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冬艷 王偉杰 李泊蓉 (哈爾濱遠東理工學院 150000)
“零基礎”沙龍式藝術體驗初探
——以“繪生活”藝術沙龍為例
周冬艷 王偉杰 李泊蓉 (哈爾濱遠東理工學院 150000)
本文以零基礎沙龍式藝術體驗為例,首先以零基礎學員的組成情況進行剖析,結合實際的授課情況、課程的設計、教授過程中教師能力的要求,零基礎藝術體驗可持續發展具備的條件等方面進行論述。以“繪生活”藝術沙龍為例,在實踐的基礎上進行的理論分析與論述。
零基礎;藝術體驗;可持續發展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物質生活的極大滿足,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精神層面的追求,而這種追求往往根據個人的興趣愛好作為出發點,不帶有主觀功利性和攀比心理,追求內心精神生活的滿足。在這背景下,零基礎藝術體驗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喜愛,在眾多的零基礎藝術體驗中,課程的質量良莠不齊,能否長久的發展下去,依靠的是團隊的核心主導思想和教師的個人素質、后勤保障及資產的管理等眾多環節協調合作,才能在發展的過程中,經受住市場的洗禮,贏得消費者的信賴。本文以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繪生活”藝術沙龍為例,論述藝術體驗在課程設計、教師隊伍的建設等方面的積極探索,為藝術沙龍的成長與壯大提供可借鑒的經驗。
目前,中國的教育體制還屬于應試教育,所學習的知識體現都緊緊的圍繞在應試的部分,而藝術教育往往作為學生的興趣愛好而并非作為終身的職業教育而得到重視。零基礎藝術體驗的學員構成較為多元化,藝術體驗的定位也決定了具有可參與性和成就感。學員構成的多元化主要體現在年齡上的跨度大,有耄耋之年的老人,也有5-6歲的兒童;職業跨度大,有退休老人、公司白領、高校教師也有家庭主婦等;學員體驗的背景差異性較大,有的是子女為父母報名;也有的為了圓夢,兒時的夢想被學業中斷繼續學習;也有為了提升藝術品位等等,這樣的學員往往具有一定的繪畫基礎;也有大學生、中學生、小學生為豐富假期生活進行油畫體驗、水彩體驗、扎染體驗、皮具體驗等課程,學員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課程。
參加“繪生活”藝術沙龍的學員具有多元化和差異化,在設計課程上也會有自身的選擇和要求。但是自身缺乏學習繪畫的系統訓練,往往缺乏耐心,學員的訴求更多的表現在對色彩的喜好和敏感度較高,更加傾向于輕松有效的繪畫體驗和以繪畫作為樂趣的體閑生活方式。傳統的基礎訓練和枯燥單調乏味的體驗課程會使她們失去興趣和體會不到繪畫的樂趣。
以零基礎油畫體驗為例,油畫體驗相對于其它藝術體驗形式來說較為復雜,對油畫顏料的認識和掌握到運用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就需要老師耐心的講解和在繪畫過程中的輔導相結合。對于初學者來說,個性化的表達是不需要的,只有掌握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才能在繪畫中游刃有余。對于零基礎學員,臨摹是最為必要的學習方式,“學不師古,如夜行無火”,臨摹是最好的老師。在油畫體驗過程中通過專業教師對作品的講解,學員能夠快速了解材料的特性、如何用筆、調色技巧等注意事項。通過指導教師逐一對藝術作品進行分解和現場示范,學員可以逐漸了解用繪畫的視角和方式進行具體操作,對油畫的基本特性,如繪畫性、繪畫氣氛、用筆、用色、邊線等細節問題的認識和體會。教師的技法和步驟也通過臨慕的范畫進行直觀的展示,學員獲得最直接的繪畫體驗,使復雜的學習過程變得簡單、易懂、有趣、快捷。
在范畫的選擇上需要根據學員的年齡層次和需求進行合理的定位,選擇符合零基礎繪畫的藝術作品作為范畫。主要集中于印象派及后印象派的藝術作品,以梵高的作品最佳,如《星空》《向日葵》等大家耳熟能詳的繪畫作品,這些作品用色大膽,色彩飽和度高,調色相對簡單,構圖簡潔,非常適合第一次接觸油畫的學員。
在范畫的選擇上,不排斥一些色彩艷麗、格調甜俗的作品,如《浪漫圣托里尼》《十里桃林》等,這些作品通常有較高的色彩飽和度,構圖較為簡單,在專業人士眼里略顯艷俗膚淺,立意淺薄。但事實證明,確實有很大一部分的“零基礎”學員對這類作品表示喜愛。興趣足最好的老師,教師在選擇范畫時,應適當選擇部分該類作品,先入門,再進行糾正提高,讓學員在短期內即可信心倍增。
“繪生活”藝術沙龍的教師具有細致耐心、責任心強的高素質,教師需要面對的是“零基礎”的學員,他們大多沒有經受過正規訓練,甚至不認識顏料。這就要求教師在教授課程的過程中,講解通俗化,引導和示范相結合。
首先,“繪生活”藝術沙龍的教師業務能力要強,能夠正確引導學員理解畫面,深刻剖析作品內涵,對畫面進行多層次多角度的剖析,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把豐富的變簡潔,把多余的難掌握的去掉,化繁為簡,讓零基礎的學員在現有的能力水平下能夠快速理解、消化和吸收。如何讓學員在愉悅的氛圍下臨摹作品,而且最后獲得成就感?這就需要教師耐心細致入微的講解和引導。教師在講授過程中樹立的榜樣和個人高超的繪畫技巧,才能把教學內容傳授給每一位學員。教師還要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把詼諧幽默的語言和縝密的思維方式傳達給學員,對于教師的口語表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繪生活”藝術沙龍的教師還要具有敏銳的觀察力,能夠發現每位學員的特質和性格特征,發現每個人身上的優勢和閃光點,有的學員對形體把握能力較好,有的學員對色彩的敏銳度較高等,把控整個繪畫進度,爭取讓每位體驗的學員在藝術潛能上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開發和挖掘。
零基礎藝術體驗體現了現代人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在陶冶藝術情操的同時,更加的熱愛生活,理解生活,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讓藝術點亮生活,讓生活更加豐富多彩與眾不同。在藝術體驗的過程中挖掘自身的優點,通過與老師的交流中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并在體驗的過程中,結下深厚的友誼。繪畫的終極目標是表達自己的內心,臨摹也只是學習的方式和手段。“繪生活”藝術沙龍的可持續發展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繪生活”藝術沙龍的學員在主觀上更加的熱愛生活,而在藝術體驗上不應該僅局限于油畫體驗,課程設計應該多元化。例如:陶藝課程、古法手工扎染課程、水彩課程、插花課程、皮具課程等。每個人的興趣點和愛好不盡相同,如何發揮自己的優勢,深度挖掘自己的喜好,需要不斷的體驗、感悟和嘗試,人在自我認識的過程中,也需要時間來證明。
教師在輔導過程中不僅僅需要細致耐心,更需要業務能力的精湛、個人魅力的提升來吸引更多的體驗者。很多體驗者接收的信息往往更加多元化,可選擇的體驗形式豐富多彩,往往會相互比較,只有教師不斷的提高業務水平,提升團隊的服務質量,以消費者的角度來思考和衡量利弊,才能在同行業中立于不敗之地。
“繪生活”藝術沙龍以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團隊為依托,在前期宣傳階段、課程設計、聘請教師、繪畫材料的購買、繪畫場地的選擇、資產的管理等,是一個團隊協同合作的結構,需要分工明確,任務傳達到位,每個人盡責盡責,具有團結協作的合力才能把團隊做好、做強、做大,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取得累累碩果。
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離不開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個人藝術修養的提高勢必會影響到社會整體的人文素養,繪生活藝術沙龍不僅為大眾提供了一種全新的休閑娛樂方式,更是以提高大眾審美和藝術感知、陶冶情操為己任。希望這一全新的藝術體驗形式能夠不斷的發展壯大,讓藝術陶冶人們的情操,在滿足大眾的審美需求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
[1]何靜雯.“零基礎”油畫教學實踐初探——以田山畫社教學經驗為例[J].藝苑,2016(2).
基金:2016年黑龍江省大學生創業實踐項目“匠心獨運--繪生活藝術沙龍”
項目編號:2016133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