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蕾



摘 要:該文以北方寒冷地區工程為例,通過總結設計施工經驗,分析運行數據,旨在闡明公共建筑項目中,地源熱泵系統配合輔助系統,可獲得更加理想的節能效果。據此,提出配置太陽能系統的復合式地源熱泵系統,實現空調、采暖、熱水需求,有效提高系統的項目適用性及合理性。
關鍵詞:地源熱泵 太陽能 復合式 高效節能
中圖分類號:TU9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09(a)-0072-03
隨著國家大力推動及相關節能環保政策出臺,尋找替代 “高消耗、高投入、高污染”傳統落后用能的新型節能方案,已成為共識。
此項目作為首個國家級救援基地項目,定位于:“運行經濟可靠,設計低碳環保,體現技術先進”的建設目標,前期考證多種能源系統形式,以空氣為熱源,冬季低溫環境機組會出現頻繁融霜與運行不利。使用鍋爐采暖不符合環保要求。同時建設地周邊無可用地表水及處理污水,且城區內打井審批困難。在綜合分析可行性后,提出采用地源熱泵+太陽能的系統形式。
利用地源熱泵技術冬季吸收土壤及巖層蘊含的熱量,營造溫暖的室內環境。夏季將室內熱量排入土壤中,實現室內溫度的降低。太陽能熱水系統,在晴好天氣時,可滿足全部熱水需求。當其無法運行,熱水機組自土壤取熱提溫后供生活熱水。太陽能系統運行中可實現污染零排放。
通過以上系統建設,可滿足救援基地項目夏季空調、冬季采暖及全年生活熱水需求,經運行測算是一種較為經濟的系統形式。
1 項目概況
項目建設地河北省唐山市,占地面積122 948.15 m2,建筑面積59 872 m2。地埋管可用地面積為32 142 m2,包括體育場跑道、草坪、路面等區域。現有培訓樓、辦公樓、訓練館等為平頂建筑,可布置太陽能集熱模塊,且周圍建筑無遮擋,存采光及場地條件好。項目為新建,建筑功能涉及辦公樓、培訓樓、地下演練場、體育館及宿舍樓等。末端設備為風機盤管,有空調、采暖、日常生活熱水等需求。
2 系統方案介紹
2.1 負荷計算
夏季空調室內計算參數為溫度24 ℃~26 ℃,濕度40%~50%。冬季采暖計算參數為溫度18 ℃~23 ℃,濕度30%~40%。計算得冷負荷為5 988.4 kW,熱負荷為4 365 kW。
生活熱水主要滿足培訓樓接待及廚房使用,根據《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 50015-2003(2009年版),按照不同功能選擇用水定額,且培訓樓與廚房用水時段獨立無疊加。計算得培訓樓小時熱水量qrh=9760 L,廚房qrh= 1771.9 L,所需日熱水量為Qd=102.47 t,最大小時熱負荷為1 340.7 kW。
2.2 系統形式
選用系統型式:離心式熱泵機組+螺桿熱水機組+太陽能集熱板+儲熱水箱。
夏季離心式機組為空調供冷,冬季離心式機組為采暖供熱,當負荷低于單機容量30%,從經濟性考慮啟動螺桿式熱泵機組采暖。
生活熱水全年優先采用太陽能系統滿足,夏季離心機組熱回收作為補充,當受環境影響太陽能無法運行時,啟動熱泵機組供應熱水。
(1)空調(采暖)機組,2臺離心式熱泵機組,單臺制熱量3 106 kW,制冷量2 992.12 kW,用于夏季供冷冬季供暖,夏季可部分熱回收生產生活熱水。
(2)熱水機組,2臺螺桿式熱泵機組單臺制熱量為927 kW,可制熱水,冬季也可作為供熱調峰機組使用。
(3)地埋管換熱器,地埋管換器以巖土熱物性試驗數據為設計依據,勘測結果如下。(見表1)
說明:表1中的參數是根據冬季工況推算獲得,所選機組夏季標準工況為冷卻水,出水溫度35 ℃,測試過程按照國家規定執行。
由地勘實驗可知,地質層超過100 m為大塊鵝卵石,從工期及成本分析,打井深度定為100 m。綜合冬夏熱量平衡,計算得成孔數量為1 090口。采用垂直埋管方式。為采用三角形排布,井間距4 m。
2.3 太陽能系統
唐山地區太陽能全年輻射總量可達5 768 MJ/(m2·a),日照2 600~2 900 h。據現場條件,建筑頂部可布置太陽能集熱器約1 200 m2,理論運行天數為223 d(扣除雨雪陰天),計算日產熱水量為116 t,滿足日熱水用量。選用192組SLL-1500/50聯集管式太陽集熱器模塊,并配置專業PLC智能控制裝置。地源熱泵系統和太陽能系統的原理如圖1、圖2所示。
2.4 問題及解決措施
項目難點主要存在于系統設計和施工管理兩方面,負荷功能多變、控制距離遠、工期緊張成為突出矛盾,為此提出相應措施如下。
2.4.1 系統形式靈活,實現多功能備用
核心機組及輸配水泵均為同型,變頻運行一一對應。離心式機組與太陽能系統均可產生熱水,熱水機組供暖調峰,并備用。
2.4.2 PLC控制實現遠程切換,保證太陽能優先運行
PLC控制系統由太陽能系統和機房群控兩部分組成。
太陽能系統控制包括:(1)設備手動/自動切換功能;(2)定溫出水功能;(3)溫差循環功能;(4)自動上水功能;(5)漏電保護、防干燒、故障報警等。
機房控制包括換季閥門切換、設備聯動、系統間運行切換。通過檢測太陽能循環水泵在設定時段的運行情況,確定熱泵機組是否啟動。
2.4.3 離心機組熱回收合理運行
離心式機組采用三級變頻高效壓縮機,較高負荷運行時,可實現部分熱回收,有效回收冷凝器熱量,補充生活熱水,大大減少太陽能運行時間。
2.4.4 優化設備運行,提高經濟性
空調采暖工況:高負荷時優先采用離心式熱泵機組,低負荷時優先啟動螺桿機組,保證機組始終在較高負荷率運行。
熱水工況:優先運行太陽能系統,當不具備集熱條件時,啟動螺桿機組提供熱水,夏季離心式機組熱回收作為補充。
2.4.5 機房合理選址,地埋管換熱器分區布置
機房定在體育場看臺地下一層,貼臨配電中心,位于負荷中心。地埋管換熱器分為6個區,各區埋孔數量基本一致。由室外分集水器連接并設置獨立井室。水平連接管路采用同程布置。
2.4.6 實行一天雙會制度
由項目負責人組織召開,時間為7:00和22:00。早會安排當天工作內容,討論待解決問題。晚會聽取匯報,確定當天工程完成進度,為第二天工作安排提供參考。
2.4.7 人員配置嚴格遵循標準
項目組人員構成完備,制度嚴明。建立從上至下管理流程,保證問題及時反饋,不得越權處理,與考核、項目進度獎勵掛鉤。
2.4.8 采用先進設備技術縮短工期
地埋側打孔制定三班制24 h連續作業,選擇專業鑲齒鉆頭破碎成孔設備結合管徑De32單U埋管形式,降低施工難度及潛在壓癟隱患,并減少占地面積。
3 經濟性分析
按照電費0.7元/kWh計算運行費用。(見表2)
4 結語
地源熱泵系統是發展較為完善的節能系統,期間不斷吸收新的技術,以適應更加復雜的工況環境要求,通常冷熱負荷相對平均的地區適宜采用,對系統建設限制因素較少。在寒冷北方地區,系統建設時要充分考慮土壤熱平衡、凍結等問題,從保證換熱器換熱效果、系統穩定性角度出發,采取太陽能系統作為輔助系統,可有效提高系統運行能效,降低運行費用。
參考文獻
[1] 孫洲陽,陳武.太陽能—地源熱泵聯合循環技術研究[J].流體機械,2011,39(10):67-71.
[2] 余鑫,王如竹,翟曉強.豎直埋管地源熱泵系統研究進展[J].暖通空調,2010,40(2):1-9.
[3] 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 50015-2003)[S].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