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瀟舟
【摘要】雙培新生出了是大一新生外,還需要跨兩個學校的兩個專業,除了適應大學生活以外,還需要適應不同學校的管理模式,影響比較大的是生源質量不同,授課方式和考核方式都是和本校的學生一樣,因此新生的適應性教育管理顯得尤為重要,為以后大學以后四年的工作和學習打好扎實的基礎。
【關鍵詞】雙培新生 適應性教育
2015年北京市教委推出雙培計劃,給成績剛夠一本線的北京考生提供上知名部屬高校的可能,我院主要是和北京聯合大學的旅游管理專業聯合培養學生,但是最近兩年的生源主要是非北京生源的學生,北京生源只有一人,主要原因是北京生源的計劃沒有招滿。
雙培計劃實現了學生在四年的大學生活中能夠有兩所大學的學習經歷,并且能享受到更好的學習資源。我院的雙培計劃實行3+1的模式,3年在我校學習,最后一年回北京聯合大學學習。前3年和我校統招的學生同吃同住,除了學籍不同,別的都是一樣的。雙培計劃的學生的生活學習都將徹底融入我校,培養計劃和培養方式都是相同的。
一、雙培新生適應期出現的問題
1、生源質量比本校的學生相對來說差,基礎相對薄弱。高中生進入大學,第一年的適應期很關鍵,幫助學生轉變成獨立生活和學習的大學生,是學生管理首當其中的事情,尤其是雙培生,一方面適應大學生身份的轉換,另外一方面要適應學校環境,畢竟生源質量不一樣,和他們一起學習的學生的入校分數都比他們高一大截,要調試心態盡快融入大學的環境,排除外界的干擾因素。有學生可能有優越感或者進入學校前對于學校的期望過高,導致不能很好的適應大學生活,我們通過入學教育、大學軍訓、二三課堂活動、班年級的集體活動幫助學生適應大學生活。
2、人際交往的不適應。和本校的學生不在一起集體生活,雙培生有單獨的宿舍,在組織活動和日常的學習中肯定不同于本校的學生人際關系簡單,身份的特殊性加上從高中到大學的過度,肯定有更多的不適應。
3、自我適應的障礙。很多學生進入大學發現和自己想象中的大學不一樣,感到失望和挫敗,自己奮斗了十幾年的大學原來只是這個樣子。還有一些學生習慣了以前作為群體中的佼佼者,現在來到強手如云、競爭激烈的大學后,突然喪失了優越感,產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開始否定自我,盲目自卑,產生嚴重的自我適應障礙。
4、自信心的缺失。我院的雙培生來自外地,自身能夠進入本校學習,家長、自身和以前的老師和同學肯定都給予厚望,自己也覺得應該能夠適應大學生活,繁重的學習壓力會影響自信心的確立,尤其是我校的環境更加注重實踐培養,學生活動密度大,需要社會實踐、科研立項、創新創業大賽等門類繁雜的講座和活動,需要學生投入極大的時間和精力,擠占一部分的學習時間,不利于自信心的確定。
二、引導和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高中進入大學,學習沒有固定的教室和班級概念,也沒有班主任老師的督促和家長的監督,課堂實行大班教學,老師不可能關注到每一個學生,教學進度比較快,這就需要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自學為主,課上教學抓住重點,尤其是雙培生的班級比較少,加上進校的分數有點差距,更是要引導學生要習慣這種教學模式,適應老師,磨合學習習慣,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遇到問題也不要慌,建立班級學習小組,請高年級的學生指導學生確立固定的幫扶小組,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開展團體輔導、個人輔導幫助學生心理適應大學
高中階段家長和老師都最關注學生的學習,忽略了學生的心理狀況,一些潛在的心理問題因為高考的壓力被弱化,大學階段的初期沒有進行重點關注和疏導,容易引發心理問題,尤其是我校的雙培生學校和學院比較關注,家長也對學生給予很高的期望,過度的關注可能也會引發心理問題。通過團體輔導、個人輔導關注雙培生的心理健康,通過心理調適幫助學生從心理上更好的融入大學生活。
2、加強學生的宿舍文化建設,以宿舍為單位開展活動,增強學生的參與度,促進學生適應大學生活
宿舍文化建設重在關注大學新生生活上的不適應問題,以及新生之間因為生源地和家庭經濟狀況引起的人際關系的適應性問題。宿舍文化建設要圍繞著融洽同學關系,增進學生感情,加強同學之間的認同感和團結協作的凝聚力。
3、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更好的發現和挖掘學生的特點
可以通過新媒介手段建立與家長的定期聯系,發現和挖掘學生的特點,以鼓勵為主,充分了解學生,建立個人檔案,隨時更新,針對性的開展工作,幫助學生發現自身的特點,因材施教。
4、指導學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
雙培生的專業都是現在緊俏的專業,專業性強,社會的認可度高,盡早開始職業生涯規劃有利于學生有目的、有規劃的學習,更好的進入角色,為進入社會做好職業方面的準備。
5、通過黨團活動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雙培生前三年的學習生活都在我校,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顯得尤為重要,在關注學習、生活和心理的同時,通過團的活動、黨的教育引導和指導學生成為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秀大學生。
6、建立雙培生學生互助學習小組
基于基礎薄弱,加上我院的課程設置比較難,學生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在高等數學、微觀經濟學和程序設計等課程,建立互助互幫小組,專門指導雙培生的學習,規劃指導學生學習專業基礎課和必修課。
參考文獻:
[1]李信融.大學新生適應性教育的重要性與措施[J].科技展望,2016(8)
[2]謝燕蘭.高校朋輩輔導員在新生適應性教育中的實踐與探索[J].教育與職業 ,2011(4).
[3]宋二鵬.關于大學生適應性教育課程之思考[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06)
[4]姜宇,曲云進.大學生 入學教育效果評價及對策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1(26)
[5]陳憲德大學新生適應性調查研究 [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2(5)
[6]羅劍,趙順英. “學長計劃”在大學新生適應性教育中運用淺析[J].青年時代,2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