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美麗
這個學期,我擔任了三年級思品課教師。三年一班的學生中男孩子很多,他們聰明淘氣,上課特別愛說話。如果老師不允許,他們就憋著嘴,高高地舉著小手,好像對老師說:如果不讓我發言,我就不把手放下??粗麄兛蓯鄣臉幼?,我只能一次又一次打斷講課的思路,耐著性子聽他們說著稀奇古怪的想法。我驚訝于他們的表達欲望和想象力。就在我對這些剛剛接觸的孩子感覺比較新奇的時候,他們給了我一個更大的驚奇。
這天上課之前,我例行檢查上一節課的課外作業——“護生雞蛋”活動。這個活動的內容是要求學生帶一個生雞蛋到學校一天。通過對雞蛋的精心呵護,讓學生感受父母對自己照顧的艱辛。學生紛紛給我匯報自己“護生雞蛋”的過程。有的說自己是如何用心保護雞蛋的;有的說自己的雞蛋碎掉的過程;有的談自己感受。這時,一個坐在班級前面角落的男孩子舉起了手。這個孩子叫然然,我已經關注他好幾天了。我發現他坐的位置很特殊,表現也與別的孩子與眾不同。他在思品課上從來都找不到書,每次別的學生都已經認真聽課了,他還在桌堂里不停翻找。這次我看他舉手了,趕緊叫他發言。前面說的與別的孩子都差不多。后來我問他:“你的雞蛋在哪里呢?”他回答說:“我的雞蛋變成小雞了?!蔽乙宦?,大驚失色,根據常識曬了兩天的雞蛋是不可能孵化出小雞的??伤豢谝Фㄋ碾u蛋已經孵化出小雞,并且繪聲繪色地描述小雞的樣子。學生聽了并沒有像我這樣吃驚,反而紛紛舉手告訴我,他們的雞蛋也都孵出了小雞。我深知他們說的是不可能的,很不理解學生的表現。但我并沒有馬上給學生做出這個斷定,萬一有我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呢?
第二堂思品課之前,我在電腦上詳細搜索了有關雞蛋孵化小雞的知識,并在上課的時候給學生講解了這方面的知識。小雞孵化的必備條件是:受精的雞蛋在適宜的溫度和濕度下,經過21天才可以孵化出小雞。學生在聽了我的講解后,都不再堅持說自己的雞蛋變成小雞了。這節課,我沒有講原本設計好的教學內容,而是播放了一段《匹諾曹》的動畫片段。之后我問學生:“誰知道我為什么放這段動畫片?”學生也很聰明,紛紛發言表示:匹諾曹愛撒謊,不是好孩子。他們不喜歡匹諾曹,不會向他學。
課后,我把然然叫到辦公室,和他談了很久。從他的父母,到他的愛好。我表揚了他愿意和老師交流、希望引起老師重視的上進心,同時表示不希望他和全班同學再給老師講這種毫無根據的“笑話”,老師最喜歡的是上課認真、不說謊話的孩子。
為什么學生敢于并樂于說這樣的謊呢?
有位心理學家曾說過:說謊是人的本能。說謊在現實生活中是相當普遍的,它并不像人們所說得那樣可怕,但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學生說謊的心理原因有很多,有的是為了自我滿足、自我保護,有的是為了逗樂、從眾或者習慣心理。而然然是為了什么呢?據我了解,這個孩子家庭教育環境較差,父母為人粗暴,孩子經常撒謊、偷錢,不愛學習。這學期我來上思品課,學生都很興奮,都想在我的課堂上表現一下。為了引起我和全班學生的注意,他主動舉手發言,并編造雞蛋已經孵出小雞的謊言。而其他學生呢?一部分孩子具有從眾心理,看到我對然然的話表現得那么驚訝,也想博得老師的特殊關注,也就順著說了。他們絲毫沒有感覺到毫無根據的亂說不是可愛,而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
孩子撒謊的本意不一定都是壞的,然而一個孩子若只能靠撒謊才能博得老師的“青睞”,那孩子和老師都是悲哀的。在教育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對學生多一點耐心,多一些愛心,多一份信心。換一種角度思考問題,我們的教育目的是不是會更快達成呢?
編輯∕于金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