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勝利
長春市寬城區金勝利西醫內科診所,吉林長春 130000
雙足與人體健康的相關性分析
金勝利
長春市寬城區金勝利西醫內科診所,吉林長春 130000
足部是人體重要的運動器官,承載著日常行動功能。祖國醫學認為,足底連接著人體的12條經絡,有著豐富的血管網和敏感的神經系統,能夠反映出人體的某些疾病。準確掌握足部與健康的相關性,對預防疾病、盡早發現疾病、及治療疾病均具有重要意義。該文將通過分析糖尿病與雙足、雙足水腫與心臟、紅皮病與雙足、原發性紅斑性肢痛、足癬病等多方面論證足部與健康相關性,為提高人們保健、治療效果提供可靠依據。
足部;健康;相關性
足作為人體的運動器官,位于每條腿的下端,它是由206塊骨頭,33個關節,20條大小不同的肌肉,114條堅韌而富有彈性的韌帶以及無數靈敏的神經與豐富的動靜脈血管,淋巴管組成[1]。該文將通過分析糖尿病與雙足、雙足水腫與心臟、紅皮病與雙足、原發性紅斑性肢痛、足癬病等多方面論證足部與健康相關性,為提高人們保健、治療效果提供可靠依據,現總結如下。
祖國醫學認為,人的足底,存在著所有人體內臟的反射區域,連接著人體的12條經絡。研究表明[1],人體足部有著豐富的血管網和敏感的神經系統,所以,能夠反映出人體的某些疾病。由此提示[2],準確掌握足部與健康的相關性,對預防疾病、盡早發現疾病、及治療疾病均具有重要意義。
2.1 糖尿病與雙足
糖尿病是臨床常見及多發的慢性終身性代謝性疾病,由于目前臨床尚無此病有效治愈措施,患者僅可通過終身用藥控制機體血糖穩定,若血糖控制不良則將顯著增加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足、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糖尿病腎病等相關并發癥發生幾率,致殘率及致死率隨之上升,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及生命安全。研究表明,糖尿病作為一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群,除了由于胰島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島素作用缺陷而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代謝異常外,還會引起心,眼,腎,神經,血管等組的損壞,這一點可以從糖尿病人的雙足得以窺見。
據統計,約有20%的糖尿病患者會出現糖尿病足這一并發癥。嚴重的患者還將遭受截肢的痛苦(33%),在老年患者(66~74歲)中,這種風險會增加20倍。
當糖尿病患者出現腳步皮膚感覺減退,腳發木,發冷或兩腳對冷熱的感覺不一樣,以及腳或腿上的毛發脫落,出汗不均,足皮膚的顏色改變(蒼白或發青),行走時出現疼痛或間歇跛行。嚴重者出現足或下肢的發黑,潰瘍,感染以致壞疽的現象,就說明糖尿病的并發癥出現了。
2.2 雙足水腫可能與心臟有關
如發現自己的雙足特別是足踝有不明原因的腫脹時。要想到是否心臟出現了問題,特別是有這方面病史的人就更應該注意,這預示著原有病情的加重,因為當心腎出現問題后,人體的靜脈壓升高,是皮膚等軟組織出現水腫,尤其是心臟出現衰竭時(右心或全心)其顯著特征時水腫出現在人體最低部位,在這些部位常出現對稱性可壓凹陷性水腫。
2.3 紅皮病與雙足
如果出現手掌和足底皮膚鮮紅,細嫩且(或)伴有輕度疼痛,手觸皮膚局部溫度多不高,在較熱的水中卻反映有舒適的感覺就要想到是否患上了紅皮病,更應引起注意的是這病多在慢性炎癥及肝病時出現。
2.4 原發性紅斑性肢痛
如果雙足在長時間行走,寒冷等情況下突然出現皮膚發紅,皮膚濕度升高,并伴有腫脹,出汗就要考慮是否得了原發性紅斑性肢痛的可能,這病在疼痛上的特點是多在夜間,呈現陣發性,時間不定,可以數小時也可數天。
2.5 足癬病
足癬病是臨床常見及多發的足部皮膚病,若某位患者發現自身足趾間出現紅癢、脫屑等臨床表現,則提示其可能患了足癬病。足癬病目前臨床仍主要選擇外敷藥物治療,但由于其病程長、病情遷延難愈且易反復發作,將嚴重影響患者正常學習、工作及生活。
足癬病是足部皮膚唄癬菌感染,多發生在趾間或跖部,根據臨床表現得不同可分為4種類型:淤汗皰型:開始多厚皮散在小水泡,破裂后形成環狀鱗屑,可擴延成片,久病則皮膚變厚,瘙癢明顯曰于趾間型:好發于第3、4、5趾間,有少量脫皮屑,瘙癢強烈,可因搔抓引起細菌感染,局部糜爛,且有炎性滲出液曰盂鱗屑角化型:在足跖,足跟及其側緣,出現局限性的不整形嗜紅色鱗屑性斑片,表面干燥,角化并形成皸裂曰榆濕潤糜爛型:多繼發于汗皰型或趾間型,由于搔抓造成皮膚破損,細菌侵入感染,導致皮膚潰爛,滲出。癢感明顯,多發生于炎熱的夏季。
足部是人體距離心臟最遠的器官,因此也最易遭受寒邪入侵,一旦發病將首先于足部反映,提示由人體足部即可觀察出機體健康狀態[2]。早在5000多年前我國經典著作葉黃帝內經曳中就有提到,足道養生不僅可減少甚至消除某些疾病,對增強機體抵抗力、確保健康均具有積極意義[3]。該文通過對各類病癥研究可知,足部健康與糖尿病、心臟病、紅皮病、足癬病、原發性紅斑性肢痛均具有顯著相關性,由此可知,雙足的健康與人體息息相關,作為人體健康的野晴雨表冶,應當引起人們的重視。
[1]秦德英.寒頭暖足益健康[J].安全、健康和環境,2007,7 (12):51-52.
[2]康會欣.健康之旅始于足[J].大眾理財顧問,2010,19(2): 82-83.
[3]吳圣利.寒頭暖足益健康[J].新農村,2009,11(2):30.
R5
A
1004-6569(2017)01(b)-0079-02
2016-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