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
政策和經驗的關系
毛澤東
丑巧電早悉。所提各點甚好,已收納于中央關于老區半老區工作指示中。惟政策與經驗的關系一點,似應了解為凡政策之正確與否及正確之程度,均待經驗去考證;任何經驗(實踐),均是從實行某種政策的過程中得來的,錯誤的經驗是實行了錯誤政策的結果,正確的經驗是實行了正確政策的結果。因此,無論做什么事,凡關涉群眾的,都應有界限分明的政策。我感覺各地所犯的許多錯誤,主要的(壞人搗亂一項原因不是主要的)是由于領導機關所規定的政策缺乏明確性,未將許可做的事和不許可做的事公開明確地分清界限。其所以未能明確分清界限,是由于領導者自己對于所要做的事缺乏充分經驗(自己沒有執行過某種政策的充分經驗),或者對于他人的經驗不重視,或者由于不應有的疏忽以致未能分清政策的界限。其次,是由于領導者雖然知道劃分政策的界限,但只作了簡單的說明,沒有作系統的說明。根據經驗,任何政策,如果只作簡單的說明,而不作系統的說明,即不能動員黨與群眾,從事正確的實踐。以上兩種情況,各中央局與中央均應分擔責任。我們過去有許多工作,既未能公開地(此點很重要,即是說在報紙上發表,使廣大人們知道)明確地分清界限,又未能作系統的說明,不能專責備各中央局,我自己即深感這種責任。最近三個多月,我們即就各項政策,努力研究,展開說明,以補此項缺失。但各中央局在這方面自然有他們自己的責任。又其次,是政策本身就錯了。此點許多下級黨部擅自決定其自以為正確其實是錯誤的政策,不但不請示中央甚至也不請示中央局。例如很多地方的亂打亂殺,就是如此。但是各中央局,自己在某些政策上犯了錯誤的也不少。例如晉綏分局,對于在定成分上侵犯中農,對于征收毀滅性的工商業稅,對于拋棄開明紳士,都是自己犯了錯誤的。但是這類“左”傾錯誤犯得比較嚴重的似乎還不是晉綏而是華北華東華中各區(從日本投降后開始,投降前也有),晉綏的嚴重程度似乎還在第二位。是否如此,請你們加以檢討。又其次,是領導方法上有錯誤,即是上下聯系不夠,未能迅速了解運動的情況,迅速糾正下面的錯誤。上述各點,請你向參加中工委會議的各同志正式提出,并展開討論一次。
【題解】
本文選自毛澤東1948年3月6日致劉少奇的電報,主要討論的是政策與經驗的關系問題,標題為編者所擬。1948年3月6日,毛澤東在給劉少奇的電報(也稱“寅魚電”)里把政策與經驗的關系拓展為對政策的界限的討論。文中,毛澤東首先重復了此前對政策和經驗關系的說法。那是1948年2月27日,毛澤東在《中共中央關于保護工商業問題的指示》中首先從違反政策的錯誤說起,接著從工商
業政策角度提出“在戰爭、整黨、土地改革、工商業與殺人五個問題中,任何一個問題犯了原則的錯誤,不加改正,我們就會失敗”,因此“必須全面掌握正確政策,并隨時糾正下面的錯誤”。接著,論證了政策和經驗的關系:“政策是革命政黨一切實際行動的出發點,并表現于行動的過程及歸宿。……政策必須在人民實踐中、也就是經驗才能證明其正確與否及正確與錯誤的程度。但是人們的實踐,特別是革命政黨與革命群眾的實踐,沒有不和這種或那種政策聯系的。因此,在每一行動之前,必須向黨員及群眾講明我們按情況規定的政策。否則,黨員與群眾就會脫離我們政策的領導而盲目行動,執行錯誤的政策。”最后承上啟下地在此文中指出:“我感覺各地所犯的許多錯誤,主要的(壞人搗亂一項原因不是主要的)是由于領導機關所規定的政策缺乏明確性,未將許可做的事和不許可做的事公開明確地分清界限。”對政策與經驗二者關系的討論,源于毛澤東一段時間以來對土改等工作中“左”傾錯誤表現及其本質的結論性認識。從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角度講,政策的好壞要到實踐中檢驗,因而經驗(實踐)是第一性的,同時,毛澤東指出看問題要辯證,人們的實踐“沒有不和這種或那種政策聯系的”,實踐先天受政策的約束,因此,政策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視。毛澤東的論證,突出了政策的重要性,有利于把人們的思想從對馬克思主義的一般認識中解放出來,辯證地思考問題。(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