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 版)對語文課程的性質做了明確的界定:“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睂W習語言文字運用是語文課程的獨當之任,而以閱讀教學為主要載體的語文教學,并沒有很好地完成語文課程的核心任務。怎樣深刻理解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背景下的語文素養,尤其是閱讀素養?如何把握各年段的目標,并能基于學情,運用策略,落實語用點,讓學生充分地學習領悟,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呢?為此,哈爾濱市香坊區“宋月娥語文工作室”邀請黑龍江省教育學院及哈爾濱市教育研究院的各位專家一起開展了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論壇活動,共同分析閱讀教學中的主要問題。下面就是本次論壇的紀要。
1.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背景下對于語文學科素養,尤其是閱讀素養的思考
鄭丹(黑龍江省教育學院語文教育研培部副主任):《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課程基本理念中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激發和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適應實際生活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正確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語文課程還應通過優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進學生和諧發展,使他們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課程標準對語文素養簡要的概說,直接指向我們的語文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要關注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形成和發展,同時也提醒我們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我們為人之師應該重點秉持的基本教育理念。
語文素養是由多種因素組成的動態系統,這個系統不僅包含言語主題的思想水平、審美情趣、道德品質、語言積累、文化品位,還包括語文學習態度、語文學習習慣、語文行為意志等因素。雷石先生曾說:“語文課終究不是政治課和文化課,其差別不僅僅是學習內容的不同,還要求在聽說讀寫的學習活動中更多地以滲透、涵泳、熏陶等方式實現課程目標?!庇纱丝磥恚Z文素養中眾多因素之一的閱讀素養是語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素養是指學生通過閱讀,吸收知識、理論、思想、藝術等方面的營養,培養科學的閱讀習慣,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閱讀素養包括明確的閱讀目的、端正的閱讀態度、濃厚的閱讀興趣、堅定的閱讀意志等?!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 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蓖ㄟ^閱讀教學,促使學生學會讀書、理解、表達、交流,培養學生搜集信息、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能力,來提高學生感受、理解、欣賞的能力,使學生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閱讀素養是小學生重要的能力素養。我們教師必須要廣泛創設閱讀的時機,積極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發展學生的閱讀素養。
溫家寶總理曾經說過:“讀書決定一個人的修養和境界,關系一個民族的素質和力量,影響一個國家的前途和命運。一個不讀書的人、不讀書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我想說閱讀是一種信仰,我們的語文教學一定要通過培養學生的閱讀素養及多方面的綜合素養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宋月娥老師的教學體現課程標準對于第三學段閱讀教學的要求
鄭丹:宋老師《威尼斯的小艇》一課的教學,她在充分關注高年級學段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精心地研讀文本。她通過整體讀文,概括小標題,引導學生發現情趣。如“默讀全文,想一想課文中寫了哪些富有情趣的畫面?尤其注意2、4、5、6自然段,把這些富有情趣的畫面用精練的語言概括個小標題”。從學生閱讀的發展規律看,自然段的教學,不僅可以引導學生讀懂句子、句群的意思,還可以使其把握段落大意、把握文章主要內容,這是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了解表達順序和脈絡的基礎。所以,宋老師選取了2、4、5、6典型的自然段去教學發現情趣。另外,她引導學生對句子、詞語、段落進行對比閱讀,增強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敏銳性,使學生獲得認知上的直覺能力,思維和表達都有所發展。這樣的設計不僅可以讓學生體會表達效果,培養他們的語感,引導他們去感受文本語言文字,更可以激發學生內部閱讀動力。再如,本節課她引導學生在細讀文本的過程中學會總結歸納閱讀策略和方法,去發現威尼斯獨特的異域風情和文本寫作的曼妙之處等,這都是在潛移默化地向學生滲透閱讀的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及閱讀素養,使學生習得閱讀的方法及文本寫作上的特點,在今后的閱讀活動中學以致用。
3.教學目標的確定要基于學情分析,以生為本
鄭洪波(哈爾濱市香安小學副校長):教學目標的確定是整個課堂教學的方向,關系著教學過程的成敗,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威尼斯的小艇》的教學目標我們是在深入進行了學情分析的基礎上確定的,并做到處處以生為本,使學生的聽說讀寫等多種能力的培養真正落到了實處。
(1)了解學生情況,精設朗讀。五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多種朗讀的形式,讓朗讀在品詞析句中起到輔助學習、激發情感的作用,則是教師的真功夫。在課堂中宋老師引領學生進行了多種形式的朗讀,對學生的課文學習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理解情趣句中讀;想象畫面入境讀;對比句式感受讀;加快語速理解讀……一處處看似無意的輕引淡撥實則凝聚了教師的良苦用心,第一教學目標的確定為學生的快樂學習插上了雙翼。
(2)把握教材特點,巧理情趣。小學高段閱讀教學中,默讀是學生深入思考的最佳閱讀方式,而合作學習又為學生互相借鑒、語言表達提供了有效平臺。因此,宋老師在課堂的初讀感知環節采用了默讀概括的方式,對教材中體現情趣的畫面進行了有效梳理;再次細讀文本時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利用讀、想、畫、議多種方法,讓學生從字里行間感受情趣之所在。第二目標的確立為學生的有效學習搭建了廣闊平臺。
(3)運用閱讀策略,妙悟風情。閱讀策略是高效語文學習的有效支撐,因此宋老師利用詞語間、句式間、段落間不同形式的巧妙比較,讓學生深刻感受到小船與人們之間的關系,感悟到威尼斯的異國風情,對比式閱讀策略的使用在本節課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第三目標的確立讓學生享受到閱讀樂趣,提高了審美情趣。
4.閱讀策略的重要性,當前閱讀教學中對于閱讀策略有意無意的忽視,致使閱讀教學培養學生閱讀能力這一主要任務未能落實
于志強(哈爾濱市教育研究院小學教研部語文教研員):課程改革的發展方向是從“教會知識”轉向“教會學習”,閱讀教學由“教教材” 轉向“用教材教”,由“教課文”(關注課文內容)轉向“教閱讀”(關注閱讀策略與方法),這也是語文課程改革的應有之義。研究表明,掌握有效的閱讀策略是學會閱讀的關鍵。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課改前閱讀教學重視學生機械記憶課文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內容,課改后轉向注重引導學生自主感悟課文內容,而上述兩種取向都指向課文內容,即所謂陳述性知識,而對于如何理解課文內容的策略性知識均不夠重視。閱讀策略,是學習策略在語文閱讀中的具體表現形式,是指閱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根據不同的閱讀任務、閱讀目標及閱讀材料,所選擇的促進有效理解的可靈活調整的方法和技巧。閱讀策略比閱讀方法更加具有整合性、條件性和靈活性。就我國整體閱讀教學而言,在閱讀教學中所呈現的閱讀策略為還基本停留在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圈畫批注、聯系語境理解等閱讀的方法的層面。在現階段開展以閱讀策略為主體和目的閱讀的教學尚不具備條件,比較可行的做法是進行基于閱讀的策略的閱讀教學,即在常規閱讀教學中體現閱讀策略教學。建議教師在備課時依據課標要求、文本特點、課前導讀、課后練習等思考:本節課適宜運用哪種閱讀策略?這種閱讀策略對于本班學生來說是新的嗎?如果不是,這個閱讀策略是何時學習的?本節課與以前相比是重復運用,還是有深化或拓展?如果是新接觸的,用什么樣的方式,在哪個教學環節教給學生?
5.宋月娥老師是如何運用比較閱讀策略的
顧琳琳(哈爾濱市香安小學教師):葉圣陶先生把“比較”作為一種重要的閱讀方法,他說:“閱讀方法不僅是機械地解釋字義,記誦文句,研究文法修辭的法則,最要緊的還是多比較、多歸納?!薄熬妥x的方面說,若不參考、分析、比較、演繹、歸納、體會,哪里會‘真知讀?哪里會‘真能讀?”宋老師的課堂就實踐了對比閱讀的高效學習,讓學習真的發生。在她的教學中,從基礎的字詞比較,到句子的比較,再到篇章段落的比較,處處彰顯了宋老師備課的精心,捕捉文本眼光的敏銳,以及設計見解的獨特。
首先,字詞的比較。屏幕出示課文中的字:舟、船、艇、艄、艙,建議學生對同偏旁的字用比較的方法學,發現漢字的異同。相同點:都是舟字旁,都與船有關系。不同點:“艄”在船尾,“艙”在中間;“船”是泛指,是水上交通工具的總稱;“舟”是簡陋、載重量很小的船;“艇”一般指比較輕便、速度快的船。對于學生容易混淆的形近字、同音字,將它們放在一起觀察、比較、辨析,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句子的比較,研讀小艇造型美。在教學小艇特點一段時,宋老師和學生先是合作讀,比較原文和刪掉比喻部分的句子,邊讀邊想象畫面,品析異同,品味情趣。然后進行男女生合作讀,男生讀特點描述部分,女生讀比喻部分。點評指導后互換分工再讀。這樣一來,學生在對比、品讀中就收獲了學習方法——抓特點、用比喻、展風情。同時,學習了作者從多角度、多側面,運用多個比喻寫特點的方法,感受到威尼斯縱橫交叉的河道。這樣設計更能幫助學生深入把握文章的內涵,品味表達的妙趣,培養語感,提升欣賞鑒別能力。
最后,段落比較,研讀乘客往來出行一段,宋老師設計讓學生小組匯報與共同學習相結合。學生們都有自己的思考、見解,又在共同學習中補充了自己的想法。如在小組中學習,了解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任何人做任何事出行,都依靠小艇。在共同學習中,通過段落比較,發現兩個自然段之間的聯系,然后再創設情境,把第四、五自然段語句重新組合。通過師生對讀,體會小艇速度之快,駕駛技術之高超,情趣之美,體悟小艇與人們的密切關系和威尼斯的獨特風情,感受段落比較重組的閱讀樂趣。
6.閱讀教學中的語用應以感知和理解為基礎
祁敬偉(哈爾濱市香坊區教師進修學校小學語文教研員):語用教學著眼于學生言語能力的發展,講求以語言帶動內容,在豐富多彩的言語實踐中實現言意兼得。然而,以“語用”為核心的閱讀教學,必須以感知和理解為基礎,憑借文本語言,以語言學習帶動內容的感知和理解,促進言語的有效“增值”。
(1)感知和理解是語用的前提。借助文本語言,以語言學習帶動內容理解。閱讀教學應以語言應用為主線,帶動對課文內容、情節和思想的理解,即教師強化學生對語言的表達特點及語言對思想內容的表現力的認識,引導他們學習文本語言表達的方式,為學生的言語表現打下堅實的基礎。其主要的特征可表示為:語言感知—內容理解—語言感悟—語言應用。
(2)著力感知和理解,促進言語的有效“增值”。感知和理解文本語言的過程,是學習者與文本對話的過程。感知得細膩、理解得多元,落實語用功能就會擁有更大的空間和視野。宋老師的教學圍繞中心詞“情趣”,通過“讀詞想情趣、標題凝情趣、段落品情趣、拓展寫情趣”四個方面,從感知詞語,理解內容,逐步升華、拓展到品讀情趣,想象拓展情趣。我們不難看出,這段的學習目標集中,內容飽滿,感知和理解學習的充分,為想象、表達拓展提供了更多的視角,為文本言語進行了有效的“增值”。
7.宋月娥老師這節課的語用訓練方法、特點
曲文娜(哈爾濱市香安小學教師):在宋老師執教的《威尼斯的小艇》一課中,上課伊始教師就機智地捕捉到了語用的訓練點,巧妙地選擇“情趣”一詞引導學生聯系課文內容進行理解,在積累語言的同時加深了對詞語的感悟和體驗,為課文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學生通過讀、想、畫、議的方法去探尋情趣、享受情趣,并嘗試概括小標題,這樣就把前面詞語的理解同文章內容的理解巧妙地結合起來了。
曾經的語文課堂重于人文內涵的挖掘,卻缺少語言文字的積累和運用,結果學生表達和寫作能力都受到了限制。但這節課卻淡化分析,側重感悟;注重積累,強化運用。尤其是在研究“小艇造型美”、感受“造型美”這一環節,先是讓學生通過讀書自主發現了小艇的特點以及寫作的特點,感受到生動的比喻可以幫助我們把小艇和我們熟悉的事物聯系起來,通過形象的比喻可以讓我們很容易想象到小艇的樣子,繼而發現不只運用了一處比喻而是連用一串的比喻,此時再借助地圖引導學生想象并仿寫多個比喻句,從而體會作者寫作的妙處,把學與用很好地結合在一起。
設計還從另一個角度為我們打開了語用訓練的新思路。宋老師把寫船夫和寫乘客這兩個看似獨立的段落緊密聯系起來,通過合作讀把兩段內容穿插融合在一起,展現了水城威尼斯的一個真切的生活畫面。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讀和寫的能力都得到了鍛煉和提高,學生充分享受到了閱讀的快樂。
夏云(哈爾濱市香安小學教師):宋老師這節課以獨特的視角進行了精心策劃,“情趣”貫穿始終,讓所有在場的師生為情所染,因趣而愉,整節課充斥著濃濃的情與趣。
(1)字詞學習識“情趣”。宋老師在字詞教學中直接引出“情趣”一詞,并給出字典中的兩個義項,引領學生在具體語境中確定“情趣”一詞的準確含義,此時學生初識了“情趣”一詞為“情調趣味”之意。
(2)整體感知現“情趣”。課文的整體感知環節,圍繞“情趣”一詞展開。宋老師讓學生在課文中發現富有情趣的畫面,用精練的語言概括出小標題,學生在教師富含深意的初讀感知環節中,發現課文中“情趣”的無處不在,并深受語境中情趣所染,從而有效生成富有“情趣”之語?!靶⊥г煨兔?,船夫技術好,乘客往來行,月色籠罩城……”學生被這字里行間的“情趣”所深深觸動。
(3)自主比較悟“情趣”。這部分是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進行的細讀環節。宋老師利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交流空間,讓學生通過讀一讀、想一想、畫一畫、議一議,談自己感受到的情趣。
學生根據小組的學習情況匯報所學收獲,分享對情趣的體會。此時宋老師根據學生的匯報情況,引導學生運用比較閱讀的方法,對文本信息進行更加深入的閱讀關注和思索。
如比較朗讀,小艇的外形特點在多個比喻的修飾下展現獨特情趣;多種語速朗讀,帶動作朗讀,體會船夫駕駛速度的情趣;段落間比較,發現聯系,重組段落,體悟小艇與人們的密切關系,感受威尼斯的獨特風情。
總之,宋老師的設計處處充滿情趣,環環緊扣情趣,層層升華情趣,使聽者深受情趣所感,是一節至情至趣的好課。
編輯/趙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