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岳 戴護民 單 志 王波群
(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廣州 510515)
[教育教學研究]
中高職銜接的模具專業職業能力標準的開發
胡曉岳 戴護民 單 志 王波群
(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廣州 510515)
中高職銜接的模具專業職業能力標準的開發流程是先從調研和明確崗位層次目標入手,然后分析崗位工作任務,再制訂中高職銜接的能力標準。職業能力標準的開發是構建中高職銜接的課程體系、制訂中高職銜接的專業教學標準和課程標準的基礎。
職業能力標準;模具專業;開發流程
引言
職業能力主要包含三方面基本要素:第一,是為了勝任一種具體職業而必須具備的能力,表現為任職資格;第二,是指在步入職場之后表現的職業素質;第三,是開始職業生涯之后具備的職業生涯管理能力。職業能力具有能力品質的廣泛性、職業崗位的變異性、技術技能的綜合性、個人活動的重要性、繼續教育的終身性等主要特性[1]。
職業能力標準是既不同于職業標準,也不同于人才培養標準,它是對工作任務領域工作任務勝任性的規范描述,而且規范了考核要求,是制訂培訓課程和職業技術教育課程的重要參照標準。
職業能力標準的開發,首先要進行專業市場調研和職業崗位分析,形成條理清晰的“工作項目和職業能力目標分析”結果,然后考慮人的認知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職業崗位的工作任務的分析一般應該細化到工種,但有些工種從工作過程角度而言大部分相同,只是非常具體知識和操作不同。因此,可以將此不同工種職責進行合并,成為一個職業能力標準單元。如,數控制造工程師的崗位上數控車工和數控銑工是不同工作,作為職業能力標準它是分開的,但職業能力標準單元可以合并。
首先通過職業能力標準開發會議,邀請專家進行頭腦風暴,開發崗位群基本的職業能力標準,然后再進行補充。借鑒英國和德國的職業能力分析方法,以“工作任務”為基點,其中的“工作崗位”和“工作領域”分析是職業能力標準開發的重要環節。這里主要采用典型工作崗位→工作領域→工作任務模塊→職業能力單元的分析方法,如圖1所示。在實際操作中,筆者進行工作任務分析主要采用“頭腦風暴法”,即通過一位主持人依據精心設計的分析技術對若干行業技術專家進行引導來進行,完成工作任務分析表格[2]。針對工作任務分析表格進行整理,將相同的職業能力進行歸納,凸顯重要的職業能力,忽略一些次要的職業能力,并且對表格中的內容進行編號,以便以后再進行修訂,編號次序一般采用英文字母,例如工作崗位A,工作項目A1,任務模塊A1-1,職業能力A1-1-1。

圖1 職業能力標準開發方式
下面以中高職銜接的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的能力標準分析為案例來應用以上的職業能力標準開發方法。根據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的崗位群,對其進一步劃分職業崗位,提取職業崗位的工作項目。確定后,然后對每一工作項目進行任務模塊的具體分析,最后分析出此任務對應的職業能力[3]-[4]。將工作項目細分為工作任務模塊,對每個工作任務模塊的職業能力進行分析,最后獲取職業能力單元。通過專業調研與職業能力標準分析會,專家總結出如圖2所示模具專業崗位群的主要崗位為:模具設計師、模具主管、項目工程師、數控制造工程師和模具工藝工程師等五個崗位。我國已經建立起1-7級的職業教育層次,中職學生對應層次為3級,高職學生對應層次為4級。

圖2 模具相關崗位級別與職責分解
運用工作任務分析法,邀請8-12位行業技術專家參與職業能力分析會,在職業能力分析會中,采用“頭腦風暴法”,允許專家們各抒己見。在分析過程中,第一步,先將本專業所涉及的職業活動按工作的性質和要求分解成若干個工作領域,一般每個專業對應的工作領域以8-12個為宜。第二步,確定模塊(工作任務)。按工作的性質與要求。將每一工作領域分解為若干相對獨立的單項任務。第三步,確定職業能力。分析完成每項工作任務應具有的職業能力。以“數控制造工程師”崗位為例,如圖3所示。
根據上述開發方法,總結歸納職業能力分析會專家們的發言,獲得“數控制造工程師”崗位1-4級的職業能力分析表粗略版本,在此基礎上,再將這個表格發給若干家企業、中高職學校、行業協會,進行修改驗證。最后獲得如表2“數控制造工程師”崗位1-4級的職業能力分析表完善版本。這樣,也就得到了“數控制造工程師”崗位的職業能力標準,職業能力標準體現為職業能力標準單元,職業能力標準單元是進行課程標準開發的依據[5]。

圖3 以 “數控制造工程師”崗位為例的職業能力開發流程圖

表2 “數控制造工程師”崗位部分職業能力
中高職銜接的模具專業職業能力標準開發是個系統而繁瑣的過程,從調研和明確崗位層次目標、崗位工作任務分析到中高職銜接能力標準制訂,為構建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制訂中高職銜接的專業教學標準和課程標準奠定了扎實的基礎。我校模具專業以廣東省首批重點建設專業為契機,制訂了模具專業中高銜接的職業能力標準,并以此開發了課程標準和教學標準,在對口中職和高職學校進行了推廣。在此基礎上,模具專業又進行了高本銜接的職業能力研究,我校高職模具專業與廣東技術師范學院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開展了高本銜接試點,為打通職業教育的立交橋添磚加瓦。
[1]李曉桓,潘宏斌,李偉.對高職高專教師職業能力內涵的研究[J].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26(6):203-206.
[2]杜怡萍."二維四步五解"職業能力分析法的實踐探索[J].職教論壇,2015(09):8-14.
[3]劉大勇.職業能力導向的模具專業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構建與實施[J].廣東教育:職教,2012(5):13-14.
[4]張興強,楚天舒.《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初探[J].科技風,2015(12):215-215.
[5]沈言錦.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中高職銜接研究[J].機械職業教育,2015(4):12-13.
Development of the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Standard on Mold Specialty for the Connection of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U Xiao-yue,DAI Hu-min,SHAN Zhi&WANG Bo-qun
(Guangdong Mechanical&Electronical College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515,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standard of the mold specialty for the connect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lifelong education research.The development process is to start from the research and clear job level goal,and then analyze the job tasks,and then develop the ability standard for the connect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ability standard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fessional teaching standards and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the connection betwee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and vocational colleges.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standards;mold specialty;development process
G710
A
1671-1084(2017)01-0056-04
DOI 10.16221/j.cnki.issn1671-1084.2017.01.013
2016-08-06
中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會2012-2013年立項課題(GZYLX1213293);廣東省高職教育4械制造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2013年教改立項課題(JZ201340B)
胡曉岳,碩士,廣東4電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高級技師,研究方向為生長型制造系統、CAD/CAM一體化;戴護民,博士,廣東4電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模具CAE、金屬材料成型;單志,碩士,廣東4電職業技術學院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為模具設計、逆向設計;王波群,碩士;廣東4電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模具設計、產品創新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