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 鄭洪波
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建設一流的教師隊伍,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有力保證。沒有教師的專業發展就沒有學生的發展,因此,學校應滿足教師專業發展的需求,促進名師成長。學校要營造教師競相成長的環境,校領導手里不應只拿著鞭子,更應舉著旗子走在教師的前面,為教師成長設臺階、創條件、定目標、抓落實、促成長,促使普通教師一步步成長為骨干教師、名優教師。
哈爾濱市香安小學始終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立校之本、興校之源,并努力將學校建設為教師專業發展的基地、名優教師成長的搖籃。
一、營造文化氛圍,組建教研團隊
教師個體的優秀是一份榮耀,教師團隊的優秀會讓更多教師和學生受益無窮,優秀的教師團隊更是孕育名優教師的肥沃土壤。我校從教師的利益和需求出發,努力為教師創設人文的、和諧的、快樂的工作和學習環境。2009年學校創建了第一支教研團隊——“樂業居”語文教師專業社群。“樂業居”源自“安居樂業”的美好愿景,以宋月娥為代表的一群志同道合的語文教師團結在一起鉆研教材、研究教法,共同走上快樂教育、輕松教學之路。此后,其他學科教師也相繼組建了“樂思閣”數學教研團隊、“樂品軒”藝體教研團隊、“樂言堂”英語教研團隊、“樂知苑”科任教研團隊和“樂 e宮”信息教研團隊……各團隊均由名師或骨干教師組織開展活動,對教育教學中的共性問題、疑難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學校形成教師聚群而研的良好氛圍。
在教研團隊中,教師通過問題研究、備課研究、課例研究、課型研究、課程開發、專題學習等實現團隊內成員的有效鏈接。教師逐漸走向成熟,一批青年教師快速成長為骨干教師,一批骨干教師逐步成為知名教師。
宋月娥——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市語文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省市模范教師、市勞模、市優秀教師;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的徒弟,代表黑龍江省參加全國第二屆青年教師閱讀大賽獲佳績。
呂國君——市體育學科兼職教研員、市骨干教師,4節課獲國家、省級一二等獎。
駱飛——全國體育研討課現場賽課第一名,另外3節課分獲國家、省級一二等獎。
關恩萍——連續三屆全國綜合實踐學術年會上賽課并獲一、二等獎。
夏云、顧琳琳、董燚娜、張禮禮、王婷、樊永華、李洋洋、姜娜、全穎、王萍、王丹丹、徐光輝等5個學科12位教師分別榮獲國家級上課或說課大賽獎。
曲文娜、郝曉麗、吳慧敏、常瑩、樊永華、周蕾、王權等6個團隊20多名教師分別在市級賽課中獲獎,其中12位榮獲特等獎。
二、健全評價機制,塑造名師團隊
對于名師的培養,校長要有十年磨一劍的精神。作為學校管理者,不光要了解教師的需求,還要滿足他的需求,更要超越他的需求。對有潛力的教師要正確評價,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和導向功能,建立名師培養的多元評價體系,更好地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塑造名師團隊。
注重激勵,實現評價功能的多元化。對于名師的評價與一般教師的評價不同,對名師的評價應具備教學實踐的診斷功能和教學水平的鑒定功能。這種診斷與鑒定功能不僅是對教師當前教學給出評價,更主要的是為今后的教學改進開出“藥方”。因此,充分發揮學校名師評價的激勵功能,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是對名師評價的根本要求,也是衡量名師培養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學校要經常開展教師成果的展示和表彰,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
關注過程,實現評價方法的多元化。在對教師校本研修的評價中采取多元評價方式:展示性評價——利用學期工作總結會及其他恰當時機將體現教師或團隊特點的作品進行展示。如,“教學案例集”“科研成果集”“教學設計集”“教學反思日記”等,這既是一種評價,也是培訓和學習的過程。表現性評價——名師培養的主要落腳點是在教學上,校本研修中的表現性評價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來評價研修效果,通過完成實際任務來表現知識和技能的成就。發展性評價——教師校本研修手冊以激勵教師主體能動參與、積極自我反思、主動和諧發展為目的,在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中是質性評價。
追求實效,實現評價標準的多元化。對名師評價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名師培養的實效性,從而更好地促進學校與教師的專業發展。在對名師評價過程中,強調“以人為本”“尊重差異”“發掘潛能”“標準分層”“關注發展”,真正實現“為教師成長搭臺”。
三、 激發教育理想,成全幸福教師
學校以“享受教育快樂,積淀人生幸福”為辦學特色,而成全幸福教師是實施幸福教育的基礎與核心,讓教師擁有一種物質、精神和心靈的幸福生活,把教育當做幸福的事去做一直是學校不懈的追求。
1.健康陽光、平和淡定——享受工作平凡的幸福。
學校經常通過形式多樣的培訓及活動對教師進行心理開導,從而使教師端正態度、鼓舞斗志,幫助他們克服職業倦怠,以平和陽光的心態從事每天的工作。王東音老師年近花甲,但他喜歡學生,喜歡音樂,在學校和諧的氛圍中他健康陽光的態度、平和淡定的風度感染了音樂組教師。在一個個不眠之夜后、在一次次加班排練中,他們深知:走在追求理想的路途中,教育工作的過程是辛勞的,但他們享受的是平凡教育的幸福。
2.尊重理解、關愛呵護——享受奉獻給予的幸福。
學校領導班子11人中,包括3位副校長在內的9位班子成員均在教學一線兼課,目的是更好地指導教學,同時也更及時且真實地了解教師的困難與存在的問題。學校每學期初利用校務會議開展的《感動香安》活動一次次給了教師極大的肯定與鼓舞,教師伴著《相親相愛一家人》的音樂共同回顧一學期的工作。“教案書寫匠心獎”“作業批改墨香獎”……讓教師們回味奉獻后收獲的甘甜,“老當益壯獎”讓老教師感動領導的細心與關愛;每年的“三八”婦女節早晨,工會組織男教師面帶微笑靜候在門口,那一支支散發著芬芳的玫瑰怎不令人銘記;每年的教師節,校長站在樓門口為每一位進入學校的辛勤園丁送上代表家人般關愛的康乃馨慶祝他們自己的節日;每年新春校長給每一位教師發去祝福的短信,贏得了家屬更多的支持與理解……教師生活在學校領導及同事們的理解、尊重與關愛呵護中,享受奉獻給予的幸福。
3.汲取營養、賽中歷練——享受成長成功的幸福。
學校為教師培訓、學習提供強有力的資金保障,各學科的教學培訓無論是近在市區還是遠在千里之外,學校都選派優秀教師積極參加,以使教師汲取新鮮的營養,激勵教師熱愛學習、勇于實踐、敢于探索。每次為培訓歸來的教師搭建講臺讓全體教師分享了收獲;聘請的每一位專家、智者所作的講座讓全校教師得到了提升。學校始終踐行著“為教師成長搭臺”的目標,為教師走上區、市、省乃至全國大賽的講臺鋪路搭臺,竭力支持、培養、成全教師。近幾年,已有12位不同學科的教師十幾次在全國教學比賽中獲獎,更有多位教師分別在省市區教學比賽中屢創佳績,比賽中的驕人成績給予教師莫大的肯定,獲取成功的成就感就是教師幸福的加油站。
4.團隊凝力,分享互助——享受合作共贏的幸福。
分享是一種快樂,尤其作為團隊,經歷共研磨的過程、分享同提升的碩果更是一種幸福。教師在一次次團隊觀課議課、研課磨課的過程中群策群力、獻計獻策,在思維火花的碰撞中、相互支持的感動中享受著彼此成全、互相關愛的家一般的感覺。教師已經從“快樂工作”中享受到“教育的幸福”,教師在團隊中相互傳遞著教育的快樂,相互成全著彼此的幸福。
名優教師在“相互成全”的大家庭中,順利而舒心地成長。
一位學者說過,學校的榮譽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數,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教師的質量。名師是教師隊伍中的精英和核心,是一所學校精神的象征;名師是教育生態系統中的一棵大樹,他們的高度使得他們能夠成為改造教育環境與氣候的示范力量。因此,我校積極創造環境和土壤,豐富教師的生命成長,培養學者型、專家型的名師,讓名師們的教學更富有文化品位、智慧高度和人格深度。
編輯/趙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