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軍,陳英,馬中瑞,劉德榮,楊玉平
民勤縣人民醫院,甘肅武威 733300
骨科創傷及術后下肢腫脹防治研究
趙軍,陳英,馬中瑞,劉德榮,楊玉平
民勤縣人民醫院,甘肅武威 733300
目的分析骨科創傷及術后下肢腫脹的臨床治療效果,以提高臨床防治水平。方法選取60例2015年3月-2016年9月在該院治療的骨科創傷及術后下肢腫脹患者,分為研究組(30例)與對照組(30例),研究組給予中藥桔術四物湯治療,對照組給予甘露醇與復方丹參治療,比較兩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研究組治療顯效17例,有效11例,總有效率為93.33%。對照組顯效12例,有效8例,總有效率為66.67%,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的不良反應明顯較少(P<0.05)。結論中藥桔術四物湯應用于骨科創傷及下肢腫脹治療,能夠有效緩解患者臨床癥狀,增強關節活動度,臨床療效顯著。
下肢腫脹;骨科創傷;關節活動度;防治效果
骨科創傷或骨折術后很容易出現下肢腫脹的情況,若不能及時給予有效處理,很容易導致下肢組織因缺氧而關節骨質改變或關節粘連等,嚴重時還會導致患者殘疾,給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極大影響[1-2]。因此,對骨科創傷及術后下肢腫脹的方式措施進行探討,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于該院2015年3月-2016年9月期間收治的骨科創傷及術后下肢腫脹患者中選取60例,將其作為該次研究對象,其中左下肢腫脹患者33例,右下肢腫脹患者27例。根據入院先后順序隨機發分為兩組,研究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齡為22~65歲,平均年齡(39.2±4.2)歲。對照組30例患者中男、女各15例,年齡在21~66歲,平均(39.7±4.5)歲。比較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臨床有比較價值。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給予常規處理措施,在損傷早期給予患者肢體局部冷敷,然后將患肢抬高于心臟水平面約10~30°,以促進消腫。指導患者進行早期肌肉、關節的主動運動,訓練過程中應循序漸進,逐步增加訓練強度,并適當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在常規處理的基礎上,研究組患者采用中藥桔術四物湯治療,其具體處方為:川芎10 g、桂枝10 g、甘草3 g、白術10 g、獨活10 g、桃仁8 g、木瓜10 g、當歸20 g、生地10 g、羌活10 g、陳皮10 g、紅花8 g、白芍10 g、牛夕10 g。用水煎服,1劑/d,分早晚2次服用。
對照組患者給予復方丹參聯合甘露醇治療,復方丹參片(批號:國藥準字Z42021488),使用劑量為1片/次,3次/d。甘露醇(批號:國藥準字H20073706),使用劑量為1~2 g/(kg·d)。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可酌情調整劑量。
1.3 療效評定標準
根據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膝關節活動度以及下肢腫脹情況對患者的療效進行評定。患者治療后的腫脹完全消失,患肢的膝關節活動度達到0~110°,膝關節功能基本不受影響,下蹲動作略有限制,則可以將其評定為治療顯效;若患者治療后患者腫脹情況有所改善,膝關節活動度在0~90°之間,在進行下蹲動作時具有較明顯的疼痛,則評定為有效;若患者的腫脹情況沒有發生好轉甚至加重,膝關節屈膝在90°以下,膝關節無法完全伸直,功能受到較大影響,則評定為無效。有效率與顯效率相加之和即為總有效率。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該組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s)代表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比較,[n(%)]表示計數資料,對比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通過治療后,研究組患者中治療顯效和有效分別為17例和11例,總有效率達到了93.33%,而對照組患者中治療顯效12例,有效為8例,其治療總有效率僅為66.67%,顯著低于研究組,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67,P<0.05),見表1。

表1 研究組和對照組臨床療效比較[n(%)]
研究組患者治療期間無明顯不良反應發生,對照組在用藥后12例有不同程度的紅腫、疼痛等癥狀,3例表現為腎臟損害,2例用藥后出現食欲減退、過敏性皮疹等反應,總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6.67%。
隨著現代交通業的不斷發展,下肢創傷患者的數量也急劇增加,骨科創傷及術后下肢腫脹在臨床較為常見,主要表現為皮膚瘀紫、麻木以及局部出血等癥狀,若治療不及時會嚴重影響患者健康,甚至導致患者殘疾。復方丹參與甘露醇是臨床常用治療方法,具有增強靜脈張力,促進靜脈回流的作用,從而達到消除腫脹的效果,但是都具有較強的不良反應[3]。
中藥桔術四物湯具有改善下肢血液循環、抑制炎癥和養血調功的作用,有助于防止血栓形成,能夠有效提高對骨科創傷及術后下肢腫脹的防治能力[4],避免西藥治療所引發的不良反應,具有較高的應用效果及安全性。該研究中,在給予研究組中藥桔術四物湯治療后,其治療總有效率達到了93.33%,與采用傳統復方丹參與甘露醇治療的對照組66.67%比較,顯著較高,說明研究組的治療方法更為有效。另外,研究組沒有明顯不良反應發生,而對照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達到了56.67%,表明中藥桔術四物湯治療的安全性較高,可應用于臨床治療。
綜上所述,骨科創傷及下肢腫脹患者臨床采用中藥桔術四物湯治療,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腫脹和疼痛癥狀,改善其關節活動度,且不良反應較少,安全性較高,可在臨床推廣應用。
[1]劉建波,王任才,鄭建英,等.藥物聯合循環驅動儀治療創傷及術后下肢腫脹的療效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6,16(72):173.
[2]朱軍方,曹常松.骨科創傷及術后下肢腫脹的臨床治療體會[J].中國傷殘醫學,2016,24(8):104-106.
[3]易晨陽,楊丹,馮飛,等.骨科創傷及術后下肢腫脹防治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2013,23(7下旬刊):3759.
[4]高剛峰.探究在骨科創傷手術后患者下肢腫脹的治療對策[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6,16 (47):134.
R47
A
1004-6569(2017)01(b)-0042-02
2016-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