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寧
在全俄哥薩克勞動者第一次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列寧
我們建立了統一的軍隊,它現在由經驗豐富的共產黨員這支先進隊伍領導著,而這些共產黨員到處都能開展宣傳和鼓動。的確,帝國主義者也在進行他們的鼓動,但是現在連農民也開始懂得,這兩種鼓動是不同的。農民們憑著本能開始覺察出誰在說真話,誰在說假話。總之,孟什維克目前所進行的那種高爾察克和鄧尼金進行過的鼓動,現在已不起什么作用了。就拿他們的宣傳畫和小冊子來說吧。那里面宣傳的是立憲會議,是自由與共和,但是以血的代價換得了自由的工人和農民已經懂得,在“立憲會議”這個字眼后面隱蔽著資本家。如果要問,為什么高爾察克和鄧尼金雖然受到列強支持而斗爭結果仍然是我們得到了勝利,那么,這正是因為長期以來一直擁護他們的農民和哥薩克勞動者現在終于轉到工農方面來了,就是這個因素最后決定了戰爭的結果,使我們獲得了勝利。
……我不知道,是否還有人,哪怕是一個人,還沒有從高爾察克和鄧尼金那里取得教訓,還不懂得所謂無產階級專政就是兩個首都和工業中心的無產階級從來沒有處于像這兩年那樣艱苦的環境中。現在,各產糧省農民的情況是,他們有了土地,自己占有全部產品。在布爾什維克革命之后,俄國農民幾千年來第一次在為自己勞動,第一次有可能使自己吃得好一些。同時,在這兩年的斗爭中,工人無產階級在實行自己的專政時卻忍受了空前未有的饑餓的折磨。現在你們懂得,專政就是領導,就是聯合那些分散的、渙散的勞動群眾,把他們團結成一個反對資本家的統一的整體,以便戰勝資本家,以便不再重演已經使1000萬人喪命和2000萬人殘廢的血腥大廝殺。為了戰勝這種以強大軍隊和現代文明為后盾的力量,就需要全體勞動者的團結,就需要統一的鋼鐵般的意志。而能夠產生這種統一的鋼鐵般的意志的只有勞動群眾,只有工人無產階級,只有覺悟的工人。這些工人幾十年來通過罷工和示威的斗爭得到了鍛煉,終于推翻了沙皇制度。他們兩年來又在空前艱苦的國內戰爭中承受了一切,他們建立了一支由幾萬優秀工人、農民和軍校學員組成的統一的紅軍,并站在最前列進行戰斗,流血犧牲。他們在莫斯科和彼得格勒,在伊萬諾沃—沃茲涅先斯克、特維爾和雅羅斯拉夫爾等所有的工業中心里,忍受了空前未有的饑餓的折磨。正是這種饑餓的折磨把工人團結起來,并使產糧省的農民和哥薩克勞動者相信布爾什維克是正確的,因為布爾什維克用上述行動使他們能在反對白衛軍的斗爭中堅持下來。
【題解】
本文是列寧在全俄哥薩克勞動者第一次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列寧總結了蘇維埃革命狀況,強調無產階級軍隊在本質上是為勞動者的利益而斗爭的工具,無產階級專政的工具要為工農政權而戰,就必須由共產黨來進行政治領導,其中包括用宣傳鼓動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貫徹鐵的紀律和為人民而戰的決心。
黨對軍隊的領導和政治工作的原則,是列寧建設革命軍隊的兩個最重要的原則。列寧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恩格斯關于武裝力量建設的思想,認為武裝力量建設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和用無產階級思想做指導,堅持維護無產階級的根本利益。共產黨對革命軍隊的領導是社會主義國家軍隊優于資產階級軍隊的重要因素。共產黨作為整個社會的領導者,理所當然成了軍事建設的領導者。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建設事業的總任務決定了黨對軍隊的領導地位。在列寧看來,只有加強黨對軍隊的領導,才能夠永葆軍隊的無產階級性質,才能夠使軍隊完全維護和捍衛無產階級的利益,才能夠完成它所擔當的歷史使命。黨領導軍隊的原則,是從根本上規定或制約著軍隊許多重要問題和重要方面的一個總的原則。
列寧認為,要貫徹黨領導軍隊這個基本原則,最為重要的一條就是必須堅持黨對革命運動和武裝斗爭的領導。在國內戰爭年代,無產階級政黨要成為戰斗的黨,不僅應當參加戰斗,而且應當在戰爭中起領導作用,共產黨的領導是無產階級軍隊力量的源泉和勝利的基礎。列寧在文中指出,所謂領導,或者說無產階級專政,并不是作威作福的意思,而是沖鋒在前,聯合分散的勞動群眾,把他們團結成一個反對資本家的統一的整體,以便戰勝資本家,使人民真正當家做主,取得解放。(都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