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道明,韓興廣,張麗麗,劉靜,王磊,王尊,孫振雙,郭海英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康復醫學得到快速發展,但我國現有的康復醫學人才遠遠不夠,在學生培養及實踐考核方面尚有不足之處[1]。2008年,南京中醫藥大學成為全國較早開設康復治療學專業的中醫院校之一,近年來,在學生臨床實習階段又采取臨床技能多站式考核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2],對我校康復治療學專業學生臨床實習階段實踐能力考核進行研究,效果滿意,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6年5月25日,我校2016年畢業的康復治療專業學生31名,其中男12名,女19名,年齡在22~23歲,平均年齡(22.5±0.5)歲;臨床帶教教師15名,其中男9名,女6名,年齡在31~42歲,平均年齡(35.8±3.1)歲,共46名,均參與OSCE考試。
1.2 方法 OSCE考站分為2個長考站和4個短考站共6個實踐技能綜合考試,其中,長考站每站20分,短考站每站15分,每站由兩名帶教教師負責,總分為100分。考試的范圍和內容以臨床實習大綱為主,以面對面抽簽選題的形式進行,重點考察畢業生對康復科常見病的評估、治療方案的制定及包含中西醫康復治療技術的實踐操作能力。長考站考核康復評定、中西醫康復治療操作技能。康復評定包括肌力、肌張力、關節活動度、平衡、協調功能、運動功能、ADL、吞咽/言語功能評定等。在中西醫康復治療操作技能中,中國傳統康復治療技術包括針灸操作、推拿操作、拔罐操作、太極拳、八段錦;西方現代康復治療技術包括良姿位的擺放、肌力訓練技術、關節松動訓練、吞咽/言語治療技術、Bobath技術、PNF技術等。短考站考核包括病史采集、體格檢查、康復計劃和目標的制定、康復專業素養等4項組成。病史采集考站,考生提問由主考教師模擬的標準化病人獲取患者病史資料;體格檢查由兩位考生互相操作進行;學生根據臨床不同病種制訂相關康復計劃及近期和遠期康復目標,對學生康復整體觀念及意識進行考察。康復專業素養考察貫穿于以上三項內容之中。
1.3 評定標準 主要采取問卷評價和座談交流兩種形式進行評定。其中問卷評價有學生、教師問卷兩種。均于參與OSCE考核結束后進行填寫,當日收回。座談交流在結束考核10d后進行,包括考核流程、質量及效能3個方面15個問題。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對問卷結果進行分類整理,并結合部分有效的座談內容。
所有問卷均有效收回。參與考核的教師及考生均給予OSCE考核法較好的評價。見表1。
OSCE是一種以客觀的方式評估學生臨床能力的考核方法。康復治療學專業教學過程強化治療技能訓練,學生進入臨床很快能接手相關治療工作,使得學生具備完善的功能評估和治療能力[3]。與香港康復治療師的教育相比,內地缺乏對學生整體觀的培養,在工作中表現為思維局限、對患者的整體功能把握有所欠缺,無法制定準確詳細治療計劃,因此,臨床中病史采集及體格檢查環節不可或缺[4]。相較于其他臨床醫學專業,OSCE更適用于康復治療專業的實踐技能考核。

表1 學生和教師對OSCE考試的評價 例(%)
當前,我國各大醫學院校對OSCE的認識及運用不斷提高,我校聯同實習醫院,嘗試將OSCE運用到學生臨床實習階段考核中,通過問卷反饋的結果觀察,OSCE考試考核內容緊扣實習大綱。多數學生、教師認為考試時間設定合理,沒有過度疲勞,考核內容能夠較客觀地反映學生的綜合能力。標準化患者在考核中得到充分應用,通過模擬逼真的臨床環境和教學指導,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患者就醫與醫學院專業教學工作之間的矛盾。學生能夠在接近實際醫療環境下進行技能考核,有利于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個人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中醫院校康復人才培養必須要兼顧中醫院校的特色,既要強調康復專業的純正性及完整性,又要融合中醫特色康復技術,將學生培養為具有中醫烙印的康復治療師[5]。大多數教師及學生認為較為全面、真實的反應畢業生中西醫實踐技能掌握情況,多數學生及教師認為考生在康復治療計劃的制定時兼顧傳統中醫與現代康復治療技術的程度不夠;35.4%的學生及26.6%的教師認為具有傳統康復治療技術的OSCE考試難度較難,這可能與中醫康復治療技術課程學時相對較少,中醫理論基礎較薄弱有關,需在理論教學階段加以強化,實踐證明,只有把臨床實踐能力培養作為一項重要內容貫穿在整個教學中,才能使教學達到最佳效果[6]。
本研究從教師及學生的反應情況看,在我校中醫康復治療技術作為學生教學及臨床實踐技能培養的重要內容的背景下,本方法適合中醫院校康復治療專業學生的培養考核需求,可能有效推動中醫康復治療技術理論教學的改革。
[1] 陳卓頤, 羅治安. 康復治療專業教育現狀與發展趨勢[J]. 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5, 12(2): 83-85.
[2] 常冬梅, 郭輝, 朱琳, 等. 應用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評測康復治療專業學生臨床實踐能力的設想[J]. 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 2013, 19(10): 988-990.
[3] 譚燕泉, 江浩, 勵建安, 等. 基于“五化合一”的康復治療技術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 2014, 29(12): 1159-1161.
[4] 楊芳, 孟凡云, 曹慶景. 香港與內地高職康復治療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比較[J]. 中國康復醫學雜志, 2010, 25(11): 1090-1092.
[5] 譚潔, 張泓, 艾坤, 等. 基于重點學科的多層次中醫康復人才培養模式實踐研究[J].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16, 14(7): 28-30.
[6] 張鳳仁, 李洪霞, 趙揚, 等. 康復治療學專業學生臨床實踐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 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 2012, 18(1): 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