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當前進展和未來趨勢

2017-03-11 14:42:20
文化軟實力 2017年1期
關鍵詞:管理體制文化發展

榮 躍 明

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當前進展和未來趨勢

榮 躍 明

“文化體制”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一是指文化發展的整體制度環境;二是專指文化管理體制。本文從四個方面簡要梳理和概括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第一,簡述新中國文化體制的形成和特點;第二,概括梳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的緣起及當前進展,并對改革成效進行評價;第三,簡述當前世界經濟政治格局演變對中國文化發展提出的挑戰;最后,瞻望新的時代條件下我國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前景和趨勢。

文化體制;管理體制;改革;發展戰略

一 我國文化體制發展歷程

(一)新中國文化體制的建立

1948年5月,中共中央離開陜北到達河北西柏坡,一方面指揮三大戰役,對國民黨蔣介石政權予以最后一擊;另一方面,已經在為新中國的建立進行各項準備。1948年9月華北人民政府正式成立,為新中國國家制度建設和行政機構設置運行進行路演*閻書欽,張衛波.華北建政:為中央人民政府肇基[N].北京日報,2014-09-29(理論版).。同時還向蘇聯派出了考察團,學習借鑒蘇聯的國家制度、政府管理和機構設置,其中包括文化管理體制*蒯大申,饒先來.新中國文化管理體制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新中國成立后,根據第一屆政協會議通過的《共同綱領》、《中國人民政治協商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組織法》等法律精神和原則,在中央政府層面設置了文化部、教育部、新聞總署、出版總署等政府文化行政管理部門。同時,根據黨管意識形態的傳統,確立中央和地方各級黨委宣傳部是文化管理的綜合性權力機關。從1949到1956年,新中國文化管理體制從初創經不斷調整,形成了從中央到地方,多層級、全覆蓋、條塊結合和多系統專業化分工合作的文化行政管理體制,其中包含了中宣部系統、文化部系統、新聞總署系統、出版總署系統、文聯和作協系統,以及地方文化管理系統六大系統*蒯大申,饒先來.新中國文化管理體制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1956年,新中國文化管理體制大致定型,其制度基礎主要來源:一是蘇區和延安時期中共的文化意識形態管理傳統;二是對蘇聯文化管理體制模式的全面借鑒。除此,還有新中國成立后接受的舊中國文化資源、設施、組織機構和人員等*楊立青.上下聯運與制度變遷:中國文化管理體制創新研究[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二)計劃經濟時代的文化體制特點

第一,黨管意識形態。實際上,黨管意識形態起源于十九世紀歐洲政黨政治的興起,當時,代表不同階級、階層利益的政治團體逐步政黨化,運用當時新興的傳播媒介——報刊雜志等進行宣傳和社會動員*參見劉蘇里為巴拉達特著《意識形態:起源和影響》一書所作的序:“意識形態及其起源”[M].張慧芝,張露璐,譯.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0.。這同樣是馬克思主義政黨興起發展的傳統。列寧在領導布爾什維克黨和“十月革命”中都一再強調報刊出版的黨性原則*“黨管意識形態”原則形成于列寧1905年提出的“黨的報刊出版宣傳工作的黨性原則”。參見列寧.黨的組織和黨的出版物.列寧選集:第一卷[M].中央編譯局編.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62-667.,這是蘇聯政權建設和國家文化教育發展中形成“黨管意識形態”基本原則的歷史根源。

第二,文化發展的意識形態宣傳模式。盡管文化是一個比意識形態更大的實體,但“黨管意識形態”原則的確立,使文化發展高度意識形態化了。新中國建立之初形成的文化管理體制之所以成為文化發展的意識形態宣傳模式,不僅是世界范圍政內黨政治發展的傳統,也與當時全球范圍內冷戰興起直接相關。20世紀50年代初期,“麥卡錫主義”對美國思想文化界有一次意識形態的清洗*參見維基百科:Joseph McCarthy詞條。,但美國文化發展的同時發生了媒介革命和傳播轉型*上個世紀40年代后期,作為新興媒體的電視把基于即時影像的新聞傳播到世界各地,電視帶來了媒介革命,由此也重構了新聞和文化娛樂發展格局。幾乎在這一媒介新技術廣泛應用的同時,美國學術界推出了以拉斯維爾、施拉姆等人為代表的傳播學理論,這一理論為大資本進入新聞和文化娛樂業進而形成“文化工業”,建構了“科學的”微觀理論基礎。,由此形成了文化強勢發展的態勢。而中國的文化管理體制全面融入了計劃經濟體制,成為計劃經濟體制的一部分。

第三,文化管理體制從中央到地方,形成了分層分級的集中管理架構。一方面是管辦不分,另一方面是存在多個管理系統,職能交叉、相互掣肘,缺乏法制,效率比較低。

第四,文化發展采用了事業體制,主要是文化國有和大集體所有制,形成了文化發展的國家壟斷和封閉模式。一方面,在城市地區,文化藝術發展全部被納入了事業體制,專業作家和藝術家都是作協或文聯會員,是專門從事文化藝術工作的公職人員,其收入和生活得到了保障,并享受很高的社會地位;而在廣大鄉村地區,民俗民間文化被當作封建文化殘余遭到完全禁止。另一方面,廣大城鄉人民群眾積極參與的群眾性文藝活動,由此形成了國家支持的體系化大眾文藝體制。文化事業體制決定了文化發展的高度意識形態色彩,社會文化發展的自由創新空間受到壓制,同時存在有限的文化對外開放,但僅限于與蘇聯、東歐等少數社會主義國家開展對外文化交流。今天看來,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文化發展事業體制極大地制約了文化生產能力。

(三)改革開放初期的文化發展

“文化大革命”后,文化領域的撥亂反正全面恢復了文化管理體制,即重新回歸“文革”前十七年的文化管理體制。另一方面,改革開放初期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大討論和思想解放運動,激發了壓抑已久的思想文化的創新活力,催生了一大批影響巨大的文藝作品,以《傷痕》、《班主任》、《于無聲處》等文學作品為代表,文藝創作出現了繁榮的景象。

(四)經濟體制改革與文化發展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的重大決策。一方面,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全面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上來;另一方面,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即堅持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改革開放初期,思想解放運動帶來了文化發展的活力,但隨著體制改革的持續深入和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各種各樣的新思想新文化也隨之涌入,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思想混亂的局面。新中國成立后形成的文化管理體制,擅長于對文化領域意識形態的掌控和主導,為保障社會穩定和持續推進改革發展提供了比較有利的思想輿論環境。

二 文化體制改革的開啟和深化

(一)文化發展的環境變遷和認識深化

盡管新中國前十七年形成的文化管理體制比較有效地保障了改革開放的順利推進,但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和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在變化了的內外環境下,原有文化管理體制存在的弊端和矛盾不斷暴露出來。有學者認為,文化管理體制改革始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楊立青認為,我國文化管理體制改革始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參見《上下聯動與制度變遷》第128-163頁)。實際上,十一屆三中全會只是作出了我國社會主義發展建設必須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戰略決策,對體制改革真正具有重大意義的是1994年全面實施的分稅制改革,期間經歷了思想認識、改革方法、路徑和目標等內容的爭論和共識形成,可以說有一個較長的準備階段;而就文化管理體制而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全面建立,是文化管理體制改革的基礎和條件。。當時在一些地區和文化部門開展了文化經營管理的改革,主要是借鑒經濟領域的改革經驗,探索嘗試文化經營部門的承包經營等,以解決文化經營部門的經費短缺和人浮于事等效率低下的問題。實際上,這些改革只觸及了文化發展的微觀層面,并沒有觸及文化管理體制的整體架構。

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人民群眾日益增長且不斷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與現有文化管理體制下的文化生產供給能力之間的差距日益凸顯和拉大。按照馬克思主義原理,經濟、政治、社會和文化發展的相互關系中,經濟增長是政治、社會和文化發展的根本基礎。文化管理體制是國家機器的重要組織部分,是上層建筑。在體制改革順序上,我國體制改革存在著先經濟,后政治、社會,再到文化的時間差序。從決策視角看,文化體制改革的啟動遵循了自上而下、循序漸進的原則;另一方面,也呈現為一種沖擊-反應的模式,就是在回應現實矛盾和挑戰中尋找突破。

當然,文化體制改革關系重大,如何啟動,怎么改?影響因素十分復雜。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開始,國內外形勢的發展變化都影響了文化體制的改革進程。其中,中國的“六四”風波和后來的蘇東解體對中國當時的思想文化界形成了巨大沖擊;另一方面,盡管改革開放推動了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但我國傳統文化管理體制下的文化總體實力在開放環境下與西方強勢文化的競爭中差距懸殊,對我國文化和意識形態安全構成了直接威脅。

在影響文化體制改革各種因素中,有關文化建設的認識深化和理論發展是一個關鍵因素。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中并沒有現存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文化發展的系統理論。馬克思提出了“精神生產”理論,但只是一個未經系統化特別是未經實踐檢驗的理論萌芽。馬克思之后,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發展可以概括為三種走向。

一是西方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流派。這一派繼承馬克思主義社會批判傳統,結合西方資本主義社會文化發展實踐,提出了不少新觀點和新理論,如葛蘭西的“文化霸權”理論,法蘭克福學派的“文化工業”批判理論,伯明翰學派的文化批評理論,以勒菲弗爾、哈維為代表的西方馬克思主義空間學派理論,以波斯曼、席勒等人為代表的傳播政治經濟學批判理論以及詹明信、奈格、哈特等人為代表的后現代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文化理論主要著力于對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由資本壟斷和控制文化發展進行批判,揭示了資本主義從早期自由競爭到后工業時代文化發展的內在機理,成為我們理解和認識資本主義文化發展規律重要的思想資源*參見衣俊卿.20世紀的文化批判——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深層解讀[M].北京:中央編譯局出版社,2003.。

二是蘇東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十月革命”的勝利,使馬克思主義有關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的思想,首次在國家的經濟、政治、社會和文化各個層面發展中獲得了實踐空間。在文化領域,列寧提出了黨管意識形態原則,斯大林提出了民族語言政策*斯大林.馬克思主義與語言學問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盧那察爾斯基根據列寧的唯物主義反映論思想,系統闡述了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藝創作方法*參見盧那察爾斯基.論文學[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等等。概括地看,蘇東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指導下的文化發展實踐,建立在與西方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制度完全不一樣的體制背景下,是在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下展開的。盡管蘇聯建立了龐大的電影工業和文化意識形態傳播體系,但冷戰時期,即在以美英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和蘇聯為首的東方社會主義的文化意識形態全面對抗中,蘇聯的社會主義文化和意識形態發展遭遇了“輝煌的失敗”*二戰后,蘇聯把握當時世界傳播新媒介的發展趨勢,建立了完整、系統的電影、廣播和出版生產傳播體系。但面對西方的文化冷戰和意識形態滲透,蘇聯的文化管理體制未能有效處理意識形態宣傳與大眾文化生活之間的矛盾和沖突,進而遭遇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和文化的潰敗。參見克里斯汀·羅思-艾.莫斯科的黃金時代[M].藍胤淇,陳霞,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導致蘇聯在一夜之間解體。事實證明,蘇聯的馬克思主義文化發展理論,雖然在國家層面上獲得了實踐發展空間,但所有這些理論都只是關于文化和意識形態內容的理論,并未真正像馬克思分析資本主義社會生產那樣,把文化發展看成是一種不同于物質生產的特殊生產過程。系統地總結分析蘇聯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歷程和經驗教訓,對于今天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三是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文化發展理論。早在延安時期和新中國成立之前,毛澤東就提出了新民主主義大眾文化理論*參見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M]//毛澤東選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新中國成立之后,借鑒蘇聯文化發展的經驗和模式,建立起了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文化發展體制。但改革開放之前的中國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面臨著與蘇聯文化發展相似的矛盾和問題。因此,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全面建立和不斷完善,通過文化體制改革,建立起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一致的文化體制,需要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指導下,依靠我們自主的探索實踐,邊實踐邊總結,逐步建構起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則與中國國情的具體結合,是在實踐中不斷概括、提煉而形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理論也是在繼承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有關文化發展思想和理論的基礎上,汲取西方馬克思主義對于資本主義文化批判理論中的有益成分,尤其是總結蘇聯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并在改革開放后文化發展的實踐中不斷豐富、深化和拓展。黨的十六大,特別是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若干意見》,標志著中國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發展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進而指導和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一系列改革創新實踐。

(二)文化體制改革的基本取向

從決策過程看,文化體制改革的真正啟動和全面展開,始于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決議,這個文件首次確認了文化產業這一概念。到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五中全會,有關文化發展的兩分法,即把文化發展區分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文化產業兩個部分,正式成為文化體制改革的基本取向。另外,文化體制包含了兩個主要部分,一是文化發展實體,即在一國政體下的文化機構、部門、設施等人財物的資源配置、組織設置和運行狀況;二是以文化實體發展為對象的文化管理體制。2003年,中宣部會同宣傳文化系統相關部委起草擬定了《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工作方案》,并以中辦國辦文件下發*參見楊立青.上下聯動與制度變遷[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148.。

改革試點工作正式啟動并全面推開,至2005年底,歷時三年完成。主要內容是通過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向企業轉制,并輔于財政稅收、投融資、資產處置和工商管理等各項政策,支持文化產業發展。2005年底,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在改革試點工作的基礎上,就改革中的黨政、政企、政事關系,以及擴大文化領域的對內對外開放,允許民營和外資有序進入文化發展領域等,提出一系列指導意見,強化黨對文化體制改革工作的領導,同時提出在原有文化事業體制基礎上,通過改革轉制,建立起保障公民文化權益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參見楊立青.上下聯動與制度變遷[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150.。

(三)文化體制改革的成效

文化體制改革的全面啟動和展開,極大地促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已基本實現改革預設的初期目標,建立了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權益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形成了以國有資本為主體,民營和其他社會資本共同參與的文化產業體系。通過文化體制改革,我國的文化綜合實力、文化傳播力和影響力得到極大提高。

(四)文化體制改革的主要特征

一是文化體制改革借鑒和汲取了經濟體制改革的成功經驗。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采用先增量后存量、自上而下、先易后難、循序推進的方法,既極大地解放了文化生產能力,促進了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又確保了改革開放環境下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和文化的安全。

二是文化體制改革初步構建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文化生產體系。在文化發展兩分法的基礎上,把經營性的文化發展推向市場,使其走產業化道路,這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內在要求;另一方面,原有的為公民提供服務的文化事業轉變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成為政府三大公共服務內容之一,進一步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特征。

三是文化體制改革采用了在宣傳文化系統內部推進的方法。這主要是出于文化和意識形態安全的考慮。管理體制的整體架構沒有變,而是隨著增量改革不斷增設新的管理部門和職能。在一定程度上,原有管理體制中多系統并存,職能交叉重疊和相互掣肘的問題不僅沒有解決,反而更加突出了。比如,治理手機垃圾短信問題,需要中宣部、文化部、工信部、公安部等十幾部委聯合發文。因此,文化法治和文化治理能力的現代化仍然任重道遠。

四是文化體制改革對媒介新技術的挑戰目前還缺乏高效的應對能力。網絡傳播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極大地解放了社會生產力,也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同時也極大地擴大了文化發展的空間,特別是構建了對傳統文化管理體制而言的一個全新的文化空間。由于原有文化管理體制是建立在物理基礎上的,而由互聯網構建的文化新空間在結構形態上具有無中心和跨域的特征。一方面,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不斷催生網絡文化的新形態,對于原有文化管理體制而言,存在著無法完全覆蓋或管理空白的問題;另一方面,針對媒介新技術的挑戰,作為文化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在現有文化管理體制架構上增設了新的網絡文化管理機構和部門,但卻進一步放大了文化管理體制的固有矛盾,即新增網絡文化管理部門與原有管理架構中的各個部門,在職能設定和分工等方面如何協調,始終是一個突出問題。

三 新形勢下我國文化發展面臨的挑戰

(一)國際經濟政治秩序演變和重塑進一步深化

2016年一系列國際重大事件表明,從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開始的全球秩序演變和重塑已經進入到一個新階段。無論是英國脫歐、特朗普勝選、意大利修憲公投失敗,還是韓國總統樸槿惠被彈劾,出人意料的“黑天鵝”事件層出不窮并成為常態。這表明,一方面,由傳統精英把控且一直十分堅固的西方社會深層結構已被打破,由主流價值觀或常識構成的西方社會共識正在消解,并呈現出社會分裂的狀態;另一方面,全球秩序演變正在向縱深蔓延,并同時在經濟、政治、社會和文化各個領域依次展開。美國主導的經濟全球化已經走到頭了,全球發展將較長時期處在不穩定和不確定的狀態之中,這種態勢必將在全球意識形態和文化層面上表現出來。近期,經奧巴馬總統簽署生效的由美國國會通過的2017年國防授權法案中,附設了《反虛假情報和宣傳法案》*根據該法案,美國會將每年撥款8000千萬美元建立一個基金,用于專門資助和培訓記者、NGO及公民組織、智庫和私營機構,專門開展揭露其他國家虛假宣傳的活動。有評論認為,特朗普上臺后,中美關系將進入高風險期,而該法案有很大可能被美國用于對抗和攻擊針對中國的意識形態。參見香港南華早報網站2016年12月21日的報道:《美國反宣傳法可能為與中國打思想戰鋪路》。,這預示著美國正在進一步強化對全球層面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壟斷和爭奪,可以預言,未來相當時期內,全球層面國家間的文化競爭將日趨激烈。

(二)中國的全球化發展:“一帶一路”戰略

中國正在全面實施“一帶一路”戰略,這是中國版的全球化發展戰略,是黨中央順應當今世界發展大趨勢、把握發展大機遇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雖是一個經濟發展戰略,但黨中央十分清醒,準確地認識到這一戰略在經濟層面上的推進,必將與美國主導的經濟全球化形成競爭、博弈甚至沖突。因此,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戰略要文化先行,并提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觀,強調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贏理念,主張在不同文化平等相處、互學互鑒、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開展合作。這一戰略的提出和實施,標志著中國發展進入了全新的階段,同時也預示著,在很大程度上,這一戰略能否成功實施取決于中國的全球化理念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價值觀能否為沿線和世界各國人民所認同和接受。事實上,講好中國故事,即以多樣化的文化形態來呈現中國不同于西方中心主義的全球價值觀和文明觀,就此而言,中國文化的全球有效傳播已經成為中國全球發展的重要戰略問題,同時也將有效地檢驗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的成效。

(三)網絡信息技術的媒介革命

人類社會已進入網絡信息時代。全球萬物互聯的一體化網絡,使高度分工的人類生產體系遍布于世界各個角落;物質生產能力的普遍過剩已經改變了經濟競爭的形式,品牌競爭成為產品生產能否持續的生命線;萬物互聯使任何物品都凸顯其媒介化特征,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媒介進一步呈現社會化趨勢,并以一種全新的社會技術范式重構經濟社會結構。如奧巴馬用社交媒體通過匯聚小額捐款贏得大選,特朗普同樣依靠社交媒體贏得草根民眾,這完全顛覆了社會精英的傳統權威。在網絡信息時代,由于物的媒介化和媒介的社會化,不僅經濟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如不同產業的相互融合,最典型的是互聯網+);而且經濟、政治、社會和文化發展也呈現出新的一體化發展趨勢:經濟、政治、社會和環境等不同領域的各種競爭,都因媒介的社會化而進一步放大其所內含的價值和意識形態特征,并最終呈現為文化傳播力和影響力的競爭。

(四)中華文化當代發展的趨勢和特征

當前,一方面,我國隨著民眾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但就我國文化生產體系而言,文化生產供給和消費需求之間仍然存在巨大缺口。另一方面,我國經濟社會結構正在經歷深刻變革,并同時推動了社會文化的多元化發展。在對外開放不斷擴大的背景下,中外古今各種思想、思潮、觀念、理論輪番出場,相互激蕩、交流、交鋒、交融;傳播新技術的廣泛應用和新媒體地不斷涌現,在加強人們交流溝通和自由表達的同時,也對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輿論陣地帶來嚴峻挑戰和巨大沖擊,并對文化生產方式造成巨大影響,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滿足方式更趨多元、多樣和個性化;在工業化、城市化、信息化深入推進和城鄉人口大規模流動背景下,來自不同地域(包括境外)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習俗重疊交融,民間宗教和信仰日趨活躍,農村地區傳統民俗活動呈現復興趨勢,并隨人口流動影響著城市文化;城市地區的外來文化、流行文化、通俗文化成為時尚——價值沖突和文化碰撞無法回避。當代中華文化發展呈現的日趨豐富多樣性,一方面給文化發展帶來內在張力和活力;另一方面,文化發展的這種豐富多樣性需要有效整合,否則就難以形成被廣大民眾高度認同的精神文化價值,也難以凝聚起推動和支撐實現兩個百年和民族復興的中國夢目標的精神力量。

從整合角度看,文化發展的豐富多樣性主要從兩個方面影響中國當代文化發展。一是公共服務體系向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進一步轉型的過程中,功能需要提升,即發揮和提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文化治理能力,形成國家意識形態整合多樣化社會文化的功能,而不是僅僅成為多元社會文化的一元。二是文化產業的發展,一方面要提升文化產業發展的質量、規模和水平;另一方面文化產業必須通過國際化發展助力中華文化走出去,推動海峽兩岸和香港、澳門的文化產業融合一體化發展,為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的當代認同提供堅實的產業基礎,最終實現兩岸統一;再者是在世界經政格局發生變化的當下,通過東亞各國文化產業的合作、協同發展,重塑和傳播東亞文化和價值觀,消解西方文化霸權,再造基于“人類命運共同體”價值觀的全球文化新格局。

四 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前瞻

(一)我國文化發展已迎來重大戰略機遇

從某種意義上說,前述挑戰也是我國文化發展的重大機遇。把握好重大機遇,必須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2011年,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決議《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在理論論述和文化體制改革原則等方面有許多新提法,如文化強國建設,文化發展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統一,文化自信、自立、自強等;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建立深改領導小組,2014年2月28日,深改小組第二次會議通過了《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根據十七屆六中全會和實施方案精神,文化部確定了十三五時期的六大任務:一是創作出更多優秀作品;二是建設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三是全面提升文化產業質量和水平(打造千億級文化企業);四是建立健全文化市場體系;五是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六是建立對外文化傳播體系。可以看出,文化部確定的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的六大任務,都是新形勢下文化體制改革要著力解決的問題。

(二)文化安全和文化發展戰略

文化體制改革與改革開放同步啟動。如果對近40年來文化體制改革的歷史進程和決策特點進行梳理概括,可以發現文化體制改革的目標設置、推進方法和具體措施,實際上存在一個意識形態和文化安全的戰略框架,也就是說,關于文化體制改革的所有決策,前提是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和文化安全,如果前提條件不成熟寧愿慢一些。在今天看來,2003年以來的文化體制改革大概可以概括為是一種防御戰略。黨的十八大以來,文化體制改革正在由防御戰略向進取戰略轉變,如提出了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中國話語體系建設、文化“三自”和文化走出去戰略等,通過對外文化交流、貿易和投資,積極建設對外文化傳播體系。相信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文化發展戰略將更加積極進取。

(三)文化體制轉型和重塑

經過持續不斷地文化體制改革,我國文化體制已經由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單一事業體制,全面轉向了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公益性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經營性的文化產業體系。在已經轉型的文化體制下,當代中華文化活力充沛,創新能力涌流,尤其是網絡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創造了全新的文化發展空間。像美國有好萊塢電影、印度有寶萊塢電影、日本有動漫、韓國有韓劇一樣,現在中國也有足以代表當代中國文化的文藝樣式——網絡文學。網絡文學并不是在現行文化管理體制下發生成長的,恰恰相反,網絡文學一開始就被貼上了“體制外”的標簽,既不被文學界認可和看好,又處在政府監管的灰色地帶。盡管網絡文學中仍然充斥著大量的低俗低質作品,但其中也已產生了不少優秀作品。短短二十多年來,網絡文學的發展已經重新形塑了整個文藝生產結構,不僅影響當代中華文化發展,還出人意料地產生了全球影響。我國網絡文學的興起和蓬勃發展給人重要啟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需要把握市場經濟條件下文化發展的新趨勢和新特點,一是市場經濟條件下,進一步解放文化生產力,必須發揮資本在文化生產中的資源配置作用,但同時必須強調文化生產的社會效益優先,以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二是網絡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創造了文化發展的新空間,而網絡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恰恰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由資本推動的。因此,對于基于互聯網的文化發展新空間的有效管理,既要確保意識形態和文化安全,又要促進文化繁榮發展,這需要重塑文化管理架構與文化發展實際中的內容生產、資本、技術和市場等文化生產各種要素的結構關系,在把握意識形態導向和文化社會效益的前提下,充分激發文化生產各種要素的生產潛力,進而進一步解放文化生產力,推動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發展。

(四)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前瞻

正如前面所概括的那樣,文化體制改革成就巨大。但從決策過程看,一方面,由于采用了自上而下和宣傳文化系統內推進的方法,作為改革的實施者,即管理體制的主體,政府文化部門和機構設置的總體構架沒有變,原有文化管理體制的弊端仍然存在,特別是缺乏應對新技術挑戰的高效能力,這成為了文化體制改革取得系統成效的短板;另一方面,正是由于管理體制總體架構沒有改變,盡管文化發展的基礎體制已經轉型,即廣義上的文化體制已由計劃經濟體制轉向了市場經濟體制,但狹義上的文化管理體制轉型還不徹底,相當程度上體現為由傳統的意識形態宣傳模式向現代文化傳播模式的轉型還沒有完成。具體表現涉及方方面面,僅以文化走出去為例,現在主要是政府在主導,投入很大,但效果不盡如人意。原因在于,文化管理體制轉型具有整體性,文化走出去所依托的基礎,即建立在高水平、國際化文化產業基礎上的對外文化傳播體系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

基于上述觀察,未來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重點應是著力解決文化管理體制效率低下問題,通過調整文化管理體制的總體架構,對文化管理的權力、機構和資源等進行優化配置,并進一步調整文化管理的對象、內容和方法,在確保黨管意識形態領導權即意識形態和文化安全的前提下,最終完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意識形態宣傳模式向文化傳播模式的轉型。

(編輯:鄧紅)

榮躍明: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猜你喜歡
管理體制文化發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中國核電(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誰遠誰近?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國外自然資源管理體制對比分析——以國家公園管理體制為例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行政管理體制的創新
中國衛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16
論各地高新園區管理體制
中國市場(2016年45期)2016-05-17 05:15:28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汽車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 09:19:14
主站蜘蛛池模板: 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热门精品| 久久精品亚洲热综合一区二区| 一级毛片中文字幕|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播放| 毛片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99在线视频精品| 女人18毛片水真多国产| 最新国产精品第1页| 久久久91人妻无码精品蜜桃HD|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福利不卡视频| 99草精品视频| 天天综合色网| 国产精品思思热在线| 美女高潮全身流白浆福利区|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6| 国产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奇米影视狠狠精品7777| 国产丝袜精品| a国产精品| 中文天堂在线视频|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五月综合色婷婷| 在线免费不卡视频| 国产理论一区|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国产99| 欧美国产三级| 日本成人不卡视频| 伊人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四虎永久免费网站|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无码中文字幕精品推荐|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 国产精品免费p区| 九色视频最新网址| 综合网久久| 国产精品美女免费视频大全|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 亚洲浓毛av| 喷潮白浆直流在线播放| 精品中文字幕一区在线| 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堂网| 久久五月视频| 成年看免费观看视频拍拍| 91成人免费观看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波多野不卡一区| 亚洲va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美女一级毛片| 无码粉嫩虎白一线天在线观看| 在线a网站| 91色爱欧美精品www| 欧美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激情综合婷婷丁香五月尤物| 国产成人精品18| 国产精品视频3p|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观看| 一级爆乳无码av| 亚洲高清在线播放| 国产微拍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小视频在线高清播放| AV不卡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主播在线观看| 中国黄色一级视频| 亚洲va欧美va国产综合下载| 亚洲无码日韩一区| 热99re99首页精品亚洲五月天| 欧美激情网址| 精品日韩亚洲欧美高清a| 国产在线欧美| 午夜国产大片免费观看| 亚洲欧美另类日本| 国产在线精品人成导航| 欧美在线精品怡红院|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538国产在线| 日本尹人综合香蕉在线观看| 九九久久99精品|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影院L | 香港一级毛片免费看| 青青热久麻豆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网站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