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玲
編者按:為了推動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展示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成果,發現和培養青年骨干教師,促進廣大教師積極研究課堂教學,中國教育學會小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2016年12月3日至5日在廣東省廣州市舉辦了 “中國教育學會2016年度課堂教學展示與觀摩(培訓)系列活動·第二屆小學青年教師語文教學觀摩活動”。本次活動的評獎分“閱讀課系列”和“表達課系列”兩種課型進行,每個省選派兩位選手參賽,一位上現場課,一位報送光盤課。我省選派哈爾濱市虹橋第一小學王曉琳老師上“表達課系列”口語交際的現場課,課題為《我想發明的機器人》;推選哈爾濱市香安小學宋月娥老師報送“閱讀課系列”光盤課,課題為《威尼斯的小艇》。
本刊分兩期連續報道兩位老師的參賽活動,將從參賽課的教學設計與紀實、參賽經歷與賽后反思、主題論壇和專家評價等幾個方面,全方位地呈現兩位老師的精彩課例及我省小學語文教學的研究成果。希望讀者通過這樣一個專題,這樣一組文章,能夠產生關于語文教學的深入思考,并從中找到落實培養核心素養的路徑與方法。那就是我們策劃、編輯本選題的初衷,也將是對我們的鼓勵!
所謂名師,就是“課堂讓學生喜歡、成績讓家長滿意、能力讓同行佩服、地位讓社會敬重”的教師。從普通教師成長為名師,無論對個人、對學校乃至對社會都有著重大意義。縱觀竇桂梅、于永正、李吉林等小語界的名師,他們的教學風格雖各有特色,但成長道路又多有相似。可見,名師的培養是有規律可循的。哈爾濱市虹橋第一小學在名師培養的道路上積極借鑒前人的經驗并結合校情大膽實踐,為那些具有名師潛質的教師量身定制,跟蹤培養,貼身服務,團隊互促,科學評價,形成了具有學校特色的名師培養策略。
一、量身定制——激活發展夢想
名師的成長過程,是他們素質結構不斷調整的過程。幫助教師制定專業發展規劃,就是在幫助他們重新調整素質結構。具體分析,普通教師與名師之間的差異可以表現在很多方面,但主要不在能力方面,而在于其對教育工作的態度和人格品質方面。主要表現在對教育事業的使命感、興趣與執著;穩定而持久的職業動力;事業心與上進心以及優良的性格特質等。我們本著人人都可能成為名師的良好愿望,結合我校教師年齡結構年輕、入職時間短等特點,定期組織教師完成《教師專業能力發展規劃》,從“教師自我分析、學校環境分析、自我規劃、具體措施、所需幫助”五大方面引導教師進行自我剖析、自我規劃、自我完善、自我提升,明確個人教育生涯的成長方向、現實環境和所需途徑。這也是教師對自身專業素質的自我評估,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為自己設定行動目標和成長方案,從而形成自主發展策略。此時,學校的角色是引導者、幫助者,同時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學校也可以結合教師的個性化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工作。
以我校的王曉琳老師來說,她是南崗區的十大名師之一。她對語文教學有著一份執著和癡迷。上課時,她是名副其實的“全情投入,渾然忘我”,言語間不知不覺地就能把學生帶入“聽說讀寫的語文天地”;聽課時,她是無所顧忌的“專心致志,不計后果”,聽說哪里有大師的課就想把辦法去聽,即使需要自掏腰包也在所不惜。面對這樣一個“潛力股”,校長專門跟她進行個別談話,了解她的專業追求,為她量身定做培養計劃,充分挖掘她的潛能,鼓勵她成長為名師,同時還對她提出要求:多讀書、勤動筆、樂思考,成為教師學習的典范。夢想被激活了,圓夢的日子也就不遠了。
二、跟蹤培養——尊重個性特點
有人對具有高成就欲望的教師特點做了如下總結:事業心強,具有很大的理想抱負;責任心強,愿意承擔責任;有高而切合實際的奮斗目標,注意工作反饋;重成就,從工作的成功中獲得樂趣和激情。我校具有這樣特質的教師有很多,王曉琳就是其中比較典型的一位。針對這樣的教師,學校在時間和空間上給予傾斜。一方面,為他們外出學習培訓提供便利條件;另一方面,鼓勵他們積極進行教育科研,搞行動研究。大膽放手讓他們創新實踐,在實踐中總結反思。如在一些教學方法和策略上,一些教師行動比較激進,甚至顛覆了以往我們傳統教育觀念下對學科、學法、教法和評價方式的認識,但我們仍本著“我不同意你,但我支持你”的態度兼容并包,允許不同聲音、不同觀點的存在,并在教育教學研討中讓它們產生碰撞,激發出教師們新的靈感與智慧。如,我校的王曉琳老師在語文教學中,對群文閱讀、主題教學等往往有著自己獨特而鮮明的視角和認識,她敢于實踐,在教學中能夠敏銳地發現存在的問題,并以批判的眼光來分析問題,積極地尋找新思想與新策略來解決所面臨的問題,同時在教學實踐中加以檢驗。正是對語文教學的不懈追求和對個性化教學內涵的深入探究,使她一步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
三、貼身服務——選擇專業導師
名師的成長與造就是在多種因素綜合影響下,通過自己的學習、實踐、體驗而逐漸形成的。當名師走過了起步期與成長初期,則可能面臨跨越至高峰期的瓶頸階段,我們通常把這個階段稱作“高原期”。處在這個階段的教師,需要有更高水平的專家的引領,即我們平時所說的“師徒結對”,也稱之為“師承效應”。為此,學校想盡辦法把專家請進來,對名師培養對象進行手遞手、面對面的專業引領。哈爾濱市教育研究院和哈爾濱市南崗區教師進修學校的教研員就是離我們最近的專家。他們大都來自基層學校,既有扎實的實踐能力,又有深厚的理論涵養,是基層學校的寶貴資源。鑒于此,學校積極在教師和教研員之間搭建起一座座橋梁,為成就教師的名師之路提供幫助。在這些專家的悉心指導和鼎力幫助下,王曉琳等一批名師苗子,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當然,是否產生“師承效應”,還要看師徒雙方在道德人品、學識學力與治學方略等方面的自主選擇和相互適應情況。
四、團隊互促——提升專業能力
名師發揮專業輻射作用,不僅是對其他教師的積極帶動,更是對自身專業素養的再促進、再提升。而名師的專業輻射作用不僅僅體現在專業上,還體現在教育教學工作的方方面面。
1.文化講堂展風采。
學校每學期都會組織教師文化大講堂活動,在此項活動中教師積極參與,將自己學到的知識本領、積累的教育教學經驗與全體教師分享。這是名師責無旁貸的責任。王曉琳老師所做的《如何指導朗讀》《高學段古文教學》等講座都曾給教師們帶來很多啟發,同時,這項活動也督促她對語文教學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實現了互促共贏。
2.假期備課做引領。
每學期開學初學校都會進行假期備課挑戰賽。而每個寒暑假也就成了教師對下一學期的知識進行梳理,為下一學期的教學工作做好準備的“備戰期”。為了讓教師更好地理解、吃透教材,每一個備課團隊都會安排相關學科的名師、骨干進行專業引領。他們全程參與網上備課活動,為整個備課活動進行專業把關。如,解讀教材、校準知識點、對教學策略進行解析等,有了名師、骨干的引領,整個備課活動也更有抓手,更有實效性。
3.工作室中是首席。
名師工作室作為新生事物,借助互聯網技術,為助推名師專業成長和更好地發揮輻射作用,提供了一個發展、孵化的基地。成為名師工作室的成員,不僅是一種榮譽,更是名師培養的工作機制。在送王曉琳老師參加哈爾濱市南崗區語文名師工作室學習的同時,結合集團化辦學,在各位領導和專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們成立了虹橋小學教育集團王曉琳語文名師工作室,王曉琳是首席教師,負責工作室的全面活動。與工作室成員的共同研究促進了的自主學習。而在對工作室的管理中,她也鍛煉了多方面的能力。一年來,語文名師工作室圍繞著課堂中發現的問題和一部分教師的困惑,先后開展了許多卓有成效的主題研修活動。如,散文閱讀教學中導讀策略的研究、口語交際教學設計的研究、讀學分導閱讀策略的研究等。工作室成員還在王曉琳老師的帶領下深入課堂,在南崗區“百花獎”、哈爾濱市“燭光杯”和鄉村教師進名校等活動中與老師們一同備課、磨課,助力青年教師的成長,先后培養出一批語文學科骨干。她們在各級各類賽課活動中分別獲得特等獎、一等獎,還在全市的“燭光杯”、全區的教學“百花獎”學科綜合場做現場展示。“王曉琳名師工作室”的語文教師們在專業能力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對于教師成長來說,如果以前靠的多是個人奮斗,那么在新的時代與環境,依靠的則是團隊的智慧和力量,尤其是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更需要集體中每個人彼此之間真誠無間的親密合作。因此,我們把建設專業化團隊作為自己的中心工作。而承擔團隊的領軍任務,是名師責無旁貸的責任。打鐵還需自身硬,這就需要名師在完成自我成長和自我更新的同時,幫帶好身邊的骨干,特別是利用好豐富的網上資源,最終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從而帶動學校的整體發展。
五、科學評價——激發內在潛能
從某種程度上說,名師的成長是一種自覺自愿的行為。但在名師培養的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一些教師具備成為名師的潛質卻不自知,也許是惰性、倦怠等因素使得他們沒有很好地發揮自己的內驅力。這樣就有可能使一部分潛能教師與成為名師擦肩而過。因此,學校在進行評價中,要特別注意對教師評價的多元化:注重激勵性評價,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注重過程性評價,關注教師的成長歷程;尊重教師個體差異和發展的不同需求,促進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發展的獨特性。另外,在名師培養的過程中要堅持名與實統一,專業素養與非專業素養統一,堅持部分與整體統一,堅持主動發展與學校促進統一,堅持結果和過程統一,堅持教育和教學的統一。用科學的評價方法,對名師實施持久的培養,有利于名師健康穩步地成長。
總之,名師是學校發展的寶貴財富。培養名師,這些年來我們主要采用了量身定制、跟蹤培養、貼身服務、團隊互促、科學評價的策略,不但培養了名師,還同時打造了骨干教師梯隊。他們將成為學校未來發展的不竭動力,是推動學校現代化建設、提升學校辦學品質的中流砥柱。
編輯/趙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