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桂鳳
(揚州開放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蘇 揚州 225009)
[教育教學研究]
高職學生職業發展教育中的法律意識培養途徑探析
于桂鳳
(揚州開放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蘇 揚州 225009)
在高職大學生職業發展教育過程中,對大學生進行法律意識培養,培養其法律素養是建設和諧社會、促進高職學生職業發展能力提高的必然要求。然而,職業發展教育中法律意識培養的現狀仍然不盡如人意。鑒于此,建議高職院校通過轉變重技能輕法律意識的思想觀念,將法律意識培養內容融入職業發展教育的整個課程體系,創新法律意識培養的方式以及打造專業的師資團隊等途徑建立起法律思想引導的職業發展教育體系。
職業發展教育;法律意識;就業指導課程
引言
2016年3月,教育部在貴陽召開2016年度職業教育與繼續教育工作會議。會議強調,“十三五”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要進一步謀劃職業教育,立足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和人民群眾期盼,全面梳理自身存在的差距與不足,適應需求,創造和提供有效的、優質的教育供給。要將職業教育擺在重要位置,瞄準教育現代化目標,科學定位、提前謀劃、深化改革、依法治教,努力實現職業教育更高的質量、更優的結構、更順的體制、更強的保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國夢做出新的貢獻。可見,職業教育特別是高等職業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的普遍關注,高職學生已經成為中國建設的一支生力軍,他們的專業技能水平、思想政治覺悟、法律素養的高低將會嚴重影響國家經濟建設的成效。
“無以規矩,不成方圓”,當前依法治國的方略已經深入到了社會各界各個領域,法律思想引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法律已經成為了社會主體行為的最基本的準則。對未來國家建設“主心骨”的高職學生進行法律意識培養,已經刻不容緩,具有重要價值。
(一)對國家和諧社會建設有積極的推動價值
高職校園是社會的一個縮影,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和諧校園是和諧社會的必備條件。縱觀全國上下,校園因為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已變得不再和諧,就其原因分析,大學生法律意識的淡薄是主要因素,大學生無心學法、不愿守法。社會企事業單位作為社會的另一個重要部分,是高職大學生步入社會的主要去處,它的和諧狀況也令人堪憂。高職學生由于學歷層次低,實踐經驗不足,在企事業單位往往處于弱勢地位,易遭受到歧視等不公平的對待,久而久之他們對相關就業單位會產生不良印象,甚至會報復就業單位。所以,必須在對學生進行職業發展教育的過程中貫穿法律意識的培養,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水平。
(二)對高職院校就業指導課程改革創新的促進價值。
早在2007年《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就提倡:從2008年起所有普通高校開設“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并作為公共課納入教學計劃。現下高職院校也都開設了“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但是絕大多數學校在教學內容方面主要關注于求職材料的制作、求職技巧的輔導;在教學形式方面主要采取傳統的、單一的、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在師資隊伍方面,主要由思政教師、輔導員、學生工作部門、就業指導部門的人員擔任,缺乏專業性。如果強調在職業發展教育中貫穿法律思想引導,那么無論是在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師資隊伍方面都會產生變革,這勢必會促進高職院校課程改革的進一步發展。
(三)對高職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保障價值
高職學校主要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高職學生是國家經濟建設的中堅力量,同樣也是國家法治化建設的生力軍。但是,高職學生在謀求職業,以及走上就業崗位之后的表現卻有點欠缺,甚至會背離當初培養的初衷。在求職過程中部分學生為了獲得用人單位的青睞,會在自己的求職材料當中弄虛作假,欺騙用人單位與自己訂立勞動合同。在走上工作崗位以后,又會隨意地違反勞動合同約定的義務、單方面地撕毀合同等,這一系列的行為都不利于高職學生的職業能力的培養和發展。因此,在高職學生職業發展教育中進行法律意識的培養,是順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是順應職業崗位的發展趨勢需求。[1]
職業發展教育與法律意識培養應當是相輔相成,彼此相互促進的,但是在許多高職院校中職業發展教育已經開展得如火如荼了,而法律意識培養、法律教育卻一直舉步維艱,盡管在相關就業指導教學環節中也安排了法律教育的內容,但是整個實施狀況、實施效果并不如人意。
(一)從思想層面來看,存在著思想認識方面的偏差性
考慮到當前就業形勢的嚴峻性,在職業發展教育中,無論是高職院校還是學生都把重點精力放在專業技能的培養、求職材料的制作、面試的技巧、就業協議的簽訂等方面,以“成功就業”為其最高目標。而法律知識的傳授、法律意識的培養被認為與求職無太多關聯,是一個可有可無的“裝點門面”的教學環節。
(二)從內容層面來看,法律意識培養的內容缺乏實用性
影響高職學生學習法律知識,提高法律意識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認為“法律無用”。縱觀圖書市場上形形色色的各類就業指導教材,發現其中的法律指導部分主要是由 《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公務員法》等簡單地匯編而成。
(三)從方式層面來看,法律意識培養的方式缺乏創新性
法律思想意識教育僅限于課堂教育,而且整個課堂是以教材知識為中心的一種 “單向”的、“被動式”的灌輸模式,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和探究的積極性。當然有時為進行所謂的教學改革,也會聘請專家給學生做一次報告,但是對于毫無基礎的大學生,專家的報告無疑是“天方夜譚”。也有時會把學生帶出校門去看一看,但是走馬觀花的參觀只是讓學生感受到刑罰的威嚴,反而讓學生對法律“敬而遠之”。
(四)從師資團隊層面來看,就業指導師資缺乏專業性
對于絕大多數高職大學生而言,主要是通過“思想品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課程接受法律思想教育,而這門課程的任課教師主要是思政專業的,他們缺乏系統完整的法律知識背景,缺乏對法律精神的深刻理解,根本無法對高職學生進行有效的法律知識傳授、法律意識培養。
(五)從課程安排環節上來看,缺乏法律教育專題章節
就整個職業發展教育的現狀來看,一般授課環節包括三大基本模塊: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南、創新創業教育,其中沒有一個單獨以法律教育為主題的章節。而與之相匹配的課程實踐環節,也只是要求學生完成“職業生涯規劃書”、“個人簡歷”、“創業計劃書”等,這也給許多職業指導教師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回避”理由,即法律教育、法律意識培養不是必須的教學環節,如果課程時間不允許、自身條件不允許,許多職業發展教育的老師也不會主動給學生增加“額外”的法律意識教育。
高職大學生的法制觀念、法律素質狀況水平直接關系到國家的法治進程,所以更應該從法制教育的針對性、有效性和主動性方面去研究和探索。
(一)轉變思想觀念
當前大學生的就業形勢依舊嚴峻,面對求職市場上的種種不公平、形形色色的陷阱、各種各樣的歧視,更應該提高大學生的就業法律意識,增強其自我保護的能力。所以,高職院校在進行就業指導時要轉變重技能輕法律意識培養的觀念,把法制教育作為高職學生素質教育的組成部分,有針對性地選擇與未來求職有關的法律法規,為學生進行講解或組織學生進行專題討論等。而廣大學生也應該做好各種充足準備,包括法律知識、法律信仰方面,用法律為自己的未來“保駕護航”。
(二)精心安排法律意識培養的內容
高職大學生走進社會既是一名職場人士,也是一位社會公民。法律意識培養的內容,首先要與高職學生的專業相結合,法律思想教育是高職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應該與專業需求相結合,為學生提供專業從業者應當具備的綜合職業法律能力,促進法制教育職業化,從而激發大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共鳴。比如對于旅游專業的學生,可以進行旅游法律法規的教育,對于會計專業的學生,可以選擇一些經濟法方面的。其次,要與公民素質教育相結合,在依法治國的大環境中,法律作為一種社會權威,是社會所有公民都必須遵守的基本準則。高職大學生是社會的公民,較高的法律素養是其在社會上生存和發展必備的能力。[2]對高職大學生可以進行一些基本的普法教育,包括憲法、民商法、婚姻法、經濟法、勞動法等法律常識教育。
(三)創新法律意識培養的方式
第一,法律情感培養法。一些負面的社會現象,會讓高職學生對法律缺乏“好感”,因此作為職業發展教育的教師應當多給學生一些良好的法律體驗,在體驗中讓學生感受到法律的公平公正、體驗到法律對于公民權益保護的巨大價值,這樣才能讓學生對法律心生好感,才會心甘情愿地接受法律意識的培養。[3]
第二,法律情境模擬法。法律思想形成的最核心環節是學生能夠主動運用法律知識、法律思維去解決身邊的問題,可以通過設定一定的情境,比如招聘信息中的陷阱識別、勞動合同的條款篩選、約定,合同糾紛的解決等,讓學生逐步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手段,逐漸培養起法律素養。
第三,新媒體引導法。在互聯網教育蓬勃發展的今天,可以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進行法律思想引導,包括利用微信公眾號向學生推送一些重要的法律規范、熱點的法律問題,也包括建立網絡互動平臺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等,運用這些高職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讓他們“零距離”地走進法律世界。
(四)打造專業的師資團隊
教師的法律素養會直接影響對學生進行法律意識培養的效果。當前,絕大多數高職院校的職業發展教育主要由思政專業的教師來擔任。因為缺乏法律知識背景,導致他們無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法律教育。建議可以吸收法律專業的師資加盟,他們擁有淵博的法律知識背景、深厚的法律理論功底、較強的法律實踐能力,能夠從思想、知識、技能等方面對學生進行熏陶與教育。
(五)將法律意識培養的內容融入職業發展教育的整個課程體系
高職院校應當在現有的職業發展教育環節中增加一個模塊,即法律意識培養模塊,以專章專節來針對高職學生在職業規劃、求職、就業、創業等過程中可能會遭遇的法律問題進行指導。在課程的實踐環節中也相應地增加一些法律實踐能力訓練項目,包括熱點案例的分析、求職權益的維護、勞動合同條款的解析。只有將法律教育的內容完全植入職業發展教育當中,才能夠真正實現對學生進行法律思想引導,讓法律意識的培養不再是職業發展教育的“額外”負擔。
必要的法律知識和良好的法律意識對于高職學生的職業發展是必需的,教育主管機構和職業發展教育機構也應該嘗試對高職大學生進行法律意識培養,通過構建有效的法律意識培養機制,能大大減少高職學生求職和就業中的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切實有效地維護學生在職業發展過程中的合法權益。
[1]劉湘蓉.高等職業教育中法律教學的思考[J].當代教育論壇(管理研究),2010(8):116.
[2]孫秀華.加強高職院校學生法律素養教育的探討[J].教育研究,2011(4):58.
[3]楊錕.職業院校法律教育理念的更新與法律素質教育的實施[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3,12(16):177.
The Guidance of Legal Thoughts in the Vocational Development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YU Gui-feng
(Marx College,Yangzhou Polytechnic College,Yangzhou Jiangsu 225009,China)
In the course of career development educa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it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to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 and promote the vocational development ability of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order to guide the legal thoughts and cultivate their legal literacy.However,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egal awareness cultivation in career development education is still not satisfactory.In view of this,it is proposed tha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rough the transformation of heavy light skills awareness of legal ideas,legal awareness training content into occupation education development the whole curriculum system,cultivate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of law and the way to build a professional team of teachers and other ways to establish occupation educ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law guiding ideology.
vocational development education;legal consciousness;career guidance course
G710
A
1671-1084(2017)01-0060-04
DOI 10.16221/j.cnki.issn1671-1084.2017.01.014
2016-09-06
2016年度江蘇開放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專項課題(2-12);江蘇開放大學(江蘇城市職業學院)課題
于桂鳳,碩士,揚州開放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婚姻家庭法學,訴訟法學以及大學生職業發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