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穎
新教師從走上工作崗位到完全適應教育教學工作的這一階段稱之為新教師的適應期,一般為1~3年。這個時期是新教師職業生涯的關鍵時期,如何縮短新教師的適應期,促使教師快速成長適應崗位需要,在學習借鑒汪文華老師好的做法的基礎上,結合校情,依托《新教師培訓手冊》注重培訓內容的針對性,做到“崗前歸位”;跟進教師實踐過程研修,做到“崗中跟進”;注重反思總結提升,做到“思中穩位”,以此夯實新教師適應期專業成長的過程。在一年時間內使新教師適應并勝任本崗位工作需求,為他們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研修過程
【準備】 精心籌劃,認真編制《新教師培訓手冊》,制定崗前培訓日程。
我們成立了《新教師培訓手冊》編寫小組,從編寫、排版、修改、完善到印制共用了兩個月的時間,手冊分為“了解篇”“知曉篇”“明確篇”“學習篇”“幫扶篇”“設計篇”“實踐反思篇”7個部分,從了解虹橋二小的發展歷史、知曉教育法律法規、師德規范、明確學校的規章制度、教育教學應掌握的基本技能等到設計自己的3年發展規劃,為教師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學校、知曉規范、明確學校的制度要求的具體培訓做好前期準備。
【實施】
1.注重培訓內容的針對性,做到“崗前歸位”。
為了保證崗前培訓工作的有序和實效,學校安排師訓副校長專門負責此項工作,召開“新教師培訓開班式”。我們采取集中培訓和教師自修相結合的方式,學校在集中培訓中做了多項主題培訓,內容豐實,其中包括教育法規、學校各項管理制度和要求的培訓;教育、教學常規管理培訓;教師如何備課、評課的培訓;教師如何進行教學反思及撰寫教學案例的培訓;觀摩宋丹丹數學示范課《 兩位數加兩位數(口算)》。
通過集中培訓學習,新教師在上崗前了解了新課程改革的基本情況,了解學校對教育教學常規工作的基本要求,這些是新上崗教師實現由學生向教師角色轉變、逐步勝任工作的關鍵,其意義在于幫助他們通過對學校的熟悉,定位自我角色和價值。其目的有二:一是進行“補課”,縮短職前教育與教育實踐之間的差距;二是引導“歸位”,使新教師能夠按照規范要求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既歸專業之位,又歸實踐之位。
2.跟進教師實踐過程的研修,做到“崗中跟進”。
新老師雖然了解了崗前培訓的內容,卻不一定能落實到位,只有在實踐中積累實踐性知識才能轉化成能力。而有效地跟進是促進教師快速適應崗位工作、縮短適應期的最有效策略。跟進的目的是發現問題、指導解決問題,也只有在實踐中的指導,才會更快地“扶”著新教師適應崗位。重點從3個方面跟進:一是跟進班級管理看習慣養成,二是跟進課堂教學看目標落實,三是跟進專業考核看研修效果。
跟進班級管理看習慣養成。學年主管德育的領導在新教師走進班級之日起,每天全程跟進新班主任教師的班級管理,針對個別發現的小問題及時解決,集中問題利用學生離校后的時間大家交流解決。
跟進課堂教學看目標落實。以一學年為例,全年級共有4位新教師,在他們走上講臺的第一天的第一節課,我沒有像往常一樣坐在一個固定的教室聽課,而是采用“轉課”的形式全面跟進,不但掌握所有老師的上課狀態、學生的聽課狀態,而且重點發現新教師的好做法,記錄問題,課間立即反饋,把新教師暴露出來的共性問題(如上課只關注教學不關注學生,不會及時評價、規范學生)給予具體的指導(從回答問題學生的聲音、聽課學生的坐姿、傾聽等習慣培養方面給教師以具體的評價指導,讓老師知道努力的方向);除了轉課、常規聽課外,我還采用“接聽”的形式聽課,即把一節課分成4段,連聽4個人的課,然后召集4個人一起對比反思式評課,讓教師反思自己與別人的不同和自己的欠缺,增加了跟進的密度與指導頻率,消除了老師“怕”聽課的心理,變“聽課”為“幫課”,幫助新教師快速找到上課的“感覺”。
跟進專業考核看研修效果。新教師共參加了學校組織的5次專業考核,其中有“新教師教育法律、法規知曉考核”“新教師學科課程標準學段過關考核”“新教師數學學科專業知識過關考核”、寒暑假兩次假期備課挑戰賽,通過考核找到新教師的弱點,作為接下來研修的切入點。
在以上學校跟進的同時,還有師傅的一幫一指導跟進。學校組織拜師會,為每一位新教師選派優秀的教師作為師傅,以指導、幫助新教師快速提高教學業務水平,師徒之間簽訂了幫扶協議,互相促進、共同成長。
新教師通過崗位上的實踐研修,由“了解”到“掌握”,適應學校發展環境,能夠基本勝任教育教學工作。
3.注重反思總結提升,做到“思中穩位”。
如果說反思的過程是新教師對實踐的再思考,那么反思總結的過程就是對實踐的精加工再提高的自我成長過程。學期結束后,新教師都要結合本學期的教育、教學撰寫教學反思、教育案例、教學設計各一篇。培養教師的自我反思能力。
《快速提高新教師適應新崗位工作的策略研究》項目研修,具有很強的“校本”性(基于學校、為了學校)和“崗位”針對性,將集中——校本、崗前——崗位、理論——實踐、理念——行動有機地結合起來,落位在教師的實踐研修、自主學習、自主反思中使新教師從理論到實踐都有充分的儲備,為他們專業成長打牢扎實的基礎。
二、研修成果
1.編制《新教師培訓手冊》。
2.新教師教學設計集、教學反思集、教育案例集。
3.新教師在班集體建設、學生習慣養成、獨立設計教學、創編試題的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新教師在學校組織的藝術節等大型活動中表現突出,能夠適應所在崗位的工作要求,所有新教師在家長滿意程度調查問卷中均獲好評。
三、研修特色——依托研修手冊、注重三個跟進,校本研修與項目研修相結合
1.《新教師培訓手冊》。
對于新上崗教師如何快速適應崗位需求,確實起到了一定的引領、指導、跟蹤的作用,同時也為新教師的成長積累了成長的印記。
2.“三跟進”重過程。
學校通過“跟進班級管理看習慣養成,跟進課堂教學看目標落實,跟進專業考核看研修效果”的“三跟進”落實,將研修引向在實踐中“研”與在實踐中“修”的結合,在跟進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在不斷的實踐、跟進、指導、實踐中修正,能力得到提升。
3校本研修與項目研修相結合。
學年主題式研究課(重在同伴互助)、新教師匯報課(重在師徒互幫)、新教師試卷展評、備課挑戰賽等校本研修活動對于快速提高新教師的專業能力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作者單位:哈爾濱市虹橋第二小學)
編輯∕于金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