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燕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四師七十二團醫院,新疆新源 835811)
研究對象選自本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64例慢性蕁麻疹患者,根據治療方式將其分為觀察組(32例)和對照組(32例),其中觀察組男18例、女14例,年齡20~62歲,平均年齡(45.3±2.5)歲,病程1~13年,平均病程(5.8±2.6)年。對照組男15例、女17例,年齡19~60歲,平均年齡(43.5±2.6)歲,病程1~12年,平均病程(5.6±2.8)年,所有入選患者均符合蕁麻疹臨床診斷標準,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給予對照組患者咪唑斯叮緩釋片(北京紅惠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10 mg/次,口服,1次/d,持續服藥4周,即一個療程。給予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添加自擬養血消風止癢湯,根據患者癥狀加減藥物,具體藥方組成:川芎 10 g,蟬蛻 10 g,防風 12 g,丹皮 10 g,當歸 20 g,制首烏20 g,蛇床子12 g,地膚子12 g,黃芪20 g,白花蛇舌草12 g,生甘草6 g,刺蒺藜12 g,生地20 g,如果患者脾虛濕困則可去掉生地和首烏添加藿香、白蔻仁、潞黨參,如果患者心火盛以及心煩失眠可添加麥冬、梔子和連翹,患者濕熱重可則添加佩蘭和茵陳,根據患者年齡和體質適當調整用藥計量,水煎,1劑/d,早晚兩次服用,連續服用20 d,即一個療程。
根據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將治療效果分為痊愈、顯效、有效以及無效四個標準。其中痊愈,即患者經治療,身體各個部位皮疹全部消退,臨床癥狀消失,不再發作。顯效,經治療,患者身體各個部位皮疹消退近70%左右,瘙癢等臨床癥狀明顯減輕。有效,經治療,患者身體各個部位皮疹消退近30%左右,瘙癢等臨床癥狀有所減輕。無效,經治療,患者臨床臨床無改善,甚至病情有加重趨勢。
本文研究數據運用SPSS17.0統計軟件處理,其中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表示,用t檢驗,P<0.05則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痊愈12例,顯效10例,有效8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3.75%,對照組痊愈4例,顯效12例,有效5例,無效11例,總有效率為65.62%,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兩組差異對比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有2例復發,復發率為6.25%,對照組有12例復發,復發率為37.5%,兩組復發率對比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
慢性蕁麻疹是臨床常見疾病類型,中醫治療該病則堅持活血化瘀、養血滋陰、消腫解毒以及止癢。本文研究藥方中的當歸和首烏具有養血滋陰之效,丹皮則具有活血化瘀和清熱涼血之效,改善患者局部供血,川芎則則具有祛血中之風和活血化瘀行氣之效,黃芪具有提高機體免疫力和增強網狀內皮吞噬之效,可有效調節內分泌系統和神經系統,其抗過敏作用顯著。上述諸藥共鳴可以滋養氣血,病邪毒素可從里排出,具有標本兼治只效。本文研究結果顯示,運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患者的臨床效果優于常規西藥治療患者,復發率也低于常規西藥治療患者,兩組差異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蕁麻疹效果顯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量,復發率較低,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1] 王進,陳健.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蕁麻疹臨床療效觀察及安全性評價[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5(3):766-768.
[2] 王建修.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蕁麻疹的療效觀察[J].醫學信息.2016,29(5):170-171.
[3] 崔關花,羅紅英.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蕁麻疹的臨床觀察[J].內蒙古中醫藥,2016,35(14):89.
[4] 錢云云,榮光輝,江超.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蕁麻疹的臨床分析[J].醫療裝備,2015(12):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