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研
領導素養
認準的事,背著石頭上山也要干
夏研
廖俊波有一句話:“認準的事,背著石頭上山也要干!”一句話,點出了干事者的魄力。
今天我們追思廖俊波,除了他的堅定信仰、一心為民,更是他敢于擔當、務實創業的精神?;厥琢慰〔ǖ纳绞论E,他迎難而上、忘我奮斗的事跡比比皆是:在他的主持下,政和縣有了第一條高速公路、第一個廣場、第一座雙向四車道的橋、第一個紅綠燈、第一條斑馬線;4年時間里,政和從“省末位”跨入增長速度“省十佳”,城市建成區擴容近一倍,3萬多貧困人口摘掉帽子;在他生命的最后45天,有22個晚上在開會,14個晚上在外出招商或者趕路,最近的一次,3天跑4個省,去了6家公司拜訪……
為官避事平生恥,廖俊波的忙碌奔波,是一個黨員干部該有的樣子。黨員干部謀事創業,不是坐在辦公室里拍腦袋、閉上眼睛簽文件,而是要走到田間地頭、社區街道、群眾身邊,多看幾眼“什么樣”,多問幾句“為什么”,多想幾個“怎么辦”。
廖俊波所在的政和縣曾是福建發展的末尾,當地的縣委書記也被戲稱為“省尾書記”。廖俊波面臨的難題,都是難啃的硬骨頭,都不能有絲毫懈怠。有人會問,如此奔忙不累嗎?廖俊波有一句回答:人有信念,就不會覺得累?!肮伯a黨員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信念,就是“材料”之一。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看到群眾生活困難、企業周轉困難,黨員干部為之席不暇暖、爭分奪秒,正是黨員干部為民之心的體現。在信念的支撐下,個人的一時困窘疲乏,也就置之度外了。
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們做人一世,為官一任,要有肝膽,要有擔當精神,應該對‘為官不為’感到羞恥?!绷慰〔ǖ氖论E,無疑是針對當前有些領導干部為官不為的一味良藥。尤其是當前改革進入深水區,各項事業都需要大刀闊斧地推進,各級領導干部要擼起袖子加油干,撲下身子抓落實,敢挑最重的擔子、敢啃最硬的骨頭。習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語》撰寫過一篇文章《要拎著“烏紗帽”為民干事》,提出“每一個領導干部都要拎著‘烏紗帽’為民干事,而不能捂著‘烏紗帽’為己做‘官’”。領導干部,就要敢于擔當,否則,啥也不能,為啥選你?啥也不干,要你干啥?
為官一任當有所作為,自古以來就是衡量為政者的標準。宋代有個宰相叫王珪,尸位素餐,毫無建樹,平生只是“以其上殿進呈,曰取圣旨;上可否訖,云領圣旨;退諭稟事者,曰已得圣旨也”,被時人譏為“三旨相公”;還有個宰相叫司馬光,“欲以身徇社稷,躬親庶務,不舍晝夜……病革,不復自覺,諄諄如夢中語,然皆朝廷天下事也”,至生命最后,依然惦記天下大事。是否有所作為,歷史會給出最公正的評價,每一個有追求的黨員干部,都該從歷史的感悟中領會人生的方向。
廖俊波離開了,但精神遺澤常在。見賢思齊,每一個黨員干部都該參照榜樣,對照自身,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黨的偉大事業中去。
(摘自2017年6月11日《光明日報》)
小知識
合浦珠還
“合浦珠還”也作“合浦還珠”,原指合浦又產珍珠了,現比喻人去而復回,或物失而復得。典出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孟嘗傳》。
東漢時期,合浦郡盛產珍珠,人們將這里出產的珍珠稱為“合浦珠”。這種珍珠又圓又大,色澤純正,享譽天下。合浦郡當地的百姓都以采珠為生,并以此向鄰郡換取糧食。由于采珠的收益較高,合浦郡的官吏乘機貪贓枉法,巧立名目,剝削珠民。結果珠蚌漸漸減少,并遷移到鄰近的交郡去了。合浦的珠民收入大量減少,許多人因此而餓死。漢順帝劉保繼位后,派了一個叫孟嘗的人到合浦當太守。孟嘗到任后,下令革除弊端,廢除盤剝珠民的苛刻規定,禁止濫捕亂采,以保護珠蚌資源。不久后,合浦郡內的珠蚌又繁衍起來,合浦珠又開始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