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燾
清風斗室蘊文化
郭燾
工作日待在辦公室的時間超過10小時,一年中與辦公室同事相處的時間超過了家人,這樣的生活方式是文化;在辦公室內,墻上的制度是文化,約定俗成的規矩是文化,乃至同事間的聊天也是文化……看不看鐘表,時間的腳步總在向前;談不談文化,客觀上都存在一種文化。正因為文化滲透和影響著工作的方方面面,所以我們要涵養風清氣正的辦公室文化。
我們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走進機關辦公室,在理想信念的引領下,在政治機關的標準下,在日常具體工作中,不同性格、不同背景的人磨合默契,形成了樸素的辦公室文化。但同意識形態一樣,辦公室文化是一個從實踐到理論,進而理論指導實踐的過程,辦公室文化的養成,需要提煉塑造、激濁揚清,需要旗幟鮮明!
辦公室文化是“公”的文化。辦公辦公,辦的是“公”。為何稱之為“公”?因為我們的身份代表公;我們行使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公權力;我們從事的工作是為人民服務的,是公共事務;支撐和保障工作正常運轉的制度機制、物資保障等都是公共性的。從“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開始,我們民族留下了許多關于“公”的佳句,更有無數先賢將其作為崇高價值追求、以身殉道而名留青史,“公”文化代代傳承,早已成為中華文化的脊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底蘊和滋養,信仰信念就難以深沉而執著?!比艮k公室文化不姓“公”,就可能導致理想信念喪失,專注于搞所謂的“辦公室政治”:對上刻意逢迎,“時刻與領導個人保持同樣意見”,對同事表面和氣,明捧殺,暗傳謠,隨時準備爭功諉過……說到底,這種以權謀當政治的生態,完全以個人利益為出發點考慮問題,把辦公室當做追名逐利之所,在這樣的氛圍中,怎么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理想信念決定方向,“政在去私,私不去則公道亡”。優秀的辦公室文化,自當讓“公”的旗幟更鮮明。
辦公室文化是“工作”的文化。一般認為,“文化”兩字源自“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坝^”是認識,“人文”可以概括為“主觀對客觀的介入”,“化成天下”是實踐。從字義上看,文化是為實踐服務的,而辦公室中的實踐,毫無疑問是工作。辦公室處在黨政機關處理公務的一線,文化也是戰斗力。沒有優秀文化的辦公室,難有較高的工作效率。“嚴實深細”的工作作風,是辦公室文化建設的靈魂。漢文帝視察細柳營,僅看軍容就知周亞夫治軍有術,體現嚴謹的力量;西方失去一個鐵釘、亡了一個帝國的典故,說明細致的重要性……嚴謹細致、求真務實、勤勉敬業、自律守紀的工作文化,什么時候都不過時,工作越重要、越艱巨,越能體現其重要性。
辦公室文化是共同成長的文化。中國共產黨人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依靠學習走向未來。學習是黨員的自我修養,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在學思踐悟中循環往復、提高自己,否則不足以應對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良好的辦公室氛圍,自然是一個有益于大家共同成長的環境,在這方面,領導干部要作表率、立標桿。我們知道,一個好的“領路人”,能讓身邊的人更加優秀。觀中國歷史,改朝換代之際,王者麾下總是將星云集;王朝盛世之時,能臣干吏總是互相輝映,固然有風云際會之因,但無人能否認杰出的領導對他們的影響。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普通黨員就可以“把手插進口袋”,你同樣是他人的環境,是生態中的一部分,想讓“大樹枝繁小樹葉茂”,離不開每一個成員的努力。
良好的辦公室文化,會讓你每天早晨推開辦公室大門的同時,推倒了心中“私”墻,推開了積極進取、心情舒暢的一天;而千千萬萬個清風四溢的辦公室,會讓優秀文化的影響力到達更廣闊的天地,換來清氣滿乾坤。
(摘自2017年5月17日《中國紀檢監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