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洋
(吉林省體育職業技能鑒定站,吉林長春 130022)
退役運動員的安置工作是在體育事業工作中是一個重要的環節,是體育工作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對體育事業能否長期健康發展有重大意義。吉林省每年都有大量的體育退役運動員,其中也有不少的雪上項目退役運動員退役,因此,我們需要從本省退役運動員的實際情況出發,綜合考慮其家庭、學歷、成績等方面,妥善的安置好退役運動員。
我省雪上項目優秀運動員數量在逐年增加,與此同時退役的優秀運動員數量每年也呈遞增趨勢,但退役運動員的就業率只在 39.1%左右,因此每年都有大量雪上項目退役運動員滯留,這都給體育隊的管理工作帶來很大的難度,使其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依據調查顯示,吉林省雪上項目運動員退役之后首選工作為繼續體育運動,有不少的退役運動員轉業之后,進行一些大、中、小學習或者機構中,擔任體育專項方面的教練員或者是體育老師。調查數據表明退役后選擇教練或者體育老師職業的退役雪上項目運動員占退役再就來運動員總數的40%左右,是雪上項目退役運動員就業占比最大的一個方向。通過調查發現,雪上項目退役運動員之所以會優先選擇進行相關教育機構擔任教練員,是因為在這些工作崗位上,他們的專業與特長可以得以更好的發揮,另一方面,也可避免現從事其他行業而又要重新學習的困難。
根據問卷調查與走訪調查等方法我們得出了雪上項目退役運動員的擇業方向數據,其中有大部分雪上項目的退役運動員會選擇進行相關單位或機構擔任教練員或者專項體育老師,還有不少的雪上項目退役運動員會選擇進行一些滑雪俱樂部來擔任俱樂部的指導員,對俱樂部雪上運動的會員或者人員進行滑雪相關技能的培訓與指導。也有少數的雪上項目退役運動員會利用自己人脈等社會資源開辦自營性質的雪上運動項目的公司或者游樂場所,利用自己在雪上項目的專業優勢來從事企業或公司的經營管理。雪上退役運動員在選擇就業方向時會有一部分成績特別突出的可以留在省級或者國家級的體育機構中擔任教練員,為省和國家培育后續的優秀運動員。還有一部分會選擇進入一些政策性的事業單位當中任職。
政策性安置工作在市場經濟機制與計劃經濟差異性很大,計劃經濟時期安置工作多數是行政命令,這是當時的退役運動員的安置工作主要方向。那時國家對運動員的安置是硬性指標。而進入市場經濟體制之后的政策性安置轉變為政府推薦安排,雖說在運動員退役后的工作安排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對于運動員本人來說,往往安排的工作不理想,可能工作一段時間之后會發現不適合就選擇離職,再謀職業等現象。這也就導致了現在有政策性安置退役運動員數量很少的主要原因。尤其是近幾年來極少有政策性的雪上項目退役運動員的政策性安置。
對處于轉型過渡期的雪上項目運動員來說,政府鼓勵其選擇自主擇業模式,但相對來說,雪上項目(如短道速滑、花樣滑冰、冰壺、越野滑雪、高山滑雪等)在社會中的普及程度較低,僅僅有部分雪上運動愛好者會直接進入雪上俱樂部等進行專業訓練,或是尋找專業教練進行雪上運動指導,而體育項目本身的社會普及度與運動員退役就業問題息息相關,群眾基礎偏弱的項目很難直接進行就業安置工作,因此運動員可以選擇自主創業,于轉型過渡期進行相關培訓,就業之后政府需要給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增加其創業機會。
經過相關調研發現,現役運動員和退役運動員普遍存在文化水準較低的現象,其中高中以下學歷的運動員高到半數以上,但在國內,大多數勞務市場中對就業人員學歷要求在??埔陨系恼急葘⒔?0%,這直接導致了運動員在安置期間所面臨的嚴峻問題:學歷與現今社會勞務市場的要求嚴重不符。
因此,運動員在運動隊服役期間或是處于轉型過渡期時,運動隊或政府需要加強其在文化知識、與社會接觸等方面的培訓,提升其在就業期間的競爭力,運動隊吸納人才時,也可以盡量選取文化程度較高的運動員,增強運動員學籍化管理制度,這樣也為后期運動員退役就業問題提供了一定保障。
退役運動員出現安置艱難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文化水準相對較低,盡管我國已經出臺了一定的運動員教育機制,然而在運動隊中的落實情況較為低下,所以,運動隊需要盡量確保運動員本身的學習時間,積極激勵現役或處于轉型過渡期的運動員進行文化再教育,而且運動員本身需要有清晰的自我認知,增強對本身文化水準的認識,加強提升文化水準的意識,下苦功夫學習并掌握文化知識。但是因為文化學習通常為系統性質學習,而不間斷的訓練讓運動員文化學習很難堅持或是維持系統性,作為運動隊來說,需要認真探尋文化課程學習與體育訓練之間相對合適的結合點,使運動員可以安心的接受基礎文化教育,并最終成長為文化知識與運動訓練齊頭并驅的整體性體育人才。
省市內部需要設立完善的退役運動員再就業培訓系統,此為徹底解決運動員再就業問題的根本方式,設立專業專項的就業培訓機構,于運動員職業轉換期間,依據其本身比較擅長與就業意向偏好,對運動員進行針對性的免費職業技巧培育工作,有助于運動員在隊期間掌握一定職業技能,且須完善有關運動員相關技能證書的認證機制,經培訓認證合格的隊員,頒發相關國家與公司均認同的職業等級證書或是崗位證書。政府也可以選取與公司合作,設立訂單式培育方式,依據公司在人才上的相關需要,實施專項培訓工作,而運動員則可以在轉型過渡期結束后,直接到公司進行上崗工作。
第一,要編訂有關退役運動員自主擇業的優惠或幫扶政策,鼓勵運動員于退役后選取自主擇業的模式就業,并利用國家財政、運動隊的資金投入、社會性組織的募捐等方式設立創業基金,專項給予選取自主擇業退役運動員在小額貸款或是無息貸款上的幫助。此外,可以編制有關退役運動員的稅收優惠機制,減少退役運動員創業期間的稅收規范,推進運動員退役后自主創業的進行。
第二,設立與動員退役之后在市場再就業的優惠體制與政策,激勵各大公司接受退役運動員就業,并適當為此類公司提供部分政策優惠或是獎勵,提升公司接受退役運動員的積極性,并在運動隊中設立相關培訓機構或服務,為運動員從停訓至退役時間段于中介結構實施免費登記政策,由此中介機構舉辦一定的公司招聘活動,進而擴展退役運動員的就業安置途徑。
第三,提升相關運動員的安置費用補貼政策,適時提升運動員在安置后的補貼費用,擴大運動員退役選取一次性經濟補貼的范疇,防止出現運動員退役后滯留運動隊的情況,轉變利用運齡計算安置費用的模式,設置一定的退役安置基礎津貼;逐步健全與完善依據成績實施補貼系統,增設不同獎勵等級,使得愈多的運動員可以參與到獎勵之中,真正并充分發揮成績獎勵的激勵作用。
總而言之,運動員退役安置工作相對來說與整個社會、個人均有關聯,具體安置政策或是安置途徑不能直接選用一視同仁的方法,需要依照運動員在役期間的成績進行安排,同時安置中需要不斷擴展運動員安置途徑,鼓勵運動員做好相關體育運動的宣傳,為吸納新進人才埋下伏筆。相關就業安置政策要多從運動員自身優勢考慮,幫助其掌握最新的文化知識與職業技巧,強化其在就業上的思想認知,若是運動員在退役后可以自主擇業,不再是依賴政府安置的話,既可以減輕政府或運動隊在運動員就業安置上的壓力,對運動員來說也比較有利。當然,政府仍然需要制訂科學合理的安置政策,推進退役運動員安置工作的順利進行,促使國內體育競技職業持續健康的發展。
[1]陳麗佳.我國退役運動員就業安置的現狀與對策[D].中南大學,2013.
[2]陳林祥.我國優秀運動員退役安置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體育科學,2004,(05):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