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珩宇
摘 要 智能化農村電網建設將加速城鄉一體化發展步伐,促進城鄉經濟的深度融合。本文介紹了智能化農村電網建設的必要性、特點及實現策略,同時還給出了農村電網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 智能化 農村 電網建設
1智能電網建設的概念
智能電網即電網的智能化。它是基于集成的、高速雙向通信網絡,利用先進的傳感測量技術和設備技術,通過先進的控制方法及決策系統技術,從而實現電網的可靠、安全、經濟、高效及環境友好等目標。智能電網同時具有強大的自愈和抵御攻擊的功能,能夠提供滿足21世紀用戶側復雜的用電需求,是當前全球電力工業關注的熱點,同時也將引領電網未來的發展方向。
2智能化農村電網建設的必要性
作為農業大國,農村電網在我國城鄉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城鄉一體化建設的進一步深化融合、農村經濟的迅猛發展,對農村電網可靠性、電能質量、需求側響應等一系列指標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現階段,我國多數農村地區智能電網配電自動化程度不高,配電輸電損耗大,用戶停電現象仍時有發生。智能化農村電網的建設,可實現農村配電網朝著智能化、自動化、高效的方向發展,能夠滿足農村生產和生活方面對能源的需求,并為促進農村向工業化及現代化方向發展提供保障。
3智能化農村電網建設的特點
智能化農村電網建設是一項復雜而偉大的工程,對其特點的深入了解,能使我們具有更全面的認知。
3.1多技術、多機構交叉
智能化農村電網建設融合了特高壓技術、傳感器技術、信息網絡技術等,多技術之間交叉耦合。如何將上述多重技術協同利用好,是智能電網建設的基礎,也是智能電網能夠實現新應用的保障。此外,智能電網建設還涉及到多單位、多機構之間的協同作業,對統一調度配合要求極高。
3.2建設周期長、成本高
我國智能電網建設采用分階段逐步推進策略,分為試點階段(2009-2010年)、全面建設階段(2011-2015年)和引領提升階段(2016-2020年)。而智能化農村電網的建設又有所滯后,因此其周期可能更長。智能電網建設從內容上可分為技術設施、接口通訊、應用三個層次,而三個層次的建設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等資本的注入,因此建設成本極高。
4智能化農村電網建設策略
智能化農村電網建設策略包括多方面內容,以下主要從推動智能變配電單元建設、優化農網供電模式、建立智能電網服務等方面進行詳細說明。
4.1推動智能變配電單元建設
智能化農村電網變電站是智能電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電網能量流動過程中的中間節點和樞紐。農村電網智能變配電單元的建設模式和實現方式可以從智能化變電站和智能配電臺區兩個方面著手。
4.2優化農網供電模式
建立網絡堅強、架構可靠、設備安全的電網是智能化農村電網的基礎。主要包括兩方面:(1)加強地區電源點建設,著重完善中低壓電網基礎設施,深化地區負荷特性和供電需求研究;(2)優化城鄉一體化的電網布局,研發高可靠性智能化配電開關設備等。
4.3建立智能用電服務
透明開放、靈活互動的供電服務是智能化農村電網建設的重要方面。智能供電服務建設應具體來說,就是以高級測量和終端技術為保障,以用戶側響應和智能互動化為發展目標,以多臺繳費等為提升優質服務水平的策略。
4.4其他策略方案
除上述策略方案外,智能化農村電網的建設還包括以下方面:(1)增強服務和技術支撐,積極接納新能源;(2)加強能源互聯,促進多種能源優化互補;(3)構建安全高效的信息通信支撐平臺;(4)滿足多元化民生用電,支撐新型城鎮化建設;(5)加快關鍵技術裝備研發應用,促進上下游產業健康發展等。
5發展智能化農村電網的建議
針對智能化農村電網的特點及發展現狀,提出以下建議:
(1)加強組織協調,統籌推動智能電網發展。同時,加強政府部門間協調,研究落實支持智能電網發展的財稅、科技、人才等扶持政策等。
(2)加大投資支持力度,完善電價機制。研究設立智能電網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支持儲能、智能用電、能源互聯網等重點領域示范項目,支持智能電網相關企業通過發行企業債等多種手段拓展融資渠道,鼓勵探索完善峰谷電價等電價政策,支持儲能產業發展等。
(3)營造產業發展環境,鼓勵商業模式創新。探索互聯網與能源領域結合的模式和路徑,鼓勵將用戶主導、線上線下結合、平臺化思維、大數據等互聯網理念與智能電網增值服務結合等。
6結語
智能電網建設將實現電力光纖到戶,這將促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等三網融合。而智能化農村電網建設是我國智能電網建設的關鍵,直接決定我國智能電網建設的成功與否。通過對智能化農村電網建設特點、策略的了解,使我們更加明確電力人在此過程中的職責與使命。
參考文獻
[1] 林巍.淺談農村智能電網建設[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3(21):179.
[2] 楊紅.農村智能電網相關問題探析[J].中國市場,2016(25):293-294.
[3] 陳樹勇,宋書芳,李蘭欣,等.智能電網技術綜述[J].電網技術,2009,33(8):1-7.