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傳鑫 張 娟
○新疆財經大學會計學院
綠色會計又叫做環境會計,是將環境科學理論、現代經濟理論、可持續發展理論、傳統會計學科四者相結合的綜合共同體,以相關的環境、會計法規為基本依據,以貨幣為主要的計量單位,采用多元化的計量手段核算和評估企業的經濟社會及環境效益,并向利益相關者提供企業環境信息,運用專門的會計方法,以自然環境資源與社會環境資源耗用的補償為中心,確認、計量、披露自然資源的收益和損失,是環境科學與基礎會計交叉形成的會計學科。綠色會計的研究方式呈現多樣化,除了傳統會計所涉及到的領域外,還包括環境治理、環境保護、環境可持續發展等方面,便于組織領導者對綠色會計研究方向的多樣化選擇。
綠色會計的重要性顯而易見,在全球經濟的國際地位更是日新月異,綠色會計在世界各國贏得了賞識的目光和巨大的發展前景。但就我國的現狀而言,實施綠色會計面臨著許許多多棘手的難題,本文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羅列分析。
(一)研究對象的確認不明確
綠色會計與傳統會計相比較,兩者最大的區別在于綠色會計新增了自然環境保護方面的會計分析、確認工作,而重中之重是需要準確地確認環境對象。但由于研究對象實然與應然存有差異,使得環境研究對象無法明確,其價值也無法用勞動時間價值確認,這無疑成為科學經濟分析的頭號難題,給企業經濟的未來可持續發展拖后腿,并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我國自然環境資源的對象幾乎占據了自然界的每一個領域,在數量上和種類上更是不計其數。其中想要準確地確認環境資源對象就讓會計人員感到無從下手,而要對海洋資源、土地資源、森林資源等自然資源的價值做到直接、合理的價值確認更是一項艱難的挑戰。對稀缺資源的使用價值、污染防治過程中環保費用支出的確認工作也同樣無法做到準確計量,這其中包括因水資源凈化、遏制土地荒漠化、種植森林防護帶、霧霾防治等環境保護的各種費用支出。
由于無法確認資源對象,企業財務人員就無法計算研究對象的價值,無法計算企業實際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管理層也無法根據企業真實存在的經濟損失、環境損壞問題做到對癥下藥,這無疑間接地阻礙了企業未來的可持續發展。
(二)環境資源污染指數無法利用貨幣計量
我國綠色會計在未來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并不是只有在確認方面存在問題,在計量工作上也同樣有缺陷,即環境資源污染指數無法利用貨幣計量的難題。
眾所周知,傳統會計的計量工作是采取以貨幣為主的計量方式,即使是在企業之間進行非貨幣的貨物交換也可以將貨物換算成貨幣價值的形式計量。綠色會計在有關自然環境資源的消耗、損失等方面沒有統一的計量標準,這讓會計人員根本無法計量,所以并沒有將其計入企業的成本中去,這使得企業各類財務報表的數據沒有可信度,喪失了可利用價值,無法確保計量數據的有效性。
(三)信息披露可靠性低
我國的綠色會計在信息披露方面也存在一系列必須要改進的問題,這些問題使得我國綠色會計信息披露工作可靠性比較低,會計信息的可利用價值降低。
現階段我國綠色會計信息披露可靠性低,不單單是由于某一種原因所為。首先,由于沒有相關法律條例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我國的綠色會計缺乏相應的強制性,使之一直在要實施與不必要實施之間徘徊,如我國某些煤炭類企業為了能夠使企業報表上的數據好看,或者是為了讓企業謀取更多的收益額,不惜忽略企業在環境保護方面作為費用支出的環保費用;其次,政府相關部門對綠色會計信息披露工作缺乏強有力的監督體制,讓企業在經濟收益的計量上有機可乘;再次,會計學者及研究人員還未找到適合我國綠色會計實施的方法策略,綠色會計的工作流程還未統一系統化,在信息披露方面沒有具體的統一規章要求;最后,企業會計人員對綠色會計信息披露工作的過程過于敷衍,環保意識薄弱,存在僥幸心理,認為環境能夠自我修復。
(四)缺少專業綠色會計人員
從我國經濟發展的現階段來看,綠色會計這一科目在我國大多數高等教育學校和相關網絡會計教學中并沒有做出相關課程的預設,大部分機構還是以培養企業財務會計人員為主。目前我國綠色會計的發展始終沒有什么重大的進展,使得綠色會計的研究也處于進展緩慢甚至是卡殼、停頓的嚴峻狀態。
迎合時代的發展要求,就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在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彌補自身諸多不足的同時要不斷充盈自己,做好隨時迎接新挑戰的準備。
(一)提高企業會計確認對象的準確性
綠色會計的研究對象從總體看是與所有的自然環境資源有關的整體。若細分下來,綠色會計的確認對象包括陸地、海洋、大氣。提高準確性的唯一辦法就是增加有關環境的會計科目。
1.在綠色會計資產類中設置“旅游資產”、“土地資源”、“環境資源折舊”、“海洋資源”等科目。這樣既方便了財務人員的登記工作,也減輕了管理層的負擔。在增加新會計科目時要做到簡單明了,讓企業管理者在看到綠色會計的會計科目后不會感到迷茫。
2.在綠色會計負債類中要設置“應付環保治理費”等類似的會計科目。由于企業的經濟發展必將會對周圍的自然環境資源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害,并要為此做出補償,因此要重點關注環境治理的支出。
3.在綠色會計損益中要設置“新技術開發利用費用”、“環境治理費用”等科目,使得任何不明確的對象都能找到合適的歸類。
此外,像海洋、森林這樣的環境資源可以將其先估價入賬,然后再分期攤銷。
(二)完善貨幣計量相關工作
1.國家政府工作人員應加大在綠色會計貨幣計量方面的研究力度,并制定一系列對會計計量工作有保障作用的相關制度條例。有了制度條例的制約,企業管理人員就不會為所欲為,就能提高會計在計量方面的數據質量,加強環境資源污染部分貨幣計量數據的有效性,增強人們的環保意識,促進我國綠色會計的可持續發展。
2.理論研究是操作實踐的前提條件。我國綠色會計在環境污染指數等類似的貨幣計量方面的會計理論仍需加深研究層次。這就需要會計界的專家學者在會計科目上進行不同程度的創新,正確運用貨幣計量與非貨幣計量相結合的方法,同時學習西方在貨幣計量上的先進知識、先進技能,使之適應我國綠色會計在計量上的發展。例如國外使用的模糊數學法就非常適合如自然環境資源這樣復雜、模糊模塊的計量,我們可以進行相關的借鑒。
(三)完善綠色會計信息披露
綠色會計信息披露與其他會計信息披露具有必然的差異性,處理綠色會計信息披露可靠性差的重點在于,具體部門須要通過網絡公布相應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業綠色會計信息的透明度,其他相關各部門在此過程中要做好協助工作。完善的綠色會計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會提高企業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大大控制污染的危害。完善綠色會計信息的最終理想目標是使經濟利益、環境利益達到雙贏的效果。
1.完善立法,強化執法。處理綠色會計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問題,首要任務就是改革,建構適合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方法。只要我國的綠色會計制度有標準可尋,在信息披露上的漏洞就會無一不被填平,有了制度標準的存在,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即可瞬間增強,這是不容質疑的。如果法律規定財務工作者在年底不只要上交企業本年度的財務報告,另外還要在本年度財務報表的下方附加本年度的綠色會計報告,用以反映和監督企業本年度環境保護工作的進展狀況,那么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就將大大增強。
2.加強社會和政府對環境會計的監督。強化政府和社會其他會計機構的監督工作,使企業不再單純的站在自己的立場看問題,改變企業信息披露所遵循的大事化小的處理方式,這樣才能保證綠色會計信息披露的真實性。除此之外,應根據有關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對企業綠色會計信息進行全面、真實的審查,這樣的信息才能令人信服,進而達到強化綠色會計信息披露的目的。
3.樹立綠色文明理念、強化公眾的環保意識。我國未來綠色經濟的發展需要環境的支持,所以要樹立人們心中的環保意識,不能只看到眼下的經濟利益,要有強烈的環境意識,才會在以后的工作中注意那些會破壞環境、污染環境的問題,這樣才會使得企業獲得經濟利益的最大化。每個公民都要信守綠色環保理念,為環境保護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彌補專業人才缺失漏洞
1.學習國外先進經驗。想要全面認識綠色會計這一學科,我認為,我國政府、教育機構應積極派遣有關專家學者到國外學習交流先進的綠色會計實施經驗。為我國綠色會計的研究發展開拓眼界,有助于更加深入地了解國外綠色會計從開始研究到逐漸發展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以及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方能為不遠的將來我國綠色會計的實施和發展做好準備,以免在同一個地方犯錯誤。
2.培養專業人才。培養綠色會計專業人員,要在大學的必修課或選修課中穿插綠色會計的內容,在老師的教學過程中,給同學們講授一些國外的先進案例。企業在給新員工進行職前培訓的過程中,應向新員工們普及綠色會計的相關知識。從被吸引注意力轉變為主動學習綠色會計的專業知識,提高會計專業大學生的專業知識素質,在全面實施之前取得綠色會計理論研究基礎的勝利。
3.加強會計人員的自我教育。除了國家、政府給予會計人員出國深造的學習機會以外,自我教育是彌補專業會計人員缺失的關鍵環節,也是會計人員專業素養提升形式的最高表現。培養企業會計人員的自我教育意識可以從兩方面做起。首先,要求會計人員提高自身會計專業技能,養成定期自我學習的好習慣,以求滿足工作崗位對專業技能的要求;其次要加強職業道德素養的學習,積極參加職業道德教育的培訓,使企業會計從業人員的道德水平更上一層樓,盡量減少違背會計職業道德的行為發生,為綠色會計的推廣營造公開、公正、客觀的良好環境。
可以說實行綠色會計,就是要求企業把節約意識、愛惜環境以及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三者相結合,合理地運用自然環境資源和社會環境資源,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促使生態經濟健康持續發展。在會計信息監督方面,將政府的監督、社會大眾的監督、個人的監督結合起來,形成三位一體的有機體,促進我國可持續經濟發展觀的基本國策順利實施;同時我們要扭轉原先的舊觀點,逐漸形成生態文明觀和可持續發展的世界觀。我國綠色會計的實施,若純抄襲外國的先進經驗肯定是行不通的,要從中國的生產實踐出發,循序漸進、有條不紊的進行,讓綠色會計的可持續發展在全球經濟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中國綠色會計這一發展性的改革必將取得優異的成績!
1.高瑞.淺析綠色會計理論[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4(10):125-126.
2.劉湘麗.會計職業道德建設淺議[J].陜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10(4):46-48.
3.王曉莉;綠色會計在我國的發展與應用[J].財經界,2017(3):93-96.
4.李學敏.新環境下綠色會計探討[J].商場現代化,2017(1):151-153.
5.賈毅博; 綠色會計理論問題研究[J].現代營銷,2017(9):148.
6.伍子卿; 淺談綠色會計在我國的問題及其對策[J].市場論壇,2017(5):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