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紅慧
山東省臨沂沂州實驗學校 山東臨沂 276000
淺談作文教學的幾點體會
丁紅慧
山東省臨沂沂州實驗學校 山東臨沂 276000
語文中作文教學最難處理,長期教學實踐,總結了培養學生留心觀察,教師應該認真指導學生,審題,確定文章中心,培養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等。作文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作文意識,培養學生用詞造句、布局謀篇的能力和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如何讓作文教學走向綠色,讓其涂抹綠的色彩,是新課改的呼喚。本文筆者從方法引導、注意創造、自備采蜜集、適當訓練、靈感紀錄等探討了小學語文作文教學。
作文教學;中學語文;策略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難教的是作文;學生困難的也是作文。因此,作文教學改革是任重道遠的,傳統的作文教學一般都按“寫前指導——獨立成文——教師批改——教師講評”幾個環節進行。如此僵化的作文教學模式束縛了學生的手腳堵塞了學生的思路。作文成了“憋文”,憋出的文章缺乏實情實感,缺乏寫作個性,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筆者認為要想改變這種被動局面,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每當寫作文,學生大多絞盡腦汁,感到“無米可炊”。原因是他們閱歷淺、知識面窄,腦海中沒有儲備的寫作素材。寫作素材不外乎兩個來源,一是生活,二是資料。生活是多姿的,只有投身到五彩的生活中去,做生活的主人,才能更好地觀察生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看似平常的小事,只要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它仍有不同之處。只要用心體味,就會品出它特殊的滋味。魯迅的《一件小事》為我們提供了成功的經驗。“處處留心皆學問”,將觀察和感受的東西記在日記里,時間長了就可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唐朝詩人李賀外出時總帶個錦囊,隨時將觀察到的和想象到的都記下來放入袋中。所以他能夠寫出“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名句。另外,多讀書也是豐富寫作素材的好辦法,多讀“乃借人之力”,把優美的、喜歡的,或有警示作用的句子記錄下來。記得多了,素材也就多了。“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如魯迅《故鄉》中的“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多了也便成了路”等。作文中就可仿寫、借鑒。魏書生在教學中就很注重寫作素材的積累,讓學生春游、踏青、摸魚、打雪仗,目的就是讓學生領略山川的壯麗,激發興趣。葉圣陶也說過“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流不停息”。學生有了真實的體驗,有米下炊,才能說真話,寫事實,訴真情。
有了豐富的寫作素材,就為建構作文這一高樓大廈備足了“材料”,至于怎樣建構這就需要教師在作文指導方面下一番功夫了。首先要指導寫作題材。不同體裁的文章對寫作的要求也不同。如寫記敘文,就須交代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這六要素。要以記敘為主要表達方式;如寫說明文,要交代說明的對象、說明對象的特征、說明的順序,此時要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寫議論文則必須論點明確、論據充分、論證方法靈活恰當等,此時要以議論文為主要表達方式。其次,指導選材。指導學生根據體裁的要求和表達中心的需要篩選材料。如寫《一個熟悉的人》,有的同學寫:一個同學如何刻苦學習;父母如果關心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老師身體不好還堅持上課等。這些材料缺乏新意,不能感人,如能挖掘具有時代風彩而又有現實意義的新材料,效果將會更好。材料要精挑細選,由多變少,再從少中選取最能表達中心的材料,達到“人人心中有人人筆下無”的境界。比如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開始作者搜集了一百多個事例,但后來只用了三個典型事例,分別表達了志愿軍英雄主義精神、國際主義精神和崇高的思想品質。這就是一個很好的范例。
再次,指導學生安排文章的結構。“文似看山不喜平”,結構式文章的基本框架,是作文的謀篇之道。近代學者梁啟超說過:“教人作文,以結構為主”,也說明了結構在文章中的重要地位。指導學生時,第一要讓學生樹立“系統”的作文觀,從列提綱、打草稿開始就要反應出文章的層次結構。第二要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文體意識,分清不同的體裁文章結構特點,比如議論文要安排“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結構;記敘文要安排“記事(起因、經過、結果)——感情升華”的結構等,另外,文章布局創新也十分重要,如對比,欲揚先抑,巧設懸念、巧妙穿插等,寫作要不拘一格,適時而用。
最后,指導語言。高爾基說過:“文學是語言的藝術。”作文理應如此。學生寫作文時,總苦于沒有生花妙筆,于是絞盡腦汁羅列別人的佳句,以顯示自己的文采。針對這種情況,可讓學生建立摘抄本,專記名言、警句等,還要讓學生明白樸實的語言只要感情真摯,同樣能打動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才是作文的最佳境界。
不論是命題作文還是話題作文,如果審不好題就會“一著不慎,滿盤皆輸”。命題作文首先要明了題目的含義和對文體的要求,首先是話題作文,它擺脫了命題作文的種種限制,淡化了文體的要求,但并非任意為文,仍需要認真審題。比如作文題目“不能沒有——”,橫線上要求補充完整。如果不注意審題,寫成“不能沒有太陽”“不能沒有水”等效果就不會太好,假如認真審題,挖掘題目內涵,寫成“不能沒有理想”“不能沒有誠信”等,這樣,只看題目就比前者占了優勢。不妨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審題。
(1)引導學生從詞義、語法、邏輯、語體等有關方面對題目加以分析,確定題目的中心詞,分清詞語概念之間的區別和聯系。
(2)先提主干,后加枝葉,運用主干提取法,便能準確定位文章要我們寫什么,然后再把枝葉逐層增加,就可把握題目的意圖。
(3)充分補充法。有些命題省略了“句子的部分主干或附加成分,假如補充一些成分,外延就會縮小,內涵就更明確了。
(4)求異思維法。有的題目可以從不同角度去理解。應用求異思維法可能沖破束縛,發表自己的獨到見解,收到理想的效果。
觀摩課例的過程中,給筆者感受最為深刻的是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課堂教學中教師使用信息技術手段巧妙地解決了學習過程的重點問題,針對學生抽象難以感知的畫面也通過信息技術輕而易舉地解決了,可見,信息技術手段在教學中的作用,如何恰當地應用信息技術幫助我們更好地組織教學,這四節觀摩課給予了很好的示范。
中心是一篇文章的靈魂,沒有中心或中心不明確,甚至寫作內容不健康等都是作文的大忌。所以,審好題后,就要根據題目的要求,確定恰當的中心。若沒了中心,就成了材料的羅列。中心要健康,要正確。對于話題作文來說,要盡量關注社會熱點,抒發個人獨到的見解。鼓勵創新思維,不要人云亦云,確定既符合題目要求而又有新意的中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老師是學生的榜樣,語言的示范性很重要,老師語言的規范性標準性,影響著課堂上每一位學生。因而,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有一口標準的普通話,語言的使用需要準確、生動、富有激情和啟迪性。同時教師的教態要大方、自然、得體,對于學生的表現及時給予情感上的表揚和鼓勵,這樣才能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只有對事物充滿真情,才能“情動于中而行于言”。首先要求教師用情感之火點燃學生的寫作之情,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創作靈感。其次,指導學生進入角色,帶著自己的情感寫作,能打動自己的文章才能打動別人,若言之無物,無病呻吟,何以感動別人?
真正的課堂并不是為了上課而上課,而是為了學生而上課。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如果上課只是教師的獨角戲,那么再精美的設計也將變得空洞乏味。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讓語文課變得有聲有色,學生才能學得有滋有味。以上只是本人的一點體會,寫出來希望達到拋磚引玉的最佳效果。
[1]秦夢暉. 調動積極性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前提——關于寫作教學改革的幾點體會[J]. 新鄉教育學院學報,2003(3):33,35.
[2]李秀芳. 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幾點體會[J]. 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02(S2):58.
[3]梁玉萍,王成子. 融匯貫通 寓教于樂——快速作文教學的幾點體會[J]. 教學與管理,2001(4):38-39.
[4]武曉燕. 談作文教學的幾點體會[J]. 內蒙古教育學院學報,2000(S1):156-160.
[5]鄭榮. 構建“五·四”作文教學模式[N]. 永州日報,2014-12-02(003).
[6]華向娟. 關于想象作文教學的幾點體會[J]. 文學教育(中),2013(9):138.
[7]孫艾倫. 小學作文教學的幾點體會[J]. 教育教學論壇,2013(30):230-231,217.
[8]王連華.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幾點體會[J]. 學周刊,2013(20):183.
[9]許立新. 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幾點體會[J]. 學周刊,2013(11):75.
[10]張迎春. 淺談開放作文教學的幾點體會[J]. 學周刊,2013(8):165.
[11]戚連香. 淺析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幾點體會[J]. 科教導刊,2012(2):124-125.
[12]孫永香. 淺談作文教學的幾點做法[N]. 學知報,2011-06-20(D04).
[13]彭天華. 淺談情境作文教學的幾點體會[J]. 新余學院學報,2011(3):155-156.
[14]肖傳武. 談開展初中生“生活化作文”教學的幾點體會[J]. 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研究,2010(10):89-90.
[15]謝佼. 淺談初中作文教學的幾點體會[J]. 中國校外教育,2009(S5):57.
[16]戴青. 淺談作文教學的幾點策略 [J]. 成功,2009(1):126.
[17]傅婷婷. 給學生一片自由的天空——關于高中作文教學的幾點體會[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8(7):104-105.
[18]李淑艷. 淺談計算機教學的幾點體會[J]. 現代情報,2005(4):203-211.
[19]劉兆柏. 淺談《民法學》運用案例教學的幾點體會[J]. 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5):109-110.
[20]毛月娥. 想象 模仿 實用——淺談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幾點體會[J]. 杭州教育學院學報,1999(2):71-73.
[21]付陳增 蔡麗娜. 淺談病原生物學和免疫學教學的幾點體會[J]. 中國校外教育,2016(Z1):106-107.
[22]高建剛. 淺談中學語文作文教學的幾點思考和體會[J]. 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6):13.
[23]宮瑞雪. 淺談律動教學的幾點體會[J]. 中國校外教育,2015(Z1):134-135.
[24]李發宗. 淺談作文教學的幾點方法[J]. 學周刊,2015(32):138.
[25]彭天華. 淺談情境作文教學的幾點體會[J]. 新余學院學報,2011(3):155-156.
[26]徐笑飛. 關于小學中高年級開放性作文教學研究的幾點體會[J]. 科教文匯,2011(5):109,118.
[27]宋建軍. 小學作文教學的幾點體會[J]. 學周刊,2011(14):123.
[28]崔雪飛. 作文教學的幾點體會[J]. 教育教學論壇,2011(7):225.
[29]王建宇. 讓學生作文綻放個性異彩——作文教學中的幾點體會[J]. 才智,2011(4):160-161.
[30]施滄明. 作文教學實踐中的幾點體會[J]. 學周刊,2011(1):75.
[31]肖傳武. 談開展初中生“生活化作文”教學的幾點體會[J]. 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研究),2010(10):89-90.
[32]寧承月. 作文教學中培養創造性思維的幾點體會[J].基礎教育研究,2010(16):54.
[33]李曼泓. 高中語文生活化作文探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
[34]趙麗紅. 小學作文教學的幾點體會[J]. 教育教學論壇,2010(11):74-75.
[35]趙麗紅. 小學作文教學的幾點體會[J]. 教育教學論壇,2010(8):47,42.
[36]唐瑜. 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的幾點體會[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2卷)[C].2010:1.
[37]謝佼. 淺談初中作文教學的幾點體會[J]. 中國校外教育,2009(S5):57.
[38]李素霞. 關于高中作文教學的幾點心得體會[J]. 才智,2009(23):94.
[39]陳海水. 看圖作文教學的幾點體會[N]. 撫州日報,2009-07-25(003).
[40]戴青. 淺談作文教學的幾點策略[J]. 成功(教育),2009(1):126.
[41]傅婷婷. 給學生一片自由的天空——關于高中作文教學的幾點體會[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8(7):104-105.
[42]王兆霞. 初中學生作文修改能力培養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8.
[43]司佩榮. 提高農村小學作文教學質量的幾點體會[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27):247.
[44]姜常海. 小學作文教學中的幾點體會[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7(5):111.
[45]仲梅. 有關作文教學的幾點體會[A]. 江蘇省教育學會、江蘇省寫作學會.江蘇省教育學會、江蘇省寫作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江蘇省教育學會、江蘇省寫作學會,2006:3.
[46]胡玉平. 對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的幾點體會[J]. 貴陽市委黨校學報,2006(2):62-64.
[47]王杰輝. 對低年級作文起步教學的幾點體會[J]. 科教文匯,2006(3):31.
[48]李淑艷. 淺談計算機教學的幾點體會[J]. 現代情報,2005(4):203-211.
[49]程翠英. 我在作文教學中的幾點體會[A].基礎教育理論研究論文精選(上卷一)[C].2004:2.
[50]劉兆柏. 淺談《民法學》運用案例教學的幾點體會[J]. 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5):109-110.
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Teaching of Composition
Ding Honghui
Linyiyizhoushiyanxuexiao Shandong Linyi,276000,China
In the Chinese composition teaching is the most difficult to deal with the long-term teaching practice,summed up the students to observe carefully,teachers should guide the students seriously,questions,determine the center,cultivate students' emotion,attitude,values and so on. The goal of composition teaching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writing ability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nsciousness,analyze things word,layout and the ability to observe things. How to make composition teaching go green and let it be painted green is the call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In this paper,the author probes into primary school Chinese composition teaching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method guidance,attention creation,self collection of nectar collection,proper training and inspiration record.
Composition teaching ; Middle school Chinese ; Strategy
424
A
2096-4110(2017)01(c)-008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