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千華
橫縣:茉莉花開十萬畝
朱千華
古邑橫縣在隋代以前曾有過許多稱謂,自唐以來基本稱為橫州或橫縣。
橫州僻居郁水之畔,自古以來為嶺南瘴地,曾是古代中原罪臣流放之所。宋代著名詞家秦觀被編管橫州,前后一年多時間,成為橫州文化史上鮮亮的一頁。秦觀離開橫州之后,大約過了400多年,郁江之上迎來一艘木帆船。一個40多歲的男子在船頭臨風玉立,他沒有聽從親朋好友要他勿來橫州的勸告,離開位于江南烏鎮的故鄉,一路南下,順水逆水,前后用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終于抵達橫州地界。當他以無比新奇的目光打量著橫州奇異山水的時候,他看到整個郁江兩岸花團錦簇,色彩艷美。他想到400年前大名鼎鼎的秦觀曾于此流連吟詩作賦,瞬間便對橫州山水生出了親切感,想著有朝一日也能用自己的筆為橫州留下點什么。
這位官人就是王濟。初到任時,“州守缺,濟領州事”。就是說橫州長期缺少行政長官,朝廷委派的官員都不肯赴任,這才有王濟“授廣西橫州判官(相當于市政府秘書長)”,暫時代理橫州知州工作。這樣,王濟便臨時成了橫州的最高長官。
王濟來到橫州后全面主持工作,對陳規陋習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而且取得不俗的成效。工作之余,王濟對橫州一帶的民風民情特別感興趣。他注意到這里品種繁多的動物和各類珍稀的植物,他一邊觀察一邊向當地人請教,然后參考先賢著述,把看到和聽到的記錄下來,給我們留下了一本非常珍貴的橫州風物志。最可貴的是,他第一次看到橫州廣闊無邊的茉莉花,便作了如下記載:“茉莉甚廣,有以之編籬者,四時常花。”
這是關于橫縣茉莉花最早的文字記錄。500多年前,橫縣百姓就已種植茉莉花。“甚廣”二字鮮明地描繪出橫縣茉莉花種植面積之大。我們可以想象那時的橫縣人家,他們放棄使用竹子,而是用茉莉花做籬笆。郁江水經過橫州滾滾東流,岸邊蓼草荻花長得十分茂盛。江中客船上掛著高帆,白色煙霧籠罩著水邊人家。遠處隱約可見幾座干欄和草舍,周圍一片美麗的茉莉花墻,陣陣幽香飄來,讓久已郁悶的心情為之一爽。

廣西橫縣的茉莉花田
橫縣的奇花異木如此豐富,特別是茉莉花在500多年前就已經廣為種植,直至今日,橫縣的茉莉花香飄世界,產量為世界之最,橫縣因之被譽為“世界茉莉花之都”。自古以來,橫縣一帶是傳說中的“瘴癘”之地,因而往來人員稀少,在客觀上保護了當地的生態環境不被破壞。一般來說,茉莉花的生長地主要選擇在南向的山坡。橫縣屬于亞熱帶地區,炎熱的氣候使得這里茉莉花的花形碩大,色潔白,香氣濃,植株健壯,少有病蟲害。
橫縣四周群山環抱,中部平緩開闊,形似一個盆地。郁江自西向東橫貫縣境中部流去,地勢亦是由西向東傾斜。縣境北部有鎮龍山脈,主峰為大圣山;西部為中、低丘陵地帶;東部和南部屬于山體圓渾的高丘陵;中部地勢比較平坦,其中間有一些土山和石灰巖山峰,同時,橫縣地處北回歸線以南,由于緯度低,太陽入射角大,日照充足,氣候溫暖,雨量充沛,這些天然的生態條件,對于喜溫喜濕潤的茉莉花來說簡直就是天堂。
“他年我若修花史,列作人間第一香。”這是宋代詩人江奎贊美茉莉花的名句,可想而知這花香到什么程度。來南方之前,我對故鄉的茉莉花一直引以為豪。《好一朵茉莉花》原是江蘇民歌,如今唱遍天下,同時也給世人產生一種印象:江蘇產茉莉花,而且非常多,遍地都是茉莉花,人人都愛茉莉花。但我在江蘇生活30多年,從沒有見過成片的茉莉花田。我見過的茉莉花都在亭臺樓閣,小院人家,有時自家花盆里種幾株。也看過一叢一叢的,不是在田野,而是在閑置的花墻邊。
可是當我來到南國的橫縣,面對十萬畝鋪天蓋地的茉莉花海時,我才知道小河之于汪洋的強烈差異。面對一望無際的茉莉花海,感覺天地間風光明媚,整個人的心際也變得遼遠廣闊。
從南寧到橫縣就一小時車程,我經常來茉莉花田“抒情”一下。茉莉花也善解人意,隨時恭候,每年從4月中旬到11月,都是茉莉花的采摘季節。來到花田之前,聽說當地的花農歡迎任何人來摘,摘多少都行,你甚至可以用袋子裝回去。真有這等好事?當我來到橫縣馬嶺鎮采訪時,才明白這其中的奧秘:果真如此,但有個條件,只能摘盛開的花朵。
原來,花農采花,苞蕾打開的都不要。茉莉花有晚上吐香的習性,花開之后,就不值錢了。花農所采摘的,是當天含苞待放、外形飽滿潔白的花蕾,那才是寶貝。而游客可以隨意采摘的茉莉花朵已發育成熟,稱為熟蕾,因為它們的香氣散發得差不多了,所以,花農們只要一有空,就會到花田里摘花。如果不摘,夜里一開花,到第二天,其價值就低了。因為橫縣的茉莉花除少數用來觀賞外,絕大部分都是用來窨制茉莉花茶的。茉莉花質量的好壞,對花茶的品質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花期里也不是每天都來采摘。茉莉花有自己的花潮期,一年里分為6—8個花潮,一批花采了六七天之后,就逐漸減少,10—20天內摘完,然后又長出新芽,如此潮起潮落。
南方的夏天炎熱而漫長,為趕花潮,花農頂著烈日,在三十七八攝氏度的高溫下揮汗如雨采摘茉莉花,于是他們想出一個辦法,頭上戴斗笠,在斗笠外面包裹一層防熱膜,即便如此,花農們身上仍會被汗水浸透。一般情況下,一個熟練花農可一天采花20多斤。在馬嶺鎮的這片茉莉花田里,我采訪了花農韋阿婆,她今年60歲,有兩畝花田,一年下來,大約有2萬塊錢的收入。
除了烈日的炙烤,橫縣花農們還面臨著一種危險,那就是南方特有的雷暴天氣和驟雨,這是防不勝防的自然災害。在下雨前采摘的茉莉花,當日行情可賣8元一斤。雨后采摘的每斤只能賣四五元。由于雨前雨后鮮花價格懸殊,有的花農總是不顧一切地搶在暴雨之前采摘,然而一旦出現雷暴天氣,無際的曠野會讓他們無處躲藏,故每年都有花農在花田里被雷電擊中。
據橫縣宣傳部門提供的材料,橫縣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茉莉花種植基地和茉莉花茶產品加工基地,茉莉花和花茶的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80%以上,占全世界總量的60%以上。
談到橫縣的茉莉花產業,廣西林科院經濟林研究所李開祥所長有深入的看法。他認為茉莉花這個富礦還沒完全開發,還可以衍生出許多新產品,而不是只在茉莉花茶上做文章。從政府到百姓,盡管大家都很努力,可到目前為止,茉莉花產業仍是初加工,比如花農,他們那樣辛勞,只得到了最基本的勞動報酬,茶農們也因為產品單一只能維持溫飽。要改變這種局面,還得重新開拓思路。
摘好的鮮花需要立即送到城北龍首路的西南茶城。這里是世界最大的茉莉花交易市場,年成交量達6萬多噸。鮮花上市季節,這里人山人海,整個市場就是一片茉莉花的海洋。下午五六點鐘,正是市場收花的時候。茉莉花市呈現出一片繁忙的景象。
我和馬嶺鎮的花農楊女士一起,帶著20公斤重的新鮮茉莉花來到交易市場。此時正是茉莉花交易最繁忙的時候。我們好不容易擠進鮮花交易區,打開蛇皮袋,露出潔白的花朵。很快,就有幾個收購商前來詢問價格。近幾年,橫縣茉莉鮮花價格一直穩定在每斤七八元左右。如果花色好,也有出價到10元的。很快,楊女士的20公斤鮮花全部被人買走了。當然,茉莉花的價錢每天都不一樣。起伏不定的價格也時時牽動著花農的心。花朵越新鮮價格越高,所以每到花期,交易市場內人聲鼎沸,在堆積如山的新鮮花海里,在濃烈的茉莉花香中,所有的人都已被花香同化,聞不到別的味道,甚至場外的街道都彌漫著茉莉花香。
(摘自《美麗廣西》2017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