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
對私營工商業要有所不同、一視同仁
毛澤東
今天的資本主義工商業對社會是需要的,有利的。私營工商業統統要拿到政府的翅膀之下來,是有理由的,因為適應了人民的需要,改善了工人的生活。當然,資本家要拿走一部分利潤,那是必需的。私營工商業是會長期存在的,我們不可能很快實行社會主義。到哪一天才需要全面進攻,取消資本家的那一部分呢?照蘇聯的例子,時間是很長的。他們一九二九年開始集體化,消滅富農經濟,后來又搞快了,因此一九三○年斯大林有一篇文章《勝利沖昏頭腦》。所以必須慎重。現在我們有廣大的國營工商業,需要把這些企業搞好。要有所不同,一視同仁。有所不同者,是國營占領導地位,是進步的,把位置反轉過來是不行的,因為私營工商業比較落后,這一點必須公開說明,我曾同幾個資本家說過。其他則一般的應當一視同仁,有的是要逐漸才能辦到的,如收購、采辦、出口以及市場。工資問題將來也是要解決的。在私人工廠中,也可以有模范工作者和勞動英雄,也應當有生產競賽。總的說來,這種政策對于國家和人民是有利的,這個利是超過對資本家的利益。裁員問題、失業救濟問題,都應該是一樣的,一視同仁,或者如陳云同志所說的“不分厚薄”。這個精神在《共同綱領》第二十六條中已經有了,即統籌兼顧。
本文根據毛澤東同志1950年5月2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的講話記錄稿刊印。文章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1949年9月29日)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第二十六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建設的根本方針,是以公私兼顧、勞資兩利、城鄉互助、內外交流的政策,達到發展生產、繁榮經濟之目的”為依據,直面私營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問題,以社會發展規律和中國的現實條件為背景,為私營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訂立基本原則——有所不同、一視同仁。“有所不同”一方面強調的是我國的基本國情,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另一方面強調的是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即社會主義公有制。在此背景下,“有所不同”指的就是國營工商業與私營工商業的重要性不同。“一視同仁”則一方面強調的是工商業的具體運營過程和運營環境,另一方面則強調的是國家的相關政策。因此,“一視同仁”指的是國營工商業與私營工商業同為國家利益。中國共產黨從中國實際出發,對私營工商業進行改組和改造,使私營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經濟打下了良好基礎。同時可以看到,在條件成熟時由新民主主義轉變到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和努力的方向,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國營經濟的實力不斷增強,終將成為社會主義的經濟支柱。(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