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豐
14年向前奔跑,詩尼曼證明了一種可能性:無論外部競爭多么激烈,只要堅持自己的初心和方向,終會厚積薄發,一躍而起。
廣州番禺,蓮花山下,獅子洋畔,制造企業星羅密布。
即便是傳統制造業和實體經濟略顯蕭條的當下,這里仍然有不少工廠開足馬力,夜以繼日地生產。作為國內最知名的定制家居品牌之一,詩尼曼的智造車間正在利用全自動信息化生產線,應對全線飄紅的客戶訂單。
長期以來,定制家居是一個野蠻生長、技術壁壘有限的行業,然而詩尼曼這家發軔于珠江之濱的企業,卻在十來年間,把家居玩出了萬千花樣,從一個小作坊變成在全國擁有上千家專賣店,產品與口碑俱佳的明星級企業。
這樣一家企業,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一位企業家,以及怎樣一種力量?

一針捅破天
解讀今年50歲的辛福民,以及擁有14年歷史的詩尼曼,可以放在傳統產業如何在新環境中重新崛起的大追問中。
2003年,靠賣紗窗起家的辛福民,懷揣20余萬元創建定制家居品牌詩尼曼。與當時很多洗腳上田、白手起家的家居行業老板不同,辛福民受過良好的教育,做過高校教師,干過房地產和互聯網,學歷背景和職業經歷決定了他的格局夠大,視野夠廣闊。
基于此,詩尼曼成立之初,辛福民就選擇了由高打低,用“定制”進行降維攻擊。
彼時,家居市場并無“定制”概念,成品家具是顧客的主流選擇,而帶有“定制”元素的木工家具,卻因為受到生產周期和生產效率制約,無法在市場有更大的作為。辛福民敏銳地察覺到,在消費升級趨勢下,滿足顧客個性化需求的定制化產品一定是家居市場爆發的方向。
于是,辛福民單點突破,把“定制衣柜”作為“針尖”,想要一針捅破天。詩尼曼第一個門店面積不到100平方米,樓上辦公,樓下賣貨,員工僅有四名。沒有人想到,這個毫不起眼和默默無聞的小門店,日后會成為中國定制家居領域的明星品牌。
事實上,從創業者到企業家的氣象轉換,沒有人能一蹴而就,甚至一開始就要面對企業生存的壓力。
詩尼曼初創階段,進賣場,只有犄角旮旯,參加展會,被歸入五金建材類別……凡此種種,辛福民沒有任何怨言,而是抱著“好產品自然會說話”的堅定信念,帶領員工埋頭苦干。此后數年間,憑借著高性價比的衣柜產品和優質服務,詩尼曼在廣州站穩了腳跟。
然而,辛福民并不滿足,他想要詩尼曼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全國知名品牌。
2008年,金融危機襲來,辛福民卻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擴大產能,從占地兩畝的工廠搬到一個占地22畝的工廠。當時很多人并不理解辛福民的這種“冒進”,殊不知,這種逆勢而為的底氣,其實來自于辛福民對行業的信心。
危機背后是生機,事實證明,辛福民是對的。定制家居正在不斷蠶食著傳統成品家具的市場份額,并逐漸發展為一個新的細分市場。詩尼曼擴大產能后,很快便以凌厲之勢席卷南粵,繼而劍指全國。
5年后的2013年,詩尼曼再次上演了戰略性勝利的好戲碼,斥資建成占地150畝的番禺生產基地,并引進智能化生產線,使產能再次擴大了數倍。這一舉措的直接結果是,詩尼曼連續4年增速超過70%,經銷商數量發展至上千家。
何以得天下
“企業想要長久發展,就必須讓你的經銷商賺錢!”辛福民的話擲地有聲。
很多傳統企業的經銷體系,廠商是割裂的,廠家只是把經銷商作為渠道和終端。在固化思維之下,一些廠家為了完成銷售指標不斷向經銷商壓貨,讓其苦不堪言,有的甚至與經銷商爭奪利益。
相比之下,詩尼曼始終將經銷商的利益放在首位。在辛福民看來,詩尼曼不只是品牌,更是經銷商與消費者溝通服務的平臺。只有服務好經銷商,才能更好地服務消費者。
具體而言,詩尼曼圍繞經銷商提供了一套堪稱“全程保姆式”的服務體系,涵蓋店面選址、人員培訓、市場推廣、渠道引流等。另外,詩尼曼還成立了商學院,全國巡回對經銷商團隊進行針對性培訓和指導,傳授經營管理之道。
辛福民認為,“給經銷商真正的幫助是輸出方案、輸出團隊,一起戰斗。”
比如,有的經銷商不擅長營銷,詩尼曼就會派出市場營銷人員協助經銷商制定推廣方案,組織促銷活動;有的新經銷商缺乏經驗,突然遇到大批量訂單時手足無措,詩尼曼便會立即抽調設計和安裝人員“江湖救急”;又比如,為了杜絕總部與經銷商爭利,無論是在詩尼曼自營電商平臺“家居100”,還是在天貓、京東旗艦店,消費者購買任何一款產品,都必須點擊進入所在區域的實體店下單,采購和服務由當地經銷商完成。
雖然這種全程保姆式服務比其他廠家付出得多,但這恰好體現了詩尼曼的決心,要讓各地的經銷商變得優秀,使其擁有強大的獲單能力和銷售能力,享受品牌和業務增長的紅利。
這種“共生”關系帶來的是雙贏,對于詩尼曼來說,一支素質高,戰斗力強的經銷商隊伍,可以強化終端能力。反之對于經銷商來說,抓住一個優秀品牌不僅能賺錢,還能讓他們在初創階段少走彎路,少繳“學費”。
經銷商王文強對此深有體會。早在2011年,王文強就加入詩尼曼成為山東濟寧地區的經銷商,一個80平方米的門店,一年銷售額達到1 200萬元。躺著賺錢的日子讓王文強有些找不著北,辛福民便鼓勵他不要小富即安,要有更大的愿景。在詩尼曼總部的支持下,王文強2014年進軍濟南市場,3年時間開了3家門店,并創造了月銷售額300萬元的佳績。
回歸商業的初心
一家企業的風格,往往就是這家企業老板的風格。以此為維度,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詩尼曼以及它所釋放出的穩健感。
外界看辛福民,覺得他是行業里的學院派,一方面善于思辨,另一方面卻低調務實,步步為營。而辛福民審視自己,卻認為他只是遵循了最基本的商業規律而已。
辛福民時常會想起小時候在山東農村老家生活的場景:肥沃的土地上,母親辛勤地耕種,施肥,在泥土芳香中收獲豐碩的果實。對標詩尼曼經營管理之道,辛福民將其總結為四個字:“萬物生長”。
事實上,詩尼曼在發展過程中的確做到了穩健與有序,既沒有“拔苗助長”,也沒有“打激素”。比如,詩尼曼不打價格戰,而是注重對經銷商的培養,讓他們參與到詩尼曼的整個生態體系中去;又比如,詩尼曼從不做花里胡哨的營銷,因為開店速度和銷售額的飆升就是最好的廣告;詩尼曼甚至很少講C2M、F2C、柔性供應鏈等熱門概念,因為在經銷商看來,詩尼曼雄厚的設計實力和工廠實力,就是好產品的保證。
在公司治理方面,辛福民提出了“分好錢,分好權,有愿景”,讓各級員工、經銷商不僅成為了詩尼曼的“利益共同體”,更是一種“命運共同體”。
世間的真理都是樸素的,而支撐一門持久生意的商業思想也是樸素的。從一個人內心深處流出來的真情,是可以流入到另一群人內心深處去的。多年來,詩尼曼和員工、經銷商確實形成了同心圓與手足情的關系,辛福民重感情,經銷商也感恩詩尼曼為他們帶來的改變。
萬物生長。中國定制家居行業,大風正在過境。
2016年,詩尼曼啟動了“大電商,大家居,智能化制造”戰略,進軍門窗、櫥柜以及全屋定制,形成多元化、全方位的定制家居產業格局。而簽約“國民媳婦”海清作為形象代言人,更是將詩尼曼品牌建設推向了新的高度。
未來已來,辛福民已經做好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