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劍冰
互聯網如何幫助法律行業從古老走向智能?無訟給出的答案是,以整體性思維看問題,著眼全局找辦法。
普通人在打官司時,最容易陷入焦慮與無助。焦慮來自信息不對稱——業內律師良莠不齊,一個不合格的律師往往會帶來敗訴的結果。而在萬物互聯的今天,法律服務行業卻保持著古老的面貌——神秘、昂貴、高度知識密集型、重度線下、難以標準化。
資深律師蔣勇深知行業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不僅存在于普通人與律師之間,也存在于律師與案件之間,律師與律師之間。
比如,個體律師處于單打獨斗的狀態,無法分享客戶資源;律師、法官在訴訟準備期會查閱海量資料,卻很難找到有用案例;很多案件涉及跨地域、多級法院審判,律師間有合作的需求,卻沒有途徑。
針對這些問題,2014年蔣勇成立了法律服務平臺無訟。無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供給側改革”,通過簡化律師的業務流程提高其工作效率,讓律師的服務能力標準化。
“無訟案例”可以幫助律師、法官在茫茫書海中高效檢索出所需材料。“無訟案例”整合了官方“中國裁判文書網”以及其他第三方數據,并從每篇案例中提取100多個關鍵字段打上標簽,通過與阿里聯合研發人工智能技術,使程序完成語義理解和精準搜索。
目前,無訟擁有3 000萬份裁判文書,2 500萬份案例數據。無訟已聚集起超過30萬人的律師社群,無訟案例的流量甚至超過老牌法律門戶網站北大法寶。
同時,廣泛的律師用戶群為無訟帶來了數據積累,無訟得以構建律師大數據庫,發力需求端。
“無訟名片”通過解構律師過去的案件數據、公開的判決文書,從中挖掘關鍵信息用以評價律師能力,標準化律師的水平。需求方只需輸入簡單的案例或關鍵詞,平臺就可匹配適合的律師。目前無訟已經有30萬律師用戶,4萬認證律師。
在企業端,無訟推出“無訟辦法”,對中小企業日常法律問題采用一站式打包處理。而地產、金融這類大企業在一定周期內訴訟頻率較高,“無訟智能法務系統”能幫助大企業的法務優化管理系統,處理集中性訴訟,同時根據企業以往的數據提供法律風險監視功能。
互聯網創業缺的是系統化思維,市場中所有的參與者都不是個體,而是整體。正是有了“供給側改革”,無訟才能持續性地吸引律師加入;也正因為有了龐大的律師群,無訟才能實現大數據分析,精準匹配需求方,進而拓展購買力更高的企業用戶。
目前,無訟面向律師個人的工具型產品均免費,企業級產品根據案件情況進行收費。2016年12月,無訟宣布獲得1.2億元B輪融資。而蔣勇下一步的規劃是深化無訟在企業端的服務,并加強無訟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