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萬里,劉霞
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寶山風濕病醫院,新疆烏魯木齊 830000
中醫辨證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觀察
王萬里,劉霞
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寶山風濕病醫院,新疆烏魯木齊 830000
目的總結分析中醫辨證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療效。方法以該院2015年2月-2016年10月期間接收的8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40例)和對照組(4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的中醫針灸以及牽引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中醫辨證治療,就兩組患者臨床治療的相關資料進行回顧分析。結果觀察組以92.5%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72.5%的治療總有效率,同時在治療后的JOA評分方面,觀察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腰椎間盤突出癥在常規治療基礎上采用中醫辨證治療,能夠進一步促進患者的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腰椎癥狀,效果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中醫辨證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療效
腰椎間盤突出癥屬于臨床骨科常見疾病,患者發病后主要癥狀有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肢體麻木、間歇性跛行等,腰椎間盤突出癥對患者的正常生活影響較大,如不及時治療,病情嚴重的可造成患者大小便失禁,更為嚴重的可出現不完全性雙下肢癱瘓[1]。早期有效治療對于改善患者預后至關重要,該文從中醫學角度,結合該研究收集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病例資料,就中醫辨證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以該院2015年2月-2016年10月期間接收的8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40例)和對照組(40例),觀察組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齡25~72歲、平均年齡(45.3±5.1)歲,病程2~11個月、平均病程(5.9±1.1)月,治療前的JOA評分為(11.4±2.1)分;對照組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24~71歲、平均年齡(45.6±5.0)歲,病程2~10個月、平均病程(5.8±1.2)月,治療前的JOA評分為(11.6±2.0)分;在治療前的基本資料方面,觀察組和對照組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能夠進行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使用電腦腰椎多功能牽引治療儀對所有患者實施常規的牽引治療,牽引過程中初始牽引重量為患者體重的25.0%~50.0%,持續25 min/次,1次/d;與此同時對患者進行中醫針灸治療,針灸穴位主要有腰夾脊穴、秩邊穴、環跳穴、溪穴、昆侖穴、殷門穴、足三里、懸鐘穴、風市穴、承扶穴、太委中穴等,按照平補平瀉法對患者實施針灸治療,每個穴位留針15 min,1次/d,1個療程為7 d,所有患者連續治療2個療程[2]。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的是中醫辨證治療方法,根據患者實際情況,辯證分型為氣滯血瘀證、風寒濕痹證以及肝腎虧虛證,根據不同辯證分型實施治療,其中:①氣滯血瘀證采用的是身痛逐瘀湯加減方,基本的藥物有:秦艽15 g、延胡索10 g、香附6 g、川牛膝10 g、川芎10 g、桃仁9 g、沒藥10 g、當歸10 g、紅花9 g、乳香10 g、甘草6 g;②風寒濕痹證采用的是祛寒除濕散,基本方有葛根20 g、桂枝8 g、白芍15 g、生姜10 g、黃芪20 g、大棗10枚、灸甘草6 g、全蟲6 g、地龍10 g、紅花20 g、蒼術12 g、雞血藤10 g、威靈仙10 g、馬錢子10 g、沒藥10 g、烏梢蛇10 g、狗脊35 g、艾葉10 g、當歸10 g、冰片30 g、羌活20 g、獨活15 g、川椒200 g、甘草10 g、川芎10 g、白芷20 g、細辛10 g;③肝腎虧虛證采用的是金匱腎氣丸加味,基本藥物組成有:制附子6 g、肉桂6 g、枸杞10 g、川牛膝15 g、熟地黃15 g、牡丹皮6 g、山藥10 g、杜仲10 g、山茱萸(制)10 g、茯苓10 g、丹參10 g。將上述中草藥成分用500 mL水浸泡30 min后煎熬到200 mL藥液,分早晚兩次溫服。連續治療2個療程[3]。該次研究中所有患者治療時間為2周。
1.3 觀察指標
該次研究中的觀察指標主要有:①兩組患者治療效果;②患者治療后的JOA評分。
1.4 評價指標
JOA評分采用的是日本骨科學會評分表進行評價,其中下腰痛JOA評分在0~29分,分值越高,疼痛緩解越徹底;患者治療完成后的效果評價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顯效:患者臨床腰痛、下肢放射痛等癥狀全部消失,恢復正常的腰腿部活動功能;有效:上述臨床癥狀明顯改善,在患者腿部抬高50~70°。過程中存在輕微疼痛感;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以及腰腿部活動功能改善不明顯。治療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4]。
1.5 統計方法
具體的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實施數據處理分析,其中治療總有效率采用率(%)表示,觀察組和對照組之間的比較使用χ2檢驗,JOA評分則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使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效果比較分析
兩組患者在治療完成并經過統一數據分析后顯示,觀察組以92.5%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72.5%的治療總有效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相關數據以及分析見表1。

表1 觀察組和對照組治療效果比較分析[n(%)]
2.2 治療后JOA評分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的JOA評分為(24.1±3.8)分;對照組治療后的JOA評分為(19.7±4.1)分,在治療后的JOA評分方面,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腰椎間盤突出癥在臨床較為常見,而根據最新臨床統計資料表明,我國有15.2%的人群長期受到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影響,不僅發病率在逐年上升,同時也呈現出低齡化的趨勢。對于患者而言,長期會感覺到腰痛、坐骨神經痛等,當疾病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可發展為關節退變、骨質增生等,早期有效地治療仍然是減輕患者痛苦,促進患者生活質量提高的關鍵。
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方面,中醫學在有著一定的研究,同時在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方面也有一定的優勢。結合中醫基礎理論中的相關內容,腰椎間盤突出癥屬于“痹癥”、“腰痛”的范疇,寒濕、腎虛、勞損、外傷、督脈氣血運行失調等均是其主要病因,因而,在治療過程中需要采用要消腫止痛、祛寒除濕、疏通經絡以及行氣活血等治療方法[5]。
該次研究中在中醫病因基礎上采用了不同的治療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的牽引治療配合針灸治療,觀察組則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了中醫辨證治療方法,根據患者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證型不同采用相應的治療方法。對于氣滯血瘀型在治療過程中應采用活血祛瘀、疏肝理氣的治療方法;對于風寒濕痹證則需要采用祛風除濕、活血通絡以及消腫止痛的藥物;對于肝腎虧虛證則需要采用滋陰、益精、養血等治療方法[6]。
該研究中對腰椎間盤突出癥風寒濕痹證患者采用了祛寒除濕散,其中包含了多種種草藥成分,比如,方中的獨活具有抗炎鎮痛的功效;艾葉具有散寒止痛的功效;羌活具有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生姜具有發汗解表的功效;黃芪則具有益氣固表、利水消腫的功效;雞血藤則具有活血補血、舒筋活絡的功效,多種中草藥的聯合使用能夠有效地發揮祛風除濕、活血通絡以及消腫止痛的作用,從而保證患者治療效果。該研究結果表明,對于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在常規治療同時加入中醫辯證治療能夠進一步鞏固治療效果,改善患者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相關癥狀。
綜上所述,對于腰椎間盤突出癥在常規治療基礎上采用中醫辨證治療,能夠進一步促進患者的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腰椎癥狀,效果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1]歐禮,唐本夫.中醫辨證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52例臨床觀察[J].中醫藥導報,2013,19(2):47-48.
[2]張衛國.椎間盤鏡微創手術配合中藥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觀察[J].當代醫學,2013,18(5):160-161.
[3]郭彥濤,楊少鋒,鄧博.辨證分型定向透藥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和安全性研究[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 7(6):5-8.
[4]郭彥濤,楊少鋒,鄧博.辨證分型在中醫定向透藥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14, 23(10):13-15.
[5]顧羅加,孫文里,潘浩.中醫推拿聯合中藥外敷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療效[J].遼寧中醫雜志,2015,9(1).1000-1719.
[6]白志強,任平霞,韓學民.手術配合中醫辨證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觀察[J].光明中醫,2015,30(9):1960-1961.
R521
A
1004-6569(2017)01(b)-0077-02
2016-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