”時期,對外文學翻譯仍然保持一定規(guī)模(馬士奎 2011: 86)。鄭曄(2012)在其博士論文《國家機構贊助下中國文學的對外譯介——以英文版〈中國文學〉(1951-2000)為個案》中借助譯介學和翻譯研究文化學派的相關理論,分四個時期考察《中國文學》50年來的生產(chǎn)過程及其在國外的傳播和接受情況,結(jié)果顯示:源語國家機構贊助下的對外譯介行為由于受源語國家環(huán)境、意識形態(tài)和翻譯政策的影響和制約較大,其譯介內(nèi)容和形式很大程度上偏向源語規(guī)范,因此很難被譯語國家接受。同時,國家機構譯介的刊物在國外的接受更多受到國家外交關系、譯語國家意識形態(tài)、國外發(fā)行渠道的制約,源語國家無法通過操控譯介內(nèi)容和譯語語言來完全控制其在譯語國家的傳播和接受,接受者和接受環(huán)境的“創(chuàng)造性叛逆”便在所難免。

改革開放后,這種滲透著官方意識形態(tài)與政治掛鉤的集體譯介模式并沒有根本轉(zhuǎn)變,1981年推出的“熊貓叢書”以及1995年以后策劃的“大中華文庫”都在此運作模式下誕生,其在英語世界的接受和影響情況亦不樂觀*參見耿強的博士論文《文學譯介與中國文學“走向世界”——“熊貓叢書”英譯中國文學研究》和謝天振的《中國文學、文化走出去:理論與實踐》。。香港《譯叢》(Renditions)雜志前任主編孔慧怡在接受采訪時說:內(nèi)地人力多,按理應該可以做得很好才對。他們的ChineseLiterature(《中國文學》),取材卻多是政治色彩濃厚的官方文學,翻譯出的英文,也多是書本學來的教科書文法而不是生動活潑的生活文法(杜十三 1992: 146)。

原臺灣“中華民國筆會”會長、臺灣文學英譯的先鋒殷張?zhí)m熙女士(1920—)英譯陳若曦的《尹縣長》始末也許會給我們帶來一些啟示。根據(jù)殷張?zhí)m熙(1979: 1-8)的記述,她最初的構想是譯本完成后在臺灣地區(qū)出版,但是島內(nèi)讀者已經(jīng)讀過了中文版,英文版又給誰看呢?如果在島內(nèi)出版,又怎樣在國外發(fā)行?單單印刷、裝訂很簡單,但由島內(nèi)向國外發(fā)行,很容易被誤會為政府宣傳。她因此給國外的朋友寫信征求意見。陳若曦建議與出版公司接洽,像美國的Harpers出版公司等。她嘗試了幾家,反饋欠佳——對于一個從來沒人聽過的作者,加上一個從來沒人聽過的譯者,外加當時的政治因素(時值中美開始交流),商業(yè)出版社無人問津此譯本。她認定:如果是宣傳,她就不會翻,即使翻了也沒人看;若譯本出版后能在文學上站得住,能引起國外評論,遠比在政治上收到效果更有價值,更有意義。于是她想到了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出版社和華盛頓大學出版社。以前,臺灣大學齊邦媛教授的兩本書均與美國華大出版部合作,在島內(nèi)印、由華大出版部在國外發(fā)行。殷張?zhí)m熙選定這一模式,不久,印大出版社反饋,表示對該書的興趣。為此,她專程去美國接洽并完成譯本。一日,陳若曦打來電話,說印大出版社希望此書增加一位美國譯者。殷張?zhí)m熙甚是意外,因為當時翻譯已近尾聲,但兩天后表示同意——她認為印大出版社的考慮不無道理,她是筆會季刊的編譯,會被誤會為政府做宣傳,用美國教授的名義,便可沖淡“宣傳”的嫌疑。于是,她邀請了翻譯家葛浩文并獲得了印大出版社的認可。可是印大出版社慢條斯理,書的出版大概要耗時兩年。殷張?zhí)m熙焦急萬分但又無能為力,只有催葛浩文盡快把譯稿交給印大出版社。也許好事多磨,印大出版社的主編認為書名CountyMagistrateYin(《尹縣長》)文理不通:Magistrate是法官抑或是警察?美國讀者會一頭霧水,便提議用Mayor。殷張?zhí)m熙不同意,因為Mayor是“市長”,和“縣長”迥異。彼此爭論不下之際,主編又來信告知另擬“反共”書名來影射中國大陸領導人,殷張?zhí)m熙與葛浩文于驚嚇中表達反對,并求助于知名美籍華人學者劉紹明和李歐梵,出版社最終定名為TheExecutionofMayorYinandOtherStoriesfromtheGreatProletarianCulturalRevolution(《尹縣長及其他文革故事》)。

該書后面的事也許更值得一提*本段所述均引自殷張?zhí)m熙的《我中譯〈尹縣長〉的經(jīng)過》一文。:令人驚異的是,就在書名定下后,《紐約時報》發(fā)布了一則消息,稱有一本抗議文學即將出版,在對作者和譯者做了介紹之后,引了幾段《筆會季刊》曾發(fā)表的譯文。印大出版社對此報道異常驚訝,遂于緊張和效率中完成了該書的出版。最初,印大出版社對書的銷路持懷疑態(tài)度,第一版只印了兩千冊,將銷售對象局限于教授和有關科系的學生,作為參考或課本使用。小說封面是一匹大紅馬,非常引人注目。序文本欲請著名文學批評家、美籍華人夏志清教授撰寫,因其繁忙而另請著名漢學家西蒙·列斯(Simon Leys)代替。也許是機緣巧合,列斯的法文著作《中國的陰影》在歐洲暢銷,其英文版在美國與《尹縣長》英文版同時面市,《尹縣長》譯本趁機玩弄噱頭,把封面的“西蒙·列斯序言”(Introduction by Simon Leys)以醒目大字排印以招攬讀者。書出版后,印大出版社編輯哈特曼先生做了一件“很周到”“很不容易”“也很花時間”的事,他允諾殷張?zhí)m熙,不管做什么事都會讓陳若曦、殷張?zhí)m熙和葛浩文知道:他每次寄出一份文件,一定會寄一份副本給他們?nèi)耍嬷l(fā)行推介工作、尋找知名書評家、在報紙雜志發(fā)表書評等事宜的進展詳情。很快書評一一見報,其中加州大學知名文學評論家魏克門教授(Frederick Wakeman)的長篇書評“真正的中國”(Real China)在“紐約書評”刊出。也許是精誠所至,也許是出版社策略奏效,當殷張?zhí)m熙離開美國時,第二版已付梓,印數(shù)達10 000冊。

圖書館館藏量能衡量圖書的文化影響,被認為是檢驗出版機構知識生產(chǎn)能力、知名度等要素的最好標尺。(何明星 2012: 11)筆者于2015年5月20日在全球聯(lián)機計算機圖書館中心(OCLC)網(wǎng)站上檢索“中國文學英譯”在世界圖書館的館藏量,發(fā)現(xiàn)除了居于前兩位的高行健的小說《靈山》(SoulMountain, 2000)和《一個人的圣經(jīng)》(OneMan’sBible:ANovel, 2002)(館藏量分別為1 666和1 060)外,《尹縣長》英譯本高居第三位,館藏量為972。《尹縣長》英譯發(fā)行的始末讓人們從英語世界的視角觀察、思考中國文學英譯的現(xiàn)實:第一,英語讀者對宣傳色彩濃郁的文學作品可能的排斥;第二,英語世界出版機制尤其是編審體制所體現(xiàn)的明確的讀者取向;第三,恰到好處的輿論造勢或噱頭對發(fā)行速度和發(fā)行量所起的推波助瀾的作用;第四,評論體系,尤其是著名評論家在知名報刊上的推介對大眾視聽所產(chǎn)生的導向性的影響;第五,策劃營銷人員不遺余力的責任感對于圖書暢銷的保障和推動作用;第六,編、譯、作三者的精誠合作對譯本成功的舉足之重。以此反觀中國文學外譯走過的歷程,中國的文學外譯事業(yè),今后要做的似乎還很多。正如陳先紅(2016)所指出的:“近年來,圍繞‘中國故事’‘中國話語’等概念涌現(xiàn)出了一批研究成果,然而‘中國故事很精彩,中國話語卻很貧乏’的尷尬現(xiàn)實,讓研究者不得不重新思考:什么樣的‘中國故事’才能完整呈現(xiàn)中國原貌?什么樣的‘中國話語’才是揭示中國奇跡的核心密碼?又如何提升中國的國際話語權?”

三、銳意創(chuàng)新、與時俱進

翻譯之道,貴在變通,沒有一套翻譯方法是任何情況下都適用的(張佩瑤 2012: 127)。翻譯方法、策略、傳播、接受等會隨著譯入語及譯出語國家的社會、文化、詩學和權力等語境的變化而變化,關系錯綜復雜,這更需要人們堅持以動態(tài)發(fā)展的眼光看待中國文學外譯的問題。“銳意創(chuàng)新”,要求人們拓展外譯話語體系和研究范疇,找出制約中國文學在境外傳播的癥結(jié)所在,開創(chuàng)與時代特征和中國地位相匹配的文學外譯話語系統(tǒng)。

2014年8月18至19日,第三次漢學家文學翻譯國際研討會在北京召開,其主題是“搭建溝通橋梁,解讀中國故事”。瑞典漢學家、翻譯家陳安娜在會上的發(fā)言“填補閱讀的‘空白’”,從譯語讀者和譯本的互動關系出發(fā),給文學外譯帶來了新視角。她借用德國文學家伊瑟爾(Wolfgang Iser)1978年的著作《閱讀行為》(TheActofReading)中的“空白”理論,闡釋翻譯與解讀的問題。伊瑟爾認為,文學作品事實上是在被閱讀時才完成創(chuàng)作的,文本中的“空白”與文本中的“未定性”元素使得文本可以與讀者發(fā)生交流溝通,因為這些“空白”會強迫讀者在試圖理解文本時被激活。(轉(zhuǎn)引自陳安娜2014)陳安娜(2014)指出,“閱讀行為”為文學翻譯提供了一定的希望,正是譯文存在無法傳達的形式/內(nèi)容留出的“空白”,為讀者提供了更大的空白空間和文本進行互動;但是“空白”不能太大,否則會使讀者不知如何填補或甚至看不見“空白”,那么這種“閱讀行為”就可能失效,難以使譯入語讀者產(chǎn)生共鳴,造成譯本遭受冷遇。

西班牙哲學家何塞·奧特嘉·加塞特(José Ortegay Gasset)在1937年發(fā)表的論文《翻譯的悲慘和榮耀》中指出,詞匯不僅僅是詞匯,它們也承載了文化內(nèi)涵的聯(lián)想,在原文里,這種聯(lián)想在詞匯的字面意義之外深入很遠,而在譯文里,這種聯(lián)想可能根本不存在。(轉(zhuǎn)引自陳安娜 2014)從文本互文性的角度解釋,互文性(intertextuality)也被稱為“文本間性”“文本互涉”或“文本互指性”,是法國后結(jié)構主義文藝批評家朱莉婭·克里斯蒂娃(Julia Kristeva)在譯介巴赫金著作過程中受到啟示而提出的一個概念。克里斯蒂娃認為,每個文本都是作為一種源自其他文本的“馬賽克圖案”而建立,都是對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轉(zhuǎn)換(Kristeva 1986: 37)。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則進一步指出,任何文本都是互文本,在一個文本之中,不同程度地并以各種多少能辨認的形式存在其他文本。(轉(zhuǎn)引自王一川 1999: 250)文本概念既涵蓋了微觀層面具體的語言符號等文本形式,又涵蓋了宏觀層面抽象的社會文化、文學符號等文本形式(劉澤權、張丹丹 2015: 90)。因此,文本之間呈現(xiàn)出的是一種多方位、多角度的互文關系,既有文本內(nèi)部語言符號的互文轉(zhuǎn)換,又有文本與外部社會、歷史、文化等眾多文本之間展開的互文效應,表現(xiàn)為具體文本之間、抽象文本與具體文本之間以及抽象文本與抽象文本之間所形成的互文指涉(姜秋霞等 2009: 90)。而譯者們所進行的翻譯活動就是翻譯文化,有時可能是兩種文化之間周旋的產(chǎn)物(王克非 2010)。在“中國故事”外譯過程中,譯者“構建譯文”的同時也就意味著去掉了中國文化語境的文本互文關系(Venuti 2013: 180-181),而在譯文中是否重新構建了一套可替代原文本中的、譯入語語言文化或文學系統(tǒng)的互文關系呢?如果譯者只是構建了譯本,忽視了與譯入語文學系統(tǒng)的互文關系,又怎能達到“海外讀者樂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語言”(習近平 2015)呢?所以,翻譯在去原語境互文關系的同時,有必要在譯入語文化語境中重建與譯入語文學系統(tǒng)的互文關系。正如Pym(2010)在拓展“文化翻譯”內(nèi)涵時指出,文化翻譯是既沒有原文也沒有譯文的文化過程,它因人(主體)而非文本(客體)跨越邊界而導致,也就是說,“文化翻譯”不是指文化因素對翻譯的作用,而是指整個文化用另一種文化來“翻譯”。

從多元系統(tǒng)理論出發(fā),外譯的中國文學只是譯入語文學的一個子系統(tǒng)(Even-Zohar 1990: 45-52),翻譯文學聯(lián)系著兩個文學傳統(tǒng)。多元系統(tǒng)論比較全面地分析了翻譯文學在譯入語文學的多元系統(tǒng)里可能占據(jù)中心位置的三種客觀條件:第一,當文學還“幼嫩”或處于建立過程中,文學系統(tǒng)尚未定型之時;第二,當文學(在一組相關的文學的大體系中)處于“邊緣”或處于“弱勢”,或兼而有之時;第三,當文學正經(jīng)歷某種“危機”或出現(xiàn)了轉(zhuǎn)折點或文學真空時(Even-Zohar 1990: 194)。以此觀照20世紀中國的外國文學翻譯史似乎的確可以發(fā)現(xiàn)許多契合之處(詳見謝天振 2003: 64-65)。但以此反觀中國文學外譯,卻幾乎找不到一個切入點使其進入譯入語世界文學系統(tǒng)中心,所以更需要建立與譯入語文學系統(tǒng)的互文聯(lián)系,才可能使譯入語讀者用自己的知識填補“空白”,與文本發(fā)生互動。換一個視角看,這也是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學者們關注的進入世界文學的作品應具有的普世性和地域性特征的結(jié)合。從翻譯實踐活動的過程來看,習近平總書記(2015)提出的用“海外讀者樂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語言,講好中國故事”,就是要創(chuàng)新翻譯模式和方法,讓別人“聽得懂、聽得進、聽了信”(周凱2017)。用周凱的話說,就是“要從別人容易理解的敘事方式和思維習慣入手,清晰講述中國社會的發(fā)展歷程和中國故事的起承轉(zhuǎn)合。既不故弄玄虛,也不故做深奧,而是以嚴謹?shù)睦硇苑治龊推綄嵉脑捳Z闡釋發(fā)生在中華大地上的客觀事實及其背后的深層邏輯。[講述的]*原文為“中國故事的講述,著力點不在于……”,筆者在此處稍做變動,改為“[講述的]著力點不在于……”。著力點不在于華麗辭藻的堆砌或排山倒海的稱頌,而在于我們能否準確地勾勒出中國故事發(fā)生、發(fā)展、演進的整體過程,努力發(fā)掘并呈現(xiàn)出中國道路內(nèi)在的邏輯性和常識性”(周凱 2017)。

四、增信釋疑、凝心聚力:構建文學外譯軟實力系統(tǒng)

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開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對外文化交流,廣泛參與世界文明對話,促進文化相互借鑒,增強中華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響力。*參見百度百科詞條“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國文學外譯已經(jīng)啟動了半個多世紀,代表中國文學軟實力的中國故事、中國聲音乃至中國形象在世界文學領域是否達到了具有感召力和影響力的程度?20世紀90年代以降,由于受后殖民主義和反西方中心主義的影響,西方不少學者和大眾對“他者”文化產(chǎn)生了較大興趣,愿意去認識和了解,尤其重視差異,希望從中看到他者文化的特質(zhì)(張佩瑤 2012: 117)。此外,隨著中國經(jīng)濟騰飛,國力日強,大國身份和地位穩(wěn)固,國際上對中國的關注與日俱增。因此,國際和國內(nèi)語境都為中國文學外譯提供了契機。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國很有必要“增信釋疑”“凝心聚力”,構建文學外譯軟實力系統(tǒng),使“軟實力”不再流于形式或口號。同時,中國文學外譯作為文學譯出模式,非國際通行翻譯方向和規(guī)范,卻是華語文學海外傳播的重要途徑和特征,建立“文學外譯軟實力系統(tǒng)”彰顯了華語世界主動向西方世界發(fā)聲并與西方世界進行平等對話的愿望,更是對世界翻譯領域的研究成果加以補充和完善。

“軟實力”(soft power)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國前助理國防部長、現(xiàn)任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教授約瑟夫·奈(Joseph S. Nye Jr.)提出(Nye 1990: 27)。軟實力是相對硬實力而言,在國際關系中是指能吸引并說服別人認同、仿效并追隨擁有軟實力一方目標的能力,從而產(chǎn)生希望的結(jié)果(Nye 2004: x)。按照約瑟夫·奈的標準,軟實力的運作模式主要依賴于三種資源,即具有吸引力的文化、滿足本土及海外的政治價值觀、具備合理性及道德權威性的外交政策(Nye 2004: 11),從而建立一種合作關系(Nye 2004: 7);其利用精神感召、道德情操、價值觀念、生活方式、社會制度等無形力量,使人潛移默化、心悅誠服(Nye 2004: 6)。張佩瑤指出,軟實力要贏取的是人心(2012: 36);中國經(jīng)濟的騰飛,漸使世界各國都認為中國世紀即將來臨,并對此深具戒心(2012: 104)。中國要化解敵意,必須發(fā)揮文化的輻射力、親和力和凝聚力(黃仁偉 2002: 109)。

約瑟夫·奈在分析軟實力的資源時指出,無論是哪種資源,其功效必須視當時的環(huán)境(context)而定(Nye 2004: 12)。軟實力自提出至今已經(jīng)在國際關系、哲學、社會學、體育等領域得到了長足發(fā)展,然而無論是西方還是中國的翻譯學界,還沒有直接探討翻譯與軟實力的關系及其內(nèi)涵的深層次問題(張佩瑤 2012: 116)。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由中國政府部門牽頭的翻譯機構與出版社紛紛加強中譯外工作,尤其是文學作品以及經(jīng)典的中譯外工作(張佩瑤 2012: 104),如上文提到的《中國文學》期刊英文版、“熊貓叢書”“大中華文庫”,以及近年來蓬勃展開的“中華文化走出去”旗下的諸多外譯工程。然而,其成效如何?中國文學是否真正走進了外語世界?是否吸引了外語人士的閱讀和接受?恐怕這些問題的答案仍讓人們有所保留。

如何將軟實力的內(nèi)涵落實到文學外譯實踐,得到外語世界的人心,產(chǎn)生我們希望的效果,發(fā)揮中國文學在外語世界的吸引力、親和力、凝聚力,達到“增信釋疑”“凝心聚力”,幫助樹立中國良好的國際形象,加強中國文化在國際社會的地位和影響力,使其產(chǎn)生潛移默化、心悅誠服的效果,是探討構建中國文學外譯軟實力系統(tǒng)的焦點和關鍵。所以落實到翻譯活動中,從譯本產(chǎn)生前譯介內(nèi)容和譯介主體的選擇,翻譯過程中的策略確定,到譯本產(chǎn)生后的交流、影響、接受、傳播等問題(謝天振 1999: 11)的回答,都應著力連接軟實力的三個力。俗話說,“欲速則不達”,以“吸引力、親和力、凝聚力”作為中國文學外譯的核心力量輻射翻譯活動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各個環(huán)節(jié)之間力求調(diào)適、互動、共贏,以最優(yōu)配伍模式全力闡釋中國文學的魅力,使中國文學展現(xiàn)出和而不同的吸引力、海納百川的親和力、中華根的凝聚力,屹立在世界文學之林,贏得外語讀者的人心。

需要說明的是,打造中國文學外譯軟實力模式,讓其凝聚“三力”不只是學界一支軍團能夠獨立完成的事情。文學源自生活和社會,許多外語人士亦是透過中國文學之窗洞悉中國社會。在被別人接受之前,我們需要努力創(chuàng)造一個能夠讓別人理解我們的國際環(huán)境,包括“更加積極的公共外交”“更加積極認真而又誠懇智慧地闡述自己的理念”(黃友義 2014: 27)等,創(chuàng)造良好的國際形象和輿論,以求產(chǎn)生“潛移默化、心悅誠服”的認同效果,為中國文學外譯鋪路搭橋。

五、結(jié)語

習近平總書記就《人民日報》海外版創(chuàng)刊30周年所做的重要批示對中國文學外譯乃至“中華文化走出去”不僅具有指導和綱領性的作用,他本人在對外講述中國故事方面亦為我們“做出了表率”(孫來斌 2016)。2014年3月27日在法國巴黎舉行的中法建交5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中,他向法國聽眾詮釋中國夢時引用拿破侖的“中國睡獅”的說法,指出:“拿破侖說過,中國是一頭沉睡的獅子,當這頭睡獅醒來時,世界都會為之發(fā)抖。這頭獅子已經(jīng)醒了,但這是一只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習近平 2014)“這種巧妙的故事言說方式,增加了聽眾的親切感,使人易于接受,對提升中國形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孫來斌 2016)中國文學外譯自建國以來已經(jīng)度過了花甲之年,其中成敗、功過誰予評說,希望并相信這位老人能夠正視并沉淀自己的過去,如鳳凰涅槃一般浴火重生,帶著新生兒的吸引力、親和力和凝聚力,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一天的太陽,為國家整體軟實力構建增磚添瓦。

Even-Zohar, I. 1990.PolysystemStudies[M]. Durham: Duke University Press.

Kristeva, J. 1986. Word, dialogue and novel [C] // T. Moi (ed.).TheKristevaReader. New York: Columbia UP. 34-61.

Nye, J. S. Jr. 1990.BoundtoLead:TheChangingNatureofAmericanPower[M]. New York: Basic Books.

Nye, J. S. Jr. 2004.SoftPower:TheMeanstoSuccessinWorldPolitics[M]. New York: Public Affairs.

Pym, A. 2010.ExploringTranslationTheories[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Venuti, L. 2013.TranslationChangesEverything[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陳安娜. 2014. 填補閱讀的“空白”[OL]. [05-20]. 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14/2014-08-26/215846.html.

陳平原. 1989. 二十世紀中國小說史(第一卷)[M].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陳先紅. 2016. “講好中國故事”: 五維“元敘事”傳播戰(zhàn)略 [N]. 中國青年報 07-01 (02).

杜十三. 1992. 中國文學的“小耳朵”: 訪《譯叢》雜志主編孔慧怡教授 [C] // 杜十三, 編. 雞鳴·人語·馬嘯: 和生命閑談的三種方式. 臺北: 業(yè)強出版社. 144-146.

耿 強. 2010. 文學譯介與中國文學“走向世界”——“熊貓叢書”英譯中國文學研究 [D]. 博士學位論文. 上海外國語大學.

何明星. 2012. 莫言作品的世界影響地圖——基于全球圖書館收藏數(shù)據(jù)的視角 [J]. 中國出版 (6): 11-16.

黃鳴奮. 1997. 英語世界中國古典文學之傳播 [M]. 上海: 學林出版社.

黃仁偉. 2002. 中國崛起的時間和空間 [M]. 上海: 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

黃友義. 2014. 講述好中國的故事 [J]. 對外傳播 (1): 27-28.

姜秋霞, 等. 2009. 文學創(chuàng)作與文學翻譯的互文關系研究——基于林語堂作品的描述性分析 [J]. 外國文學研究 (2): 89-98.

劉澤權,張丹丹. 2015. 假如林語堂翻譯《紅樓夢》——基于互文的文化翻譯實證探索 [J]. 中國翻譯 (2): 90-95.

馬士奎. 2011. 特殊時期的文化輸出——“文革”十年間的對外文學翻譯 [J]. 山東外語教學 (5): 86-90.

孫來斌. 2016. 不斷提升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 [OL]. [02-25]. http://theory.gmw.cn/2016-02/25/content_19031560.htm.

王克非. 2010. 翻譯: 在語言文化間周旋 [N]. 中國社會科學報 06-01 (08).

王一川. 1999. 語言烏托邦(文體學叢書)[M].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吳 旸. 1993. 中國文學的誕生 [C] // 中國外文局, 編. 中國外文局五十年回憶錄. 北京: 新星出版社. 488-490.

習近平. 2014. 在中法建交5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 [OL]. [03-28].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328/c1024-24759418.html.

習近平. 2015. 習近平就人民日報海外版創(chuàng)刊3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OL]. [05-21].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5/21/c_1115367376.htm.

謝天振. 1999. 譯介學 [M]. 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謝天振. 2003. 多元系統(tǒng)理論: 翻譯研究領域的拓展 [J]. 外國語 (3): 59-66.

謝天振. 2013. 中國文學、文化走出去: 理論與實踐 [J]. 東吳學術 (2): 44-54.

殷張?zhí)m熙. 1979. 我中譯“尹縣長”的經(jīng)過 [C] // 胡子丹, 編. 翻譯藝術. 臺北: 翻譯天地雜志社. 1-8.

張丹丹. 2015. 中國文學借“誰”走出去——有關譯介傳播的六個思考 [J]. 外語學刊 (2): 150-154.

張佩瑤. 2012. 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之間: 中國譯學研究新途徑 [M]. 長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

趙學齡. 1993. 翻譯界盡人皆知的一對夫婦——記楊憲益、戴乃迭 [C] // 中國外文局, 編. 中國外文局五十年回憶錄. 北京: 新星出版社. 502-508.

鄭 曄. 2012. 國家機構贊助下中國文學的對外譯介——以英文版《中國文學》(1951-2000)為個案 [D]. 博士學位論文. 上海外國語大學.

周 凱. 2017. 講好中國故事關鍵是講清中國邏輯 [OL]. [07-24]. http://www.sohu.com/a/159577775_117159.

(責任編輯 白玉杰)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兩岸三地中國文學英譯數(shù)據(jù)庫建設與對比研究(1951-2010)”(17CYY025)。

H059

A

2095-5723(2017)03-0092-07

2017-01-27

通訊地址: 161006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 齊齊哈爾大學外國語學院

猜你喜歡
外譯文本
初中群文閱讀的文本選擇及組織
甘肅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2
文化翻譯視閾下《流浪地球》的英文譯制討論及其對影視外譯的啟示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40
走向世界的漢語詞匯
在808DA上文本顯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識別
電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話故事《坐井觀天》的教學隱喻
論《柳毅傳》對前代文本的繼承與轉(zhuǎn)化
人間(2015年20期)2016-01-04 12:47:10
柔性侵入:文化外譯接受策略研究
語言與翻譯(2015年1期)2015-07-18 11:10:08
如何講述中國故事: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文學的外譯問題
如何快速走進文本
語文知識(2014年1期)2014-02-28 21:59:1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a√在线| 99久久99视频| 国产精品黑色丝袜的老师| 麻豆国产精品| 日韩性网站| 亚洲色欲色欲www网|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天堂| 免费一看一级毛片|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精品对白刺激| 亚洲妓女综合网995久久 | 热99re99首页精品亚洲五月天| 国产老女人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超碰在线观看| 99精品在线看| 波多野结衣一级毛片| 国产精品手机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原创不卡在线|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 国产精品自拍合集| 伊人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缴情| 无码区日韩专区免费系列| 久久久噜噜噜| 欧美日韩资源|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色天使| 99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 | 婷婷六月在线| 久久精品最新免费国产成人| 免费黄色国产视频| 免费看久久精品99| 奇米影视狠狠精品7777| 国产亚洲精品91| 国产精品成| 国产精品深爱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在线观看| 尤物精品国产福利网站|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 伊人色在线视频| 欧美精品影院| 亚洲人成网7777777国产| 国产成人亚洲无码淙合青草| 在线网站18禁| 91久久大香线蕉| 午夜爽爽视频| 久久精品一品道久久精品| 91日本在线观看亚洲精品| 亚洲天堂免费在线视频| 久久这里只精品热免费99| 亚洲一区网站| 午夜日b视频| 国产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爽爽影院十八禁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麻豆| 亚洲乱亚洲乱妇24p| 色天天综合| 欧洲亚洲欧美国产日本高清|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日本| 毛片视频网| 国产免费一级精品视频| 色九九视频| 精品国产女同疯狂摩擦2| av一区二区人妻无码| 亚洲视频二| 永久免费无码成人网站| 污污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高清国内精品福利| AV在线天堂进入| 18禁黄无遮挡网站| 久久综合九九亚洲一区| 国产成人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福利在线| 午夜爽爽视频| 91福利免费|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首页| 国产综合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久亚洲色| 精品中文字幕一区在线| 日韩A∨精品日韩精品无码| 成人在线天堂| 69av在线| 大香网伊人久久综合网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