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瑾
宜良縣第一人民醫院,云南昆明 652100
斷奶期嬰幼兒的衛生保健和健康教育方法
王瑾
宜良縣第一人民醫院,云南昆明 652100
目的評估斷奶期嬰幼兒的衛生保健和健康教育效果。 方法篩選該院2014年7月-2016年3月接收的斷奶期嬰幼兒98名,以不同保健方法為依據展開分組:試驗組(n=50名,給予衛生保健和健康教育),參照組(n=48例,給予一般衛生保健指導),對患者展開衛生保健及健康指導3個月后,同時觀察、比對兩組嬰幼兒斷奶時間、嬰幼兒家屬健康知識掌握水平。結果給予不同保健方法后,試驗組50名:嬰幼兒斷奶時間、嬰幼兒家屬健康知識掌握程度,明顯優于參照組48例(P<0.05)。結論對斷奶期嬰幼兒展開衛生保健和健康教育,可在大大縮減嬰幼兒斷奶時間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嬰幼兒家屬的健康知識掌握水平,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斷奶期嬰幼兒;衛生保健;健康教育
斷奶是小兒成長較重要的一個階段,斷奶期嬰幼兒的飲食習慣也會發生相應的改變,從而影響嬰幼兒生長發育。據相關研究結果證實,如果斷奶期嬰幼兒母乳喂養時間較長,則易使嬰幼兒發生飲食異常或是食欲減退等相關反應,從而影響嬰幼兒健康成長,嚴重的會降低嬰幼兒機體抵抗能力,從而加大嬰幼兒患病的幾率[1]。對此,此次重點篩選該院2014年7月-2016年3月接收的斷奶期嬰幼兒98例作研究對象,分組對照,分別展開衛生保健和健康教育、一般衛生保健指導,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篩選該院2014年7月-2016年3月接收的斷奶期嬰幼兒98名,以不同保健方法為依據展開分組:試驗組50名,年齡6個月~2.5歲,年齡(1.5±0.5)歲,男(25名)/女(25名),給予衛生保健和健康教育;參照組48名,年齡6.5個月~2.5歲,平均年齡(1.3±0.5)歲,男(24名)/女(24名),給予一般衛生保健指導。比對兩組以上各項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參照組 醫務人員對參照組48名斷奶期嬰幼兒給予一般衛生保健指導:醫務人員對斷奶期嬰幼兒測量其營養狀況后,根據嬰幼兒實際營養情況,對嬰幼兒家長給予針對性的營養補給建議,且針對性嬰幼兒身體發育情況,制定相對應的營養計劃。
1.2.2 試驗組 對50名試驗組給予衛生保健和健康教育:①醫務人員按照嬰幼兒家屬對衛生保健知識的了解程度,展開個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把正確斷奶時間告知斷奶期嬰幼兒家屬,且對嬰幼兒的斷奶方式做相應的指導。例如,通常嬰幼兒斷奶時間在出生以后8~12個月最佳,如果嬰幼兒斷奶的時長超過8個月,在此狀況下,因小兒消化系統還沒完全發育,若單一地攝入外食,則會影響嬰幼兒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如果斷奶時間>12個月,則很有可能會使嬰幼兒的食欲降低,從而加大嬰幼兒拒食反應發生的幾率[2];②醫務人員應告知嬰幼兒家屬多關注嬰幼兒斷奶的方式,需循序漸進,且于嬰幼兒5~6個月,給予其食用蛋黃、米湯等食物,待8~9個月后,適當縮減嬰幼兒喂奶的次數;③醫務人員按照嬰幼兒身體發育情況,指導家長選擇合適的奶粉,對輔食添加、奶源、斷奶時間等,應給予患兒家屬衛生保健指導,讓家長更好地選取與嬰幼兒成長相符的奶粉。無論母乳或是奶粉喂養,保健醫師都需指導嬰幼兒家長正確喂食方法,以確保嬰幼兒正常進食,避免挑食、厭食等癥狀發生;④據相關研究結果證實[3],于0~3歲這一時間段內,大腦發育非常迅速,且在該階段對嬰幼兒展開早期健康教育,對于嬰幼兒大腦開發起到關鍵性的作用。且對0~3歲幼兒,需充分重視并進一步加強對嬰幼兒語言、感知、習慣、習慣等方面的培養與訓練,這對促進嬰幼兒大腦開發、智力開發、心理發育等方面具有積極作用。
1.3 觀察指標
此次研究重點對入選的98名斷奶期嬰幼兒展開衛生保健、健康教育、一般衛生保健指導后,選取該院自擬量表調查2組嬰幼兒家屬健康知識掌握程度,總分100分,分數越高,表明嬰幼兒家屬健康知識掌握程度越高。同時比對兩組嬰幼兒斷奶時間。
1.4 統計方法
數據處理選取SPSS 19.0統計學軟件,文中計量資料選擇(±s)表示,計數資料以(n)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比對兩組嬰幼兒斷奶時間所占比例
給予不同保健方法后,試驗組嬰幼兒斷奶時間比例,明顯優于參照組(P<0.05)。

表1 兩組嬰幼兒斷奶時間比例(n)
2.2 比對兩組嬰幼兒家屬健康知識掌握程度
試驗組50名:嬰幼兒家屬斷奶期健康知識掌握評分(96.60±3.16)分,參照組48名:嬰幼兒家屬斷奶期健康知識掌握評分(79.36±2.19)分,兩組對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嬰幼兒出生時,是智力、體格發育較迅速的一個關鍵時期,此時期對嬰幼兒身體、心理發育、嬰幼兒良好習慣的關鍵期,對此,做好斷奶期嬰幼兒保健工作非常關鍵。在當前斷奶期嬰幼兒保健工作中,醫務人員對其做好衛生保健、健康教育工作,并指導醫務人員選擇合適的護理方法展開護理,指導家長關注嬰幼兒的發育狀況、飲食等,以促進嬰幼兒健康生長、發育。例如,醫務人員首先對斷奶期嬰幼兒家長展開相應的健康教育與培訓,把醫院事先設計好的對于刺激并訓練嬰幼兒的聽覺、視覺、協調能力等知識手,直接發放至家長手中,叮囑家長嚴格遵照手冊的要求操作。此次研究對98名斷奶期嬰幼兒展開不同保健方法后,試驗組嬰幼兒斷奶時間、嬰幼兒家屬健康知識掌握程度,明顯優于參照組(P<0.05)。
綜上所述,衛生保健和健康教育在斷奶期嬰幼兒中的應用效果,比一般衛生保健指導更顯著,能大大減少嬰幼兒斷奶時間,建議推薦。
[1]李玉梅,關星,潘紅梅,等.城鄉產褥期婦女嬰幼兒喂養及疾病預防知識現狀調查[J].現代醫藥衛生,2013,29(12): 1826-1827.
[2]劉建麗,張琪,惠敏,等.早期喂養指導和輔食添加對嬰兒微量元素的影響[J].西部醫學,2014,26(10):1301-1303.
[3]呂紅,連蘊斯,梁小靜,等.流動人口嬰幼兒個體化保健管理對其生長發育情況的影響研究[J].山西醫藥雜志,2016, 45(13):1498-1500.
R473
A
1004-6569(2017)01(b)-0019-02
2016-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