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棟
把數學教育教學從單純的應試教育轉化為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是國家教育改革的趨勢,是適應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也向廣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不小的挑戰。本文結合在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中的工作實際,通過改革教學方式、加強思維方式指導、豐富教學設計等三個方面闡述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優化與提高,并從數學素養、思維能力、學習興趣與內在動機等方面對優化與提高小學生數學綜合素質的途徑進行淺析。
一、怎么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什么是數學素養?通常來講是通過數學教育、自身努力和實踐認識獲得的數學知識、數學能力和數學品質,這種素養一旦形成將影響終身。作為基礎學科的小學數學,素養形成的根基,不是靠學生一節課兩節課學習就能實現,也不是靠“填鴨式”教育就能教出來的,它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改進教學方式,因材施教、循序漸進,通過系統的數學教學來啟發和培養,還需要多樣式、多渠道、多方面去指引、激勵學生在主動的學習、實踐、探究、體悟中逐步提升。
1.改進教學方式,應用探索式教學模式。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體現課程內容設計的層次性,例題布置的合理性,素材選取的趣味性,積極搭建教材與學生之間的橋梁,讓教材最大程度上的被學生吃透讀懂,最大程度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為學生夯實良好數學素養基礎。例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第九冊《小數除法》時,學生在解決“王鵬堅持晨練4周計劃跑22.4千米,他平均每周跑多少千米?”的問題時,可利用已有知識引導學生通過日常生活經驗計算、親自動手操作參與、學用結合解釋現象等探索式教學模式。
2.體現數學的多樣化,把學與用有機結合。作為基礎學科的數學,本身就具有多樣性,如何更好的將其多樣性在課堂上給學生展示,更多需要考量的是,把學生引入到數學這個知識寶庫,讓學生對數學知識入耳、入目、入心。那么怎樣把握好這個度呢?數學的多樣化,無疑將是吸引學生“耳目心”的一個亮點。多樣化體現在學的多樣化和用的多途徑。在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中,涵蓋了小數乘除法、分數、因數與倍數等數學要素,還有一些需要通過數學來解決的生活中常常遇到的各類問題,這就需要在教學中讓學生多儲備基礎知識,在生活中多探索以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在連乘、乘加、乘減的教學中,可以通過實際問題的導入,引導學生做好課程的準備,鼓勵學生通過多種方式探索解題步驟、方法、技巧,最終目的是為了更直觀的讓學生掌握,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因勢利導,鼓勵學生多在課堂中討論、多在實踐中運用、多在學習中積累,以形成良好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用數學語言進行信息交流的數學素養。
二、有序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育過程中,思維能力處于一個定型階段,培養學生扎實的數學基礎知識,有利于溝通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養成嚴謹細致的學習習慣;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面對困難問題要大膽嘗試、善于猜測的思維方式。
1.打牢數學基礎知識,小學階段是學習數學基礎知識,掌握解題基本步驟的重要階段。引導學生打牢基礎,需要讓學生懂得基礎知識的重要性,需要從學生熟悉的基本數學規律入手,讓學生在課程的學習中感受規律形成一定的思維能力,并用這種能力感受良好的基礎知識是打牢學習的基本前置條件。
2.鼓勵大膽猜測。小學數學內容基礎性較強,但是在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教材中則注入很多鼓勵學生猜想和探索的元素,教師可以有效利用教材內容,引導學生在掌握一定經驗,充分發揮好學生的自助能動性,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三、豐富教學設計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作為基礎學科,它涵蓋了龐雜的數量關系、抽象的空間形式、特殊的符號體系、嚴格的運算公式、形象的圖像語言等方面,各方面既不孤立存在又相輔相成。教師在課前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從教與學、學與用、用與動等多角度思考,要充分展現出數學的趣味性、教學內容人文性、教學思維的創新性,營造良好的情境氛圍,進而提高設計方案的適用性和可學性,最大程度的發揮教學設計的指導功能,讓每一名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用處,體會到知識帶來的自豪。
1.數學教學設計的趣味性。作為小學數學教育的主體———小學生來講,呆板、枯燥的教學內容只會讓學生產生抵觸。教學過程應結合學生思維特征、易接受的事情,將各種元素穿插在教學設計中,讓學生在課堂上、生活中體味數學帶來的樂趣。數學趣味性的發掘要建立在教學設計創新上,創新的內容要緊緊圍繞趣味性進行教學設計,趣味的設計要體現在課堂的分分秒秒,要善于通過講解、體驗、感知、評價的教學流程,使學生進行趣味體驗。
2.數學教學設計的人文性。教育教學體現人文性的目的是為了使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因素通過教育得到矯正,使一些偏頗的思想理念得到斧正。將人文性體現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中是實現這一教學目的的平臺和載體。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時,應充分利用基礎教育階段綜合性強的特點,采取將數學與音樂學、數學與體育學、數學與文學、數學與自然學等進行橫向拓展延伸的教學嘗試,拓展學生的視野和思路,培養學生形成終生學習的良好習慣,通過學習熱愛生活、適應社會。
3.數學教學設計的創新性。創新性是做好數學教育的一個重要因素。小學數學課堂設計中應多圍繞創新開展,一個設計模式講幾年,一個套路打好多遍,這樣不利于教學技能的增長。創新不是花樣翻新,而是需要教育工作者既要掌握理論知識,又要結合實際經驗,按照教學大綱相關要求,結合所教授學生的個性特征,把教與學兩方的思路進行融合,有針對性、操作性的設計課堂學習的內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教學風格,就有不同的教學設計理念,創新教學設計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啟發學生的悟性,摒棄陳腐的習俗、單調乏味的慣例,給學生自主的機會,最大限度的挖掘學生學習的潛能。
4.數學教學設計的情景性。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中,構建良好的學習情景,讓學生更直觀的在情境中體驗數學魅力,幫助學生對課堂內容的吸收和轉化,巧妙的創設教學情境,有步驟的培養學生形象思維能力,學會多角度思考問題。
通過改革教學方式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加強思維方法指導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豐富教學設計,既是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能力的檢驗,又能有效培養和提升小學生對數學的認知、空間想象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達到優化和提高小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為今后的健康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